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大田试验,以氮高效型马铃薯品种云薯401和氮低效型马铃薯品种云薯304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氮素水平下(0、105和210 kg/hm^2)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氮素积累量和氮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云薯401和云薯304分别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云薯401产量均大于云薯304;云薯401植株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云薯304。云薯401耐低氮能力强,适合广泛种植,云薯304适合于高氮条件下种植。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可作为氮高效型马铃薯品种筛选指标,发掘和利用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的马铃薯品种,有助于筛选和培育马铃薯氮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病毒和类病毒在马铃薯试管苗不同部位的积累规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DAS-ELISA两种方法检测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PSTVd)、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 PLRV)和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 PVS)在马铃薯试管苗基部和顶端继代培养5代(继5代)后的含量。结果表明:PSTVd,PLRV和PVS在马铃薯试管苗常规组织培养过程中是逐代传递的,其在马铃薯试管苗顶端和基部的积累规律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分别供试的7个品系中,存在PSTVd顶端积累和基部积累效应的各3个品系,存在PLRV顶端积累和基部积累效应的分别为4个和2个品系,存在PVS顶端积累和基部积累效应的分别为3个和2个品系,其中PSTVd的顶端积累效应最强为基部的4倍;同一马铃薯品系的顶端和基部对不同病毒和类病毒的积累趋势相对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定量检测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种薯大小及播种密度对马铃薯青薯9号种薯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种和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青薯9号种薯不同大小和播种密度对其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种繁育中,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一级种繁育中,出苗时间没有差异,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出苗率与原种繁育一致,而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出苗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2)原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薯块产量比种薯大小17.5~20.0 mm高,播种密度17.5万株/hm~2可获得最大薯块产量;一级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4.5万株/hm~2。(3)原种繁育中,获得最高薯块数量的最佳播种密度是17.5万株/hm~2;一级种繁育中,种薯大小45.0~55.0 mm和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7.5万株/hm~2则是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4)提高播种密度对增加中小薯个数占比具有促进作用,原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12.0株/hm~2、一级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6.0万株/hm~2时均能获得较理想的中小薯数量比。(5)综合以上各因素,有利于青薯9号小整薯种植模式的种薯繁育最佳播种密度推荐为原种17.5万株/hm~2、一级种整薯和切块薯块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利用11个含有不同单显性(R1、R2、R3、R4、R5、R6、R7、R8、R9、R10、R11)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鉴别寄主,对云南省会泽县村同一发病田块前、中、后期3个群体的马铃薯晚疫病菌59、158和75个菌株进行毒性频率和小种鉴定,分别鉴定出31、60和30个小种,大部分小种只检测到一次,其中优势小种为超级小种(含有11个毒性基因的晚疫病菌),占整个群体的53.33%;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优势小种频率、小种复杂度呈上升趋势,但小种多样性呈降低趋势,在马铃薯生育期间除了avr4外,其它毒性基因的频率未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小种演化速度快,小种结构复杂,在该地区种植起源于Solanum demission的R1~R11抗性基因存在较高的失效风险.  相似文献   
15.
广谱抗性基因的挖掘是马铃薯高抗晚疫病品种选育的基础。本研究以288份国际马铃薯中心筛选的晚疫病抗性群体为试验材料,经过连续2年田间调查,计算AUDPC和sAUDPC值,评估群体晚疫病抗性;利用SLAF-seq方法进行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对晚疫病抗性表型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晚疫病抗性相关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晚疫病抗性品种选育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晚疫病抗性在288份材料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差异;基于5种分析模型,共鉴定到82个与晚疫病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在关联区间关联到54个已知或可能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其中,23个基因为抗性基因,包括晚疫病抗性基因R1同源基因、Sw-5同源基因(R8)和Rpi-vnt1以及编码多效性耐药蛋白基因;5个基因编码MAPK蛋白和WRKY转录因子;1个基因参与茉莉酸途径;3个基因与水杨酸途径相关;6个基因是病程相关的基因;3个基因参与苯基丙酸类合成途径;其他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如HMGR基因(2个)、细胞色素P450(21个)。  相似文献   
16.
以马铃薯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对N、P、K、Ca、Mg 5种元素的缺失、适量和加量而影响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状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元素的用量对组培苗的初生根时间影响较小,无明显差异;不同品系的脱毒组培苗对各种元素的需求量不同,总的来说,P、Ca、Mg的加量使用能够促进组培苗的生长;各种元素的缺失和加量对组培苗的黑尖、分枝等不良性状的影响以及对组培苗的有效叶片数、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株高等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品系间差异。因此,建立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快繁体系要根据繁育品系的不同,使用相应的优化培养基,这样既能减少马铃薯组培苗生长过程中的黑尖、分枝和苗弱等现象,又能促进生根和有效叶片的形成,保障和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覆膜等栽培措施提高地温以增加产量。为明确该地区最适宜的覆膜模式,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4种栽培模式:平播后起垄(A1)、侧膜覆膜(A2)、覆膜覆土(A3)和大垄双行(A4,对照),分析不同模式对土壤温湿度、产量及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4℃,比最适气温低4℃,土壤湿度>45%,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素,而提高地温是增产的关键。覆膜覆土是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最适种植模式,可提早结薯9d,增产26.8%,提高商品薯率1.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云南大春作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多效唑和氮肥组合,并探讨氮肥和多效唑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019-2020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云薯10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效唑为主区,氮肥为副区,研究3种多效唑浓度(0‰、1‰和2‰)和5种氮肥水平(0、105、210、315和420kg/hm2)对云薯105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多效唑和氮肥处理对云薯105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当喷施2‰多效唑和氮肥施用量为210~315kg/hm2时,马铃薯产量达最大值。而经济效益方面,当喷施2‰多效唑和氮肥施用量为210kg/hm2时,云薯105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