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6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黑刺粉虱的发生预测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与计算,1992年间黑刺粉虱在福安市社口茶区,第一、二代分别预测第二、三代的发生量和发生期,与茶园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合;在该年闽东茶区的茶叶价值、虫情、防治效果、韦伯虫座孢菌寄生率和农药用工费等动态情况下,提出防治指标6头左右/平均叶。  相似文献   
42.
我国茶叶的卫生质量现状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现今有20个省、市、区,1000多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茶园面积(不包括台湾省,下同)110.6万hm2,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43%,位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68万t,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23%,位居世界第二;茶叶出口22.78万t,仪次于斯里兰卡,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43.
从1935年8月福建省福安茶叶改良场成立,到今天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所庆已有70周年的历史,我所的植保学科从来没有停止发展壮大的脚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以来,党和政府对茶叶科学的重视及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以化学防治—综合防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植保工作方针为主轴,充分利用国家的植保政策和科技进步等有利因素,对我省茶树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示范推广等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至今基本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和控残技术,成为我省无公害茶叶、茶叶绿色食品和…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主要调查了茶黄蓟马在茶树1芽7叶茶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茶黄蓟马主要在茶树嫩梢芽下2~4叶位的叶片背面取食为害,叶片背面的虫口数量占88.66%,叶片正面的虫口数量仅占9.29%。茶黄蓟马在茶梢各部位上的分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4.79,P<0.01)。  相似文献   
45.
46.
47.
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了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各水平方位上的成若虫和卵粒数量差异均不显著;在垂直分布上以上部虫量居多,下部较少。在铁观音(乌龙茶)和福鼎大白茶(绿茶)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分布均以3叶位以上为主,其中铁观音乌龙茶树上主要分布在2叶位和3叶位,分别占32.07%和27.01%,而在福鼎大白茶(绿茶)上主要分布在2叶位和1叶位,分别占35.42%和28.81%。  相似文献   
48.
茶树新梢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茶树品种(种质)新梢叶绿素含量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关系,为抗虫品种选育的早期鉴定提供依据,采用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9份不同抗性茶树新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析了茶树新梢叶绿素含量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9份茶树种质新梢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F=4.323,P<0.05)。其中,‘丹桂’、‘优3’、‘铁观音’、‘优510’、‘玉龙’和‘毛蟹’等种质的新梢叶片叶绿素总量较高,分别为3.72、3.49、2.85、2.74、2.69和2.61 mg/g;而‘黄旦’、‘福云10号’和‘福云6号’等品种的叶绿素总量较低,分别为1.83、1.84和1.85 mg/g。茶树种质新梢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与黑刺粉虱单位叶面积产卵量有一定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P>0.05);而与黑刺粉虱世代存活率有显著或接近显著水平的负相关(P<0.05)。表明新梢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较高的茶树种质,对黑刺粉虱的抗虫性较强;反之,则抗虫性较弱。  相似文献   
49.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对近十年(2011?2021)我国茶小绿叶蝉在种名变更与种群生物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茶小绿叶蝉的分类归属、种名变更、种群遗传关系、发生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种群发生与茶树品种、气候、生境、抗药性的关系,并结合绿色发展新理念和《农作物病...  相似文献   
50.
为明确分离自茶卷叶蛾和中华大刀螳僵虫的2株虫生真菌的归属及生防潜力,采用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测定了其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的致病力,并初步筛选了其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2株真菌均为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分别命名为ICBS918和ICTL911.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ICBS918和ICTL91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100%,LT50分别为3.13 d和3.15 d;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LT50分别为3.25 d和3.31 d.接菌后8 d,2菌株对茶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47×105孢子/mL和1.01×105孢子/mL;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2.20×105孢子/mL和1.34×105孢子/mL.2菌株23 ℃下最适生长培养基均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最适产孢培养基均为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萨氏培养基上,菌株ICBS918和ICTL911分别在24~30 ℃及24 ℃时生长速度最快,在27 ℃和21 ℃时产孢量最大.表明2株环链棒束孢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