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7个栗疫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群体的遗传结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中国4个群体间相似性较好;美国群体与意大利群体相似,而且它们与日本群体的相似性优于与中国群体的相似性,表明美国的栗疫菌可能是从日本传入的.总群体的遗传差异为0.160,其中81.3%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16.9%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2.46.  相似文献   
52.
大丽轮枝菌RAPD反应组分的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正交实验理论,设计一种优化RAPD各个反应组分以获得理想图谱的最佳反应浓度方法,能够显著减少反应组分优化次数,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RAPD扩增最优反应组分浓度为:MgCl2 3.5mmol/ ,dNTP0.25mmol/L ,引物15pmol/L,Taq酶1.5U,DNA5n,实验表明,MgCl2与dNTP浓度之比是影响RAPD的增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根据优化的反应组分,用9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江苏南通,射阳,泗阳,盐都4个群体53个大丽轮枝菌菌株进行RAPD扩增,对各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各地群体遗传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53.
红掌炭疽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核糖体DNA2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州、南京和扬州等地红掌病株上分离的炭疽菌中存在形态差异明显的两个群体。各选取两个代表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寄主范围鉴定及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红掌炭疽病病株上有两种致病菌:胶孢炭疽和毁灭炭疽,后者导致红掌炭疽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4.
 分离自玉米上的镰刀菌菌株YM9-7与分离自棉花上的镰刀菌菌株MH50进行杂交,可以产生大量4孢子子囊(95%以上),将YM9-7与MH50的杂交后代与菌株MH50回交,98%的子囊为8孢子子囊,证实孢子噬杀因子在菌株MH50内存在。这是我国首例报道孢子噬杀因子在我国李瑟组镰刀菌菌株内存在。  相似文献   
55.
小麦棉花套种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及治理对策李巧丝,郭小奇(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王克荣(获嘉县植保植检站)90年代以来,北方棉区棉铃虫连年大暴发,严重威胁棉花生产。在造成大暴发的诸多成因中,取食环境的优化,尤其是套种面积的扩...  相似文献   
56.
Bcl-2家族蛋白是目前已知的细胞凋亡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在细胞凋亡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把外源bcl-2基因转入栗疫病菌中,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bcl-2基因在栗疫病菌株中的表达情况,对表达bcl-2基因的转化子及野生型的菌株进行病毒传递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表达bcl-2基因的转化子表现出病毒传递率提高、致病性增强等一系列特征.由此可知:bcl-2基因对栗疫病菌细胞凋亡起调节作用,并对病菌的生物学特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7.
棉花黄萎病菌营养体亲和群的RAPD图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引物对 10 3个Verticilliumdahliae菌株进行RAPD扩增 ,根据RAPD图谱计算出的菌株间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 ,可将棉花黄萎病菌分为 2组 (RPG1,RPG2 )。RPG1包括了所有VCGI菌株 ,RPG2包括VCGⅢ和VCGⅣ等 2个营养体亲和群 ;RPG1内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小 ,遗传变异量为 0 .0 996 ;RPG2内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大 ,遗传变异量是 0 .15 92。对已划分RPG而其营养体亲和群归属未知的 15个菌株进行营养体亲和性测定验证 ,结果表明 ,除 1个菌株 (V4 93)外 ,归在RPG1的菌株都属于VCGI,归入RPG2的菌株均属于VCGⅢ。有 5条RAPD扩增带在VCGI内的出现频率大于 0 .96 ,而其在VCGⅢ的出现频率均小于 0 .1,这 5条带可以看作VCGI的特征条带 ;棉花黄萎病菌的营养体亲和性和特定引物的RAPD分组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59.
王克荣 《世界农业》1991,(11):41-42
在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真菌在培养性状及致病力上经常发生变异,其变异频率之高是用染色体发生突变的观点难以解释的。因此,人们转而寻找起作用的核外遗传因子,发现真菌的病毒和有关的双链核糖核酸(dsRNA)等遗传因子与这些变异性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0.
棉花黄萎病菌不同致病力类型在江苏省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1985年,对江苏省83个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菌株进行了致病力的测定,其中致病力强的落叶型菌株13个,占测定菌株数的15.7%,主要分布在南通县恒兴乡和常熟市徐市乡、董浜乡;致病力中等的叶枯型菌株45个、致病力弱的黄斑型菌株25个,分别占测定菌株数的54.2%和30.1%,这两类菌株广泛分布江苏省各主要产棉区。试验表明棉花抗病品种“4278”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鉴别寄主,对3种致病力类型的菌株的鉴别力都比较强。无论从棉花上或者从其它植物上都可以得到对棉花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只是各类型菌株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