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5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吸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对荒漠锦鸡儿、红沙等5种荒漠植物种子形态结构的观察和萌发试验及其萌发过程中吸水特性的研究发现:5种荒漠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水量有显著性的差异;荒漠锦鸡儿、多裂骆驼蓬等同种植物不同产地的种子的吸水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吸胀过程中5种植物种子的千粒重与吸胀时间呈正相关,与吸水速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4.
内蒙古草原区针茅属植物颖果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燕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4,8(4):76-79
本文对内蒙古草原主要建群植物──针茅属的七种植物颖果特征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外部形态分化与纹饰上找到了种间明显差异,并为探讨种间系统关系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研究了针茅属颖果特征与生态环境梯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蒺藜科13种植物叶结构对环境适应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广布于荒漠区的13种蒺藜科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蒺藜科植物叶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特征,表现为:叶型小,多内质化;角质层较发达;气孔下陷;叶内环栅型,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特化为贮水组织;输导组织发达.不同属间对环境表现出特有的适应途径,反映了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多样性. 相似文献
36.
37.
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部分山地特有植物花偻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并结合光学显微镜对9种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山地特有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系统地描述了其大小、形状、萌发器官类型、表面纹饰等特征,还结合野外调查记载了各植物种的花果期、生境和分布、产地等。总结部分科、属植物的花粉特征并分析了花粉样品在采集、制片和观察过程中可能造成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 相似文献
39.
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植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黄芪属的两种药用价值较高,分类学上又颇为相近的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就其种子和幼苗形态,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染色体核型等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基本相同,但在种子和幼苗形态,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核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1)膜荚黄芪的幼苗较蒙古黄芪高大、粗大、密被长柔毛,电镜下表皮毛表面密被乳头状突起;第1至4真叶为三出羽状复叶,第5真叶开始出现具5小叶的羽状复叶并逐渐增多,成熟时小叶可达13枚-27枚;小叶较大,长7mm-30mm,宽3mm-10mm;而蒙古黄芪疏被短柔毛,毛表面较光滑,第2真叶即为具5小叶的羽叶复叶,成熟叶小叶多达25枚-37枚,小叶长5mm-10mm,宽3mm-5mm。(2)膜荚黄芪的荚果表面伏生黑色短柔毛,种皮表面纹刨为复网状;蒙古黄芪的荚果无毛,种皮纹饰为皱折状。(3)膜荚黄芪的花粉粒近圆球形,萌发沟短而宽;蒙古黄芪的花粉粒长球形,萌发沟细。(4)膜荚黄芪的核型公式为2n=2x=16=10m 6sm,属1B型。蒙古黄芪为2n=2x=16=8m 8sm,属1C型,上述特征可用于2者的识别鉴定。 相似文献
40.
15种珍稀濒危植物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15种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的数目统计。并对其中的5种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2种植物染色体均属二倍体,3种植物有四倍体、五倍体、六倍体现象。5种植物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贺兰山岩黄芪(hedysarum petroviii Yakov.)2n=16=14m 2sm。内蒙古西风芹(Seseli intramongolicum Y.C.Ma).2n=16=14m 2sin,阿拉善黄芩(Scutellaria alascfianica Tschern.)2n=10=8m 2sm,斑子麻黄(Ephedra rhytidosperma Pachom.)2n=14=10m=4sm。西藏点地梅(Androsace mariae Kanitz var.tibetica(Maxim.)Hand.--Mazz)2n=20=20m,均属原始类型。本试验旨在为研究物种多样性、建立珍稀濒危植物基因库、保护和繁育珍稀濒危植物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