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浙江地区中华稻蝗生态习性、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因子,并以此为依据,对药剂防治等多种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中华稻蝗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主要为害早稻和单播单季晚稻,以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受害重,成虫单体日食叶面积平均为6.26±1.08cm2;初步探明了中华稻蝗产卵习性和生殖力,雌成虫每头平均产卵3.5±1.2块,产卵量35.1±11.86粒;生境、药治、天敌、气象等因子综合影响其种群消长,其中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中华稻蝗上升的主要原因。大田防治以2 ̄3龄蝗蝻为适期,锐劲特、三唑磷防治效果在90%以上;提出了"挑治为主、普治为辅、巧治低龄"的治蝗新策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浙江水稻主产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中华稻蝗发生为害,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2.
水稻灰飞虱药剂防治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余种药剂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防治水稻灰飞虱以40%毒死蜱(新农宝)每667m^2用量100ml防治效果为最佳,其次为5%锐劲特每667m^2用量50ml,这两种药剂防效明显优于其他供试药剂,可用于春季冬闲田杂草、小麦田和单季晚稻穗期灰飞虱防治。  相似文献   
53.
浙江省特色作物用药登记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浙江省特色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用药情况调研,基本摸清浙江省杨梅、草莓、蚕桑、茭白、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作物的种植布局、病虫发生种类、登记农药及防治用药等情况,概述了浙江省特色作物农药登记扶持项目的实施情况。2012-2014年,省财政共投入1 400万元,对省内28家企业、84个农药产品立项扶持,涉及特色作物14类,防治对象50个;截至2014年底前完成19个农药产品的登记工作,其他产品正进行药效、残留、环境等各项登记试验,预计2017年底前可完成全部农药产品的登记工作。旨在特色作物上登记出一批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加快已登记农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逐步解决特色作物安全用药难题,为浙江省特色作物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4.
浙江省加强农药登记后续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登记后续管理是农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浙江从法规政策、体系队伍、人员配置、业务工作等层面,积极探索加强农药登记后续管理服务工作,初步建立了集农药续展登记、风险监测评估、登记再评价为一体的后续管理体系,在加快高毒农药取代、老产品清理、续展登记把关、农药使用风险监测、登记再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本文总结了浙江省加强农药登记后续管理的主要做法,分析查找了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强化农药使用的风险管理,助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5.
玉米粗缩病危害动态及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对玉米粗缩病监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对浙西北桐庐地区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发病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年际消长与发病规律,年际间粗缩病株发病率与灰飞虱种群年诱虫量呈正相关,回归式为y= 0.860605+0.071623x (R=0.9636**)。年际内夏玉米粗缩病5月底6月上旬为初病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病情较快增长期,7月中旬达发病高峰。夏玉米发病株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在株发病率较高或较低时,聚集程度下降,或为均匀分布。根据夏玉米粗缩病病株以聚集为主的空间分布特征,田间抽样调查以单行或双行直线平行跳跃法等较宜。理论抽样模型为n=(1.96)2/D2(1.02728/m+0.10287),序贯抽样模型为Tn=1.02728/(D2-0.10287/n)。  相似文献   
56.
油菜菌核病对油菜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菜菌核病病级与单株千粒重、单株产量和空荚率关系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菜千粒重、单株产量随着菌核病病级的增加而下降,而空荚率则上升,且不同病级的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建立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回归方程,明确了千粒重减小是造成单株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杨梅是浙江省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近年来以柏牡蛎蚧为主的介壳虫已成为杨梅主要害虫种类,且其发生为害呈明显上升趋势。通过在浙江台州黄岩、临海等杨梅主产区监测调查,探明了杨梅上常见发生为害的介壳虫有16种,隶属1目5科。其中,柏牡蛎蚧为优势种。柏牡蛎蚧在浙江1年发生2代,种群数量消长呈双峰型,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为主害期,为害杨梅春梢和夏梢。初步分析了寄主植物、栽培管理、田间防治、自然天敌、气候条件与害虫发生消长关系,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45%松脂酸钠可溶粉剂100倍液、150倍液喷雾防治,校正防治效果达97.99%、97.51%,对害虫防治效果好,使用安全,已在杨梅上登记,可应用于生产。研究提出了防控对策和农业防治、天敌保护利用与安全高效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58.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病害,研究探讨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对有效防控该病发生危害,保障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对浙江温岭1971-2014年,温州1982-2013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为重发流行阶段,90年代中后期为间歇流行阶段,进入21世纪,病害发生较轻,但近年病情又有上升的趋势。解释了该病历史发生流行动态及影响流行的相关因子,探明热带风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品种抗性下降,以及菌源的累积和肥水管理不当,是导致近年病害再度上升流行的主因。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噻菌铜、噻森铜等对口高效防治药剂,并提出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和探讨杨梅天牛的发生危害与监测防治技术,综合防控害虫的发生。近年来,在浙江台州、宁波等杨梅主产区,对杨梅星天牛、褐天牛和茶天牛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星天牛和茶天牛1年发生1代,褐天牛2年完成1个世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枝干内越冬。同时明确了寄主植物、栽培管理、自然天敌等因素与虫害的发生关系,确立了虫口基数与危害、栽培管理与天敌等的调查方法,制定了杨梅天牛的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控策略,提出了清洁田园、人工捕捉、性诱杀、灯光诱杀、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以综合防控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60.
木毒蛾为台州黄岩区杨梅上首次发现的害虫,具有突发性,通过3年观察研究初步探明,木毒蛾在该区的发生分布、为害程度和发生消长规律,提出物理、生物和药剂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