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遮阳网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覆盖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老化,成本低、省工、省资等特点,具有遮荫、降温、避蚜、防病、防雹、保湿等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42.
低毒病毒CHV1-CN280生防潜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研究表明,分离自中国的低毒病毒CHV1-CN280与其它多数低毒病毒相比具有更高的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中,我们对CHV1-CN280的田间定殖能力及其它生防性状进行了评估。与其它两个模式低毒病毒相比,CHV1-CN280对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毒力显著弱于典型的烈性低毒病毒CHV1-EP713,而更接近于典型的温和低毒病毒CHV1-Euro7。强致病性的栗疫菌感染CHV1-CN280后,成为典型的低毒菌株,不再对板栗植株造成严重危害,但是与感染典型烈性低毒病毒CHV1-EP713的菌株相比,寄主真菌在板栗枝条上仍保持了一定的定殖能力,其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量较高。初步的田间试验表明,在人工接种两年后,CHV1-CN280在田间成功定殖,并已扩散到田间自然存在的、与人为释放的低毒菌株不亲和的其它营养体亲合群的栗疫菌菌株中。结果表明,低毒病毒CHV1-CN280对栗疫病具有非常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43.
为了摸清甜菜野生种的生育特性,在研究营养生长期的同时,对野生种的生殖生长期的特性,也继续进行了观察,以便较全面的了解其性能,作为甜菜的种质资源的研究资料,进一步为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4.
轮枝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该菌培养形态容易发生变异,对不同寄主植物的致病力变化也很大,这些特性与病害的防治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这些问题的近期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45.
我国棉花黄萎病菌的群体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瑞辉  王克荣 《棉花学报》2001,13(4):209-212
从 1 2 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9条能产生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这 9条引物对来自我国主产棉区河北、河南、江苏、山东 4个群体的 9个亚群体 1 1 7个菌株进行 RAPD扩增。对各个群体、亚群体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各省群体遗传相似性较高 ,总的遗传变异量为 0 .0 947,其中72 .5%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 ,1 2 .5%由省内群体间引起 ,1 5%由群体间的变异引起 ;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 2 .83 ,群体间、亚群体间均存在较高的基因流动 ;落叶型特征条带在各个亚群体内出现频率均很高 ,表明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株在我国主产棉区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 4省棉区分布广泛 ,并已成为或正在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46.
王克荣 《现代农业》2014,(11):37-37
<正>次生盐碱地是指耕层土壤本身含盐量不高,而由于在栽培管理中浇苦水、施化肥等造成的含盐量升高,致使土壤盐碱、薄、凉、板,严重影响作物生长。这种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很多地方,以打深井找甜水解决问题,但不少地方不具备这些条件,小麦产量随年降水量的丰歉而增减,干旱年份甚至绝收。导致我县次生盐碱地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浇苦水造成的,这一点已不容置疑。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了一套盐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7.
大丽轮枝菌致病力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8.
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棉花,茄子、辣椒等植物上分离到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36个菌株进行了培养性状变异的研究。试验以分生孢子稀释培养的方法,检查单孢菌落的变异率.从野生型(A型)菌株分离到的92,947个单孢菌落,形成绒毛型(B型)菌落的变异率为5.85%,形成菌膜型(C型)菌落的变异率为0.07%。在绒毛型菌株的1,773个单孢菌落中,形成菌膜型菌落的变异率为0.19%。大丽轮枝菌野生型菌株培养性状的变异率,因试验菌株、单孢个体、营养条件、菌种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不同而异.绒毛型变异体的培养性状比较稳定.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菌种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对全国14个省、市(区)棉花等多种植物上分离到的大丽轮枝菌140个菌株,在棉花上进行毒力测定,除江苏省外,未发现毒力特强的落叶型菌株;绝大多数菌株对棉花的致病力属中等的叶枯型和弱的黄斑型。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湿筛和蔗糖悬浮两种方法在分离到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数目的稳定性及回收率(回收到大丽轮枝菌百分率)、自然病土分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湿筛法的稳定性好,回收率达80%;而蔗糖悬浮法的稳定性要差,回收率只有18%左右。两种方法在分离同一种自然病土时,湿筛法分离到大丽轮枝菌的数量要比蔗糖悬浮法高三倍左右,但湿筛法分离平板上杂菌显得多一些,大丽轮枝菌菌落也要小一些。而蔗糖悬浮法分离平板上大丽轮枝菌菌落要大,易于识别和计数。故在研究土壤里大丽轮枝菌动态变化与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关系时,综合评价宜采用湿筛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