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酸腐病是近年来在我国葡萄生产上严重发生的病害之一,引起中后期果穗腐烂,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2010-2011年笔者调查了北京地区24个不同葡萄品种酸腐病的田间发生情况,并对病情指数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1个酿酒葡萄品种聚为3类。第1类,‘小味尔多’、‘小芒森’和‘赤霞珠’病情指数最低(2.08~4.17);第2类,‘胡桑’、‘阿拉奈尔’和‘品丽珠’病情指数居中(5.83~9.17);第3类,‘长相思’、‘佳美’、‘雷司令’、‘梅鹿辄’和‘维奥尼’病情指数最高(16.25~20.00)。13个食用葡萄品种也聚为3类。第1类,‘茉莉’、‘红伊豆’、‘巨峰’和‘黑奥林’发病最轻,病情指数最低(1.00~5.00);第2类,‘世纪无核’、‘玫瑰香’、‘龙宝’、‘黄意大利’、‘京蜜’、‘金香玉’和‘魏可’病情指数居中(7.00~10.67);第3类,‘里扎马特’和‘亚都蜜’,发病最重,病情指数最高(15.67~18.00)。试验为葡萄酸腐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快速准确地鉴定出2种不同的葡萄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根据Gen Bank中已报道的引起我国葡萄溃疡病的6个主要种的延伸因子-1序列及β-微管蛋白序列分别设计了葡萄座腔菌和小新壳梭孢的特异性引物B.d-F/B.d-R及N.p-F/N.p-R,建立了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对田间病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引物B.d-F/B.d-R和N.p-F/N.p-R可以分别在葡萄座腔菌和小新壳梭孢中扩增到324 bp和212 bp的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均为10 pg。双重PCR检测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的最佳用量为0.05 U/μL,引物B.d-F/B.d-R和N.p-F/N.p-R的最佳终浓度均为0.2μmol/L,最适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分别为58℃和30 s。对田间葡萄病样的检测结果与室内病样常规病原菌分离结果一致。表明该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检测葡萄座腔菌和小新壳梭孢,有助于快速、灵敏地检测葡萄苗木的带菌情况。  相似文献   
23.
24.
葡萄枝干病害(Grapevine trunk diseases,GTDs)是一类主要引起葡萄枝干木质部坏死、溃疡和顶梢枯死,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的真菌性病害的总称,在全球主要葡萄种植国家均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全球葡萄的产量及品质,是近年来葡萄的重要"病害杀手".目前,国际上已经报道了真菌相关的5种葡萄枝干病害,即葡萄衰枯病...  相似文献   
25.
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 L.)又名大樱桃,其色鲜味美,成熟期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我国甜樱桃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伴随的病害问题也愈加凸显[1,2].叶斑病是樱桃上发生普遍,且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3,4],削弱树势,致使樱桃产量和品质降低,经济损失严重.国际上报道的樱桃叶斑病的病...  相似文献   
26.
葡萄枝干病害(Grape Trunk Diseases,GTDs)是一类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葡萄枝干性病害的统称。目前该类病害在国内外的葡萄生产区普遍发生,且缺乏高效的防控技术,导致发生区的葡萄产量和品质下降风险逐步加大。对葡萄枝干病害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危害、症状特点、病原菌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葡萄枝干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相关信息为今后葡萄枝干病害乃至其他果树枝干病害的发生与防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7.
稻瘟菌无毒基因AVR-Pikm的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毒基因是病原物中决定寄主抗病性表达与否的功能基因,其功能的丧失导致毒性小种的产生。在先前的研究中,本研究小组从稻瘟病菌中分离了与无毒基因AVR-Pikm连锁的2个SCAR标记SCO12946和SCE121406。在本研究中,作者首先通过TAC克隆末端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及其与70-15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将这2个标记定位到稻瘟菌第1号染色体上;然后,利用稻瘟菌70-15全基因组草图序列和SSR技术,又分离了与无毒基因AVR-Pikm连锁的4个SSR标记:SSR47T34、SSR50CA24、SSR52TAGG18和SSR56A28。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4个SSR标记位于与SCO12946和SCE121406相反的一侧,与AVR-Pikm位点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90、7.01、19.12和21.94cM,无毒基因AVR-Pikm位于SCE121406和SSRA7T34之间。本研究获得的稻瘟菌无毒基因AVR-Pikm的精细定位为通过染色体步移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辽宁省北镇市出现一种葡萄叶斑病,症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小黑斑,病斑周围褪绿变黄,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ITS、GAPDH、CHS-1、ACT、TUB2基因)和形态学特征观察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并结合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提取野生食用菌——花脸蘑Lepista sordida的蛋白粗提液,并在室内测定其对辣椒病毒病的控制作用及其对辣椒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以25、50和100μg·mL^-1的花脸蘑蛋白粗提液分别茎叶喷雾处理后再接种黄瓜花叶病毒,防治效果分别为72.11%、79.53%和94.86%;以100μg·mL^-1的花脸蘑蛋白粗提液通过茎叶喷雾,浸种与茎叶喷雾结合两种方法处理辣椒后,辣椒根系的湿重及干重、辣椒地上部湿重和干重、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指数、株高、茎粗和壮苗指数均比对照明显提高。综上所述,花脸蘑蛋白粗提液在室内对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辣椒病毒病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对辣椒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0.
2019年-2020年在北京地区桃园病害调研普查时发现一种桃树病害的新发症状-新叶坏死,主要症状表现为当年新生枝条顶端新叶和生长点腐烂坏死。为明确这种新叶坏死症状是否由病原菌侵染引起,从北京平谷2个乡镇3个桃园采集35份病梢样品,经病样组织分离和菌株纯化,选取12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系统进化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ITS,Alt a1,gpd)系统发育分析,以上分离株均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3株代表性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验证了A.alternata是引起新叶坏死症状的病原菌,并且该病原菌也能导致桃枝条和果实发病,产生黑斑病症状。这是首次报道A.alternata除了引起桃果实黑斑症状之外,还可以引起桃树新叶坏死症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链格孢侵染桃树的症状多样性,为链格孢引起的病害的整体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