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农业增长对减轻贫困发挥有效“引擎”作用:通常情况下,来自农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非农业的增长一般可以使占人口半数的穷人得到至少两倍的收益。 农业增长可以通过直接的提高家庭食品的消费和农业收入减少粮食不安全和贫困,并间接地通过创造就业机会降低粮食价格。农业增长发挥的减少贫困的作用完全依赖于贫穷小农的参与,预计这部分人群在未来几十年的增长进程中将继续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22.
文章报告一例猫自发性膀胱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试验采用病史调查、临床检查、X射线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和生化检查的方法进行确诊,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讨犬角膜碱烧伤后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IL-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试验选取8只1岁比格犬,公、母各半,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采用1 mol/L的NaOH溶液在右眼建立直径为6 mm的碱烧伤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犬角膜烧伤前第3天和角膜碱烧伤后第1,7,14,21天IL-1及VEGF在房水中的表达量并于角膜碱烧伤前第3天和角膜碱烧伤后第1,5,9,13,17,21天测定血液白细胞总数,全程检测眼压和泪液分泌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角膜碱烧伤后第1,7,14天试验组犬房水中IL-1及VEGF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白细胞总数在中期(角膜碱烧伤后第5,9,13天)显著增加(P0.05);眼压在早期(角膜碱烧伤后第2~7天)显著降低(P0.05);泪液分泌量在早期(角膜碱烧伤后第2,3天)显著升高(P0.05)。说明IL-1在角膜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VEGF作为重要的调控因子参与了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4.
小波变换在果品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果品图像处理常用方法不能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分析图像,且不具有多分辨率特性的问题,应用小波变换理论和技术,以红枣图像为例,对果品图像进行了去噪、增强等处理。小波去噪所需时间为9s,还不及数学形态学的1/4;小波变换用于红枣图像增强所用的时间仅为7s,是模糊数学形态学的1/495。试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用于果品图像增强和消噪,具有方便快捷、去噪效果好、目标明确等优点;小波变换用于果品图像处理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从小麦隐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ms1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克隆雄性育性恢复基因ThMs1,解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编码蛋白的生物化学活性和生物学功能,鉴定新的小麦ms1育性恢复基因,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小麦杂交育种。【方法】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鉴定ms1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小麦外源的染色体类型;通过同源克隆法在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克隆雄性育性基因ThMs1,并稳定转化小麦ms1进行基因功能互补验证;利用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基因的表达模式;进一步通过RNA原位杂交分析基因的组织细胞特异性表达特性;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ThMs1蛋白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经SignalP软件分析预测蛋白结构;通过蛋白-脂质结合活性分析检测ThMs1蛋白是否具有脂类分子结合活性。【结果】证实小麦ms1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细胞中含有偃麦草4Ag染色体;从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克隆了雄性育性基因ThMs1,遗传转化功能互补试验证实ThMs1能够完全恢复小麦ms1突变体的雄性不育表型,基因的聚类分析表明MS1只存在于禾本科植物中;通过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ThMs1在减数分裂期的花药中特异表达,RNA原位杂交分析证实ThMs1在小麦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特异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hMs1在小麦减数分裂期的花药中表达;对ThMs1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具有推测的脂类结合分子结构域,ThMs1蛋白脂类分子结合试验表明ThMs1蛋白特异结合磷脂酸和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结论】克隆了一个新的来自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可恢复小麦隐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ms1雄性育性的ThMs1,该基因与小麦Ms1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时空表达模式和脂结合活性,导致2个蛋白在小麦中也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ThMs1可以替代普通小麦Ms1的功能调控小麦花粉育性,该结果为利用小麦ms1通过分子设计建立小麦杂交育种体系(新一代杂交育种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育性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26.
<正>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隶属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俗称东北雅罗鱼。该鱼体呈白色,喜凉耐寒,具有较强的耐受碳酸盐碱度特性,在自然界中多栖息于水流缓慢、清澈水体的上层,故又称为白鱼、滑子鱼、阳浮子或浮子鱼[1],在黑龙江流域、辽河以及内蒙古部分内陆盐碱湖泊中皆有分布[2]。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捕捞方便,在中国东北和黄河中游地区均被列为重要的经济鱼类[3]。目前关于瓦氏雅罗鱼方面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输卵管腺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解剖学、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腺体进行解剖学及超显微结构观察。解剖结果显示,莱氏拟乌贼具有1个输卵管腺,由圆饼状近端输卵管腺和圆柱状远端输卵管腺构成,整体呈白色,靠近内壳侧具有棕黄色的色素沉着,透明瓣膜位于腺体末端。显微结果显示,输卵管腺由腺壁组织包裹,由外向内分别是外膜层和结缔组织。外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结缔组织中分布少量肌肉组织和血管;腺体的外膜层和透明瓣膜的外表层中分布少量杯状细胞,瓣膜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腺体内部是分泌叶瓣,在腺体中呈层状分布,叶瓣依附于腺壁组织。电镜结果显示,分泌细胞个体较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包含大量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此外,胞内分布大量黏液颗粒,细胞外连续着生纤毛。透明瓣膜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可见横切和纵切的肌丝以及大量的胶原纤维。研究表明,输卵管腺具备分泌功能,其分泌物形成受精卵的内层卵鞘,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对莱氏拟乌贼的输卵管腺进行超显微结构观察,描述了输卵管腺的外部形态构造和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并总结了该腺体的结构和...  相似文献   
28.
动物转基因技术从1981年首次在小鼠上应用成功以来,已相继应用到多种动物。转基因技术现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治疗疾病的有力工具。本文对动物转基因技术做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9.
2013~2016年山东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部分水貂养殖场发生了严重的水貂出血性肺炎,导致水貂大量死亡,为了客观评估水貂出血性肺炎的危害及为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对423个水貂病例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并且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1]、16SrRNA基因测序、血清型鉴定、小鼠毒力试验测定、生化试验及药敏试验测定.结果表明:423个样本中分离到90株绿脓杆菌,其中最为流行的血清型为G型(25株)、B型(21株)、I型(17株)、C、E型及未定型(27株);并筛选出12株菌株对小鼠有很强的毒力性.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2株菌株对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均耐药;对阿米卡星为敏感;对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均为耐药或介于中间;对环丙沙星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对氧氟沙星为敏感或介于中间.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旨在研究患乳腺癌猫与健康猫体内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差异代谢物与猫乳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选取临床收集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猫乳腺癌血清样本6例作为试验组(T组),同时选取年龄相似,品种相同的健康猫血清6例作为对照组(C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对两组猫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学生t检验(Student's t-test)筛选出差异代谢物,然后再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并进行差异代谢物的KEGG注释及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组样本中共定性到159种差异代谢物。与C组相比,在T组中有49种差异代谢物出现下调,110种差异代谢物出现上调。最终共筛选出5种与猫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与C组相比,T组中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EGT)和肌酸(creatine)出现下调,吲哚乙酸(indolelactic acid,IAA)、胆碱(choline)和尿酸(uric acid)出现上调。这些差异代谢物表明,在猫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机体变化涉及了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异常和甘油磷脂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为今后深入研究猫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