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四环素消毒枣疯病接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枣树的繁殖除了利用根蘖苗外,也可以从优良品种树体上采穗嫁接在酸枣砧木上或其它品种上。但由于枣疯病的普遍发生为害,很难简易的确定所采接穗是否已潜在带病。作者根据四环素,土霉素等可有效地杀灭类菌原体(MLO)病原菌的原理,于1985年及1988年6月进行了盐酸四环素液浸泡消毒接穗(病穗)试验。试材分别取自金丝  相似文献   
22.
研究泡桐丛枝病的媒介昆虫,有助于选择有效防治措施和进一步开展对病原及发病规律的研究。关于泡桐丛枝病媒介昆虫传毒试验,目前国内尚无报道。日人盐(氵尺)宏康曾用桔茶翅青蝽(plautia stali scotl)和另一种蝽象(Halyomorpha mista uhler)作接种试验,后者可使泡桐实生苗发病,但关于虫体内是否存在类菌原体,未作报道。我们自1978年开展泡桐丛枝病病原研究,同时进行了媒介昆虫的传毒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  相似文献   
23.
近几年来,在我国部分香菇产区陆续发现有不同程度的香菇病毒病,严重影响了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我们从1989年开始,对香菇病毒进行鉴定,诊断、侵染途径,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等研究,取得以下几项结果。 1.香菇病毒病主要发生在菌丝体的营养生  相似文献   
24.
花生矮化病(又称矮缩病和孤老病)是山东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L.)上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病。据调查1976—1977年在山东的部分花生产区曾严重流行,一般病株率在20—30%,严重的高达60%以上,损失率达20—30%,重者为50%以上,个别地块单产只有20—30斤,几乎绝产。但1979年后病情明显下降,而且年度间发病程度差异很大。 感病花生的主要症状是花生主茎和分枝的节间显著缩短,植株特别矮小,株高只有健株的1/4至1/2(封3图1),整株叶形变小,叶片呈皱缩状,变厚、变硬、开花很少,甚至不开花。矮化严重的病株,大部分不结果或结几个小果,果仁大  相似文献   
25.
在GT1开割芽接树上注射四环素及青霉素两种药液,对照树注射清水或不注射任何东西,经割胶测定,注射一次或二次青霉素及四环素的胶树,其胶乳及干胶产量均比对照胶树为高,而且持续时间均达半年以上。电子显微镜检查,在GT1褐皮病树韧皮部筛管和乳管细胞切片中都较普遍地发现类立克次氏体(RLO)。其大小为100—2400毫微米,在RRIM600病树韧皮部筛管和乳管中的类立克次氏体大小为275—1395毫微米(nm),限界膜厚度约为20毫微米。在GT1和RRIM600健康树韧皮部筛管及乳管细胞切片中均未见有RLO的存在。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试验结果,我们初步认为类立克次氏体可能是橡胶树褐皮病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26.
泡桐丛枝病传病昆虫试验,是深入开展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的关键.我们自1978年开展了泡桐丛枝病病原等项研究时,对泡桐树上刺吸式口器害虫作了全面调查,并以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l))等6种昆虫作了传病试验.本文报道了我们1980—1981年对茶翅蝽传病试验和电镜观察结果.其他虫种的传病试验,尚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7.
胡椒黄化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椒是世界上重要的香辛作物之一,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4省区均有栽种。华南热作研究院植保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保系1976—1980年华南4省(区)热带作物病虫害普查中,曾发现福建省云霄县有胡椒黄萎病发生,当时未鉴定出病原。  相似文献   
28.
用饲毒后的褐稻虱进行单虫单苗接种,稻苗发病率达60%以上。对病株的叶脉脉肿部位及相应编号的褐稻虱唾液腺进行超薄切片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株的筛管细胞和传毒昆虫的唾液腺细胞内可见到大量病毒颗粒,并以晶状排列或者包裹于管状组织中。病毒颗粒大小约为70nm,具有45nm致密核心为双链RNA的组成部分,在核酸和核衣壳之间尚有空隙。本文对病毒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讨论,并提供进一步证据,说明我国发现的RRSV和国外报道起源于东南亚的RRSV是同一种病毒。  相似文献   
29.
前言 柑桔黄龙病是华南地区柑桔生产的严重病害。为了探讨其病原及传病途径,骆学海(1977)、广西柑桔黄龙病研究小组(1977)和赵学源(1979)等进行了木虱传病试验,并提出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传毒昆虫;柑桔黄龙病的发生与流行,和柑桔木虱分布有关。1978年我们在病叶叶脉的韧皮组织发现病原体后,在广东博罗杨村华侨柑桔场对木虱田间发生规律及生活史进行观察,同时开展柑桔木虱传毒试验,对传毒昆虫唾液腺及传毒后的发病苗进行包埋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30.
不同玉米测验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研究38—11等6个玉米测验种对测定15个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以不同测验种测定时其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以自交系38—11和品种间杂交种春杂一号测得的效果较好。试验进一步指出,测验种和自交系的籽粒类型相同时,表现杂种优势较小;两者属于异类型时,表现杂种优势较大;中间类型的测验种由于兼具马齿和硬粒的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