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232篇
农学   164篇
基础科学   242篇
  141篇
综合类   1198篇
农作物   110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628篇
园艺   253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三七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三七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是限制三七种植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方法】在田间进行系统的三七根腐病害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室内致病性测定,并进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发现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腐型、干裂型、髓烂型、急性青枯型、湿腐型和茎基干枯型等,但以黄腐型和急性青枯型较为常见,其中干裂型、髓烂型和茎基干枯型是新发现的三七根腐病症状表现。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三七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类群主要包括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C. didynum、Fusarium solani、F. oxysporum、Phytophthora cactorum、Phoma herbarum、Rhizoctonia solani等。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 didynum、C. destructans、P. cactorum、P. herbarum和R. solani均能导致块根不同程度的腐烂。田间人工接种以P. cactorum和P. herbarum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48.4%和50.0%。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的致病力虽然较弱(C. destructans为23.5%,两株C. didynum分别为28.0%和15.2%),但在田间分布范围广,分离频率高(Cylindrocarpon属真菌最高组织分离频率为100%),且可导致典型的黄腐型症状。【结论】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是田间三七根腐病的重要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02.
以通江湖泊洞庭湖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明确通江湖泊洞庭湖在不同水文期藻类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特征,并根据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湖区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对洞庭湖流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生物调查,共检出6门51属,其中绿藻门19属,占37.26%;硅藻门最多,为21属,占41.18%;裸藻门4属,占7.84%;蓝藻门和甲藻门各3属,各占5.88%;隐藻门最少,仅有1属,占1.96%。优势种全湖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直链藻、针杆藻、舟形藻、栅藻、小球藻、席藻和隐藻。全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7.2×104~300.6×104 cells/L,均值为27.2×104 cells/L。从时间分布看,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丰水期>涨水期>枯水期>退水期,涨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退水期的藻类分布存在差异明显;从空间分布看,东洞庭湖的大小西湖断面藻类密度最大,均值达220.9×104 cells/L,最...  相似文献   
103.
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主要论述了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对作物产量、水土流失、土壤水分等的影响,并提出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前景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农药胁迫对花椒有机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氧乐果和维菌素作为胁迫因子,喷施到花椒上,利用蒽酮法和茚三酮法分别测定了花椒植株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药后1d到14d,喷施阿维菌嗉和氧乐果后花椒可溶性糖的含量几乎均比对照值高,其中氧乐果胁迫最重,次为阿维菌素;但在棉蚜危害后,仅在药后1d产生显著影响;在测试期间,施药无虫植物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棉蚜危害后,变化情况较为复蔡。  相似文献   
105.
京西山地棕壤和淋溶褐土饱和导水率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履一  翟明普  王勇 《林业科学》1999,35(3):109-112
导水率K(hydraulicconductivity)是表示孔隙介质透水性能的综合比例系数,即单位水力势梯度下水的通量密度或渗透流速。K值是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固体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土壤紧实度的函数。因此,对于不同的土壤或同一土壤的不同层次K值亦可能有差...  相似文献   
106.
对汪清林业局珍贵树种大径材林培育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动态经济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项目计算期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0.04%;财务净现值(ic=8.00%)为1 299.79万元;投资回收期为10.5 a。当销售收入下降10%时,内部收益率为8.02%;当经营成本上升10%时,内部收益率为12.86%;当建设投资上升10%时,内部收益率为16.02%,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的临界值8%,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质量的影响,采集了毛竹林与马尾松林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TOC)、全氮(T-N)和水解氮(H-N)含量明显高于毛竹林(P〈0.05);而土壤有效磷(A-P)和有效钾(A-K)则两者没有差异。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明显高于毛竹林(P〈0.05)。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平均吸光值(AWCD)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马尾松林土壤同样显著高于毛竹林土壤。以上结果说明,天然马尾松林相比毛竹林具有土壤养分丰富,微生物含量高、活性大,且多样性丰富等特点,是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8.
利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改性剂对杨树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对其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材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全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当改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改性材的径向、体积湿胀率与素材相比有明显下降,弦向线湿胀率下降不明显。从气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改性材的径向、弦向湿胀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改性材体积湿胀率随着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当改性剂浓度为30%时,改性材体积湿胀率为6.85%,与素材相比下降了5.54%。改性材吸水率随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下降,最低可达159%;改性材的抗干缩系数(ASE)随改性剂浓度上升而增加,最大可达47.8%。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能要明显优于杨树素材。  相似文献   
109.
高锐  张伟  王勇 《林业工程学报》2021,6(2):126-132
针对结构用集成材加工过程中上下料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 一种真空海绵吸盘抓取结构用集成材自动上下料装置,实现结构用集成材的高效、自动化上下料作业.选用杉木结构用集成材在自动上下料装置上进行负压与供气压力关系试验和负压与海绵吸盘拉脱力试验.利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函数曲线拟合...  相似文献   
110.
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9a不同耕作的定位试验,研究了深松、旋耕、免耕和传统耕作4种耕作措施对关中塿土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旋耕、免耕措施均提高了0~40cm土层中>2mm和0.25~2mm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而传统耕作相应地增加了0~40cm土层中0.053~0.25mm微团聚体和<0.053mm粘砂粒含量及其有机碳贡献率。同时深松、旋耕、免耕措施提高了各土层总有机碳和耕层0~10cm所有级别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比较而言,深松的作用效果更大。秸秆还田进一步提高了各土壤层次上总有机碳和所有级别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及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在玉米秸秆不还田的条件下,隔年深松比连年深松更有利于0~30cm大团聚体形成及总有机碳和各级别团聚体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