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22.
抗菌药和微生态制剂对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群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行为观察揭示物理与化学因素联合作用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产卵行为的影响,为马铃薯块茎蛾行为调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马铃薯块茎分别用药液(庚醛、桉叶油醇)浸泡后晾干、用纱布或浸透块茎汁液的纱布包裹块茎,之后在温度(27±2)℃,相对湿度50%—70%,光周期L﹕D=14﹕10环境条件下,于暗期(光照强度1.0—1.5 lx)观察马铃薯块茎蛾已交配雌虫在马铃薯块茎上产卵行为表现(包括滞留时间、降落次数、试探产卵次数和落卵量)。【结果】当用低浓度庚醛溶液(0.5 mg·L-1)处理块茎后,可显著延长雌蛾在块茎上的滞留时间,导致总落卵量(块茎上落卵量+块茎外落卵量)增加,但是不会引起试探产卵次数和降落次数的明显变化。当用庚醛溶液(30 mg·L-1)处理块茎后,能够引起滞留时间、降落次数和试探产卵次数的显著降低,并导致总落卵量显著增加。当用低浓度桉叶油醇(6mg·L-1)处理块茎后,可导致块茎上落卵量显著增加,但滞留时间、降落次数及试探产卵次数均无显著差异。当用...  相似文献   
24.
刘中奇  熊焰 《畜牧与兽医》2004,36(11):28-29
2003年12月,四川省宝兴县送检1只死亡的大熊猫。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结合临床症状、细菌分离培养及寄生虫检验,可以认为大熊猫是因年老体衰、抵抗力下降、感染细菌和寄生虫而死亡。  相似文献   
25.
麝化脓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都江堰市某养麝场自1999年以来,麝常发生化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动物开始发病时表现精精神萎靡,食谷下降,而后出现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硬脓包,一周左右脓包变软,并伴随体温升高,出现脓包的病麝往往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死亡,,剖检死亡麝发现在肺部和肝脏等实质器官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化脓灶。经采取死亡麝的的肺、肝等实质器官和脓汁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分离了3 病原菌,分别化脓棒状杆菌(Corynebcterium)、淋巴管隐球菌(Cryptococcus farciminosus)和侵肺拟杆菌(Bacteroides pneumosintes),通过动物试验证它们均为化脓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26.
选取6株(300、303、316、325、327和343)猪源大肠杆菌免疫家兔制备高免血清,与6株菌的全菌抗原、菌体(O)抗原、渗透因子及外膜蛋白抗原分别进行交叉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主要抗原为O抗原,其中300和303 2株菌的抗体与其他4株菌的抗原具有广泛的交叉性。  相似文献   
27.
来自肉牛肝囊肿的24株坏死梭状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由微量稀释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所决定,全部分离菌株均抵抗杆菌肽,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莫能菌素,新霉素和链霉素,饲喂太乐菌素和未饲喂太乐菌素肉牛的坏死俊杆菌的分离物的平均MIC值(μg/ml)分别为:氨苄青霉素(4.27,4.08),氯霉素(21.58,20.52),金霉素(0.89,0.70),克林霉素(0.25,0.09),红霉素(6.05,5  相似文献   
28.
29.
柰果日灼痛的发生与综合防治熊焰,张国栋,张祖声(建阳市植保站)随着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奈果面积不断扩大,但丰产的果园却不多,尤其是柰果临近成熟期,常发生日灼病危害。据查一般奈果园日灼病病果率为15.3~21.5%,严重的果园达40.5%。受病后的奈果...  相似文献   
30.
在许多大、中型牧场饲养的肉牛中,由于饲养肉牛长期饲喂高能配合饲料,易在牛瘤胃形成饲料团块沉积,并发酵产生大量的酸,损伤瘤胃胃壁,使瘤胃内的坏死梭杆菌侵袭胃壁,并随血液进入肝脏,在瘤胃胃壁造成坏死灶和诱发肝囊肿的形成。由此给肉牛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1 肝囊肿的致病菌 肝囊肿致病菌为坏死梭杆菌。坏死梭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胞和荚膜,不运动和严格厌氧的多形性细菌。主要生物型为A、B二型。A型菌有较强的毒力,常从动物体分离。B型菌毒力较弱,常从人体分离。在疾病过程中,坏死梭杆菌引起局部坏死和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