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药剂拌种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其蔓延很快,危害较大。为了更有效地防治该病害和指导生产,特进行了5种杀菌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烯唑醇拌种对小麦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推荐使用。12.5%硅噻菌胺SC 10mL+2.5%咯菌腈FS 10mL、12.5%硅噻菌胺SC 20mL、2.5%咯菌腈FS 10mL+3%苯醚甲环唑FS 35mL(均加清水300mL,拌麦种10kg)3个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效果较好,防效均在84%以上,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10%吡虫啉(imidacloprid)WP(山东泰诺药业有限公司),3%啶虫脒(acetaniprid)WP(山东聊城市鲁西圣力化工有限公司),4.5%高效氯氰菊酯(alphacypermethrin)EC(天津市华宇农药有限公司)。(二)供试作物小麦(wheat)。(三)防治对象小麦穗蚜(wheataphidat-spike)。小麦穗蚜主要为麦长管蚜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禾谷孢囊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筛选抗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小麦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对10个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小麦品种(系)抗孢囊线虫病性能及产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各供试品种(系)抗病程度和小麦产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未发现免疫品种。其中CD01最为抗病,平均病指为19.3;豫展1号和CD992005发病最重,平均病指分别高达41.6和40.0。且产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株孢囊数与植株感病程度和产量高低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年两地21个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秆黑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品种(系)的抗病性十分显著,比较稳定。其中免疫类型只有1个,占4.8%;抗病类型15个,占71.5%;感病类型有5个,占23.7%。  相似文献   
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瘿瘤密度对麦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小麦孢囊虫病典型症状-根据部形成瘿瘤及其密度变化,探讨了该病害对小麦苗期生长影响,结果表明,瘿瘤密度与麦苗长势呈极显著负相关;瘿瘤密度在0.21-1.83,麦苗主茎高降低27.5%-45.4%,单株分蘖减少4.3%-77.0%,叶片减少7.9%-65.7%,次生根条数及根生分别减少1.3%-61.6%,8.0%-71.9%,瘿瘤密度达4.22以上时,麦苗不能形成分蘖和次生根,且弱小黄化严重而及早枯死。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褐斑病原是玉米生产上的次要病害,在国内外均有发生,一般造成损失不大.但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造成大面积流行,为害较重,其中在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直辖市)为害较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对郑州市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防治,结合近几年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结合当地生产情况,针对引起近年发生加重原因,提出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 小麦受赤霉病危害,特别是在扬花期遇到低温,易产生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串珠镰刀菌毒素等。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本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农田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农作物虫害种群结构亦在不断变化。今年5月份,我市降雨量偏多,气温偏低,瑞典绳的发育进度推迟,为害时间长,致使常年次要发生的害虫瑞典绳突发成灾,其来势之猛,为害之重,在我市尚属首次。今年我市玉米田瑞典绳发生面积达43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26%,严重发生面积20万亩,占发生面积的46%.据巩县孝义镇的调查,玉米苗被害株率为36.36~52.00%;荥阳县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米,硬草(Sclerochloa kengiana(O)Tzvel.)和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L)Parl.)在我省沿黄(河)稻麦两熟区,造成稻茬小麦严重减产,为给大面积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987-1991年,作者等对这两种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沿黄稻区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形态特征1.1 硬草 秆直立或基都偃卧,株高15—40厘米,具  相似文献   
20.
11个优质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09年、2010年连续2 a采用自然苗圃法对郑州市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白粉病抗性鉴定.在供试的11个小麦品种中,无白粉病免疫及高抗品种,其中郑麦366在2009年、2010年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42.27、15.18,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品种郑麦9023,其相对抗病指数分别为0.56、0.70,属于中抗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