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4篇 |
农学 | 9篇 |
2篇 | |
综合类 | 69篇 |
农作物 | 3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51.
全球性气候变化和本地耕作制度的改变给害虫发生带来极大影响,导致一些害虫种群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监测作物上害虫的发生动态对探索其演变规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近10年玉米上两种重要害虫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河南漯河的成虫种群动态,同时调查了玉米田间两种害虫幼虫的发生数量。结果表明,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漯河地区常年发生3代,其中第2代蛾数量最高,分别占全年虫量的63.3%和79.3%,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桃蛀螟的年度发生量特别是第2代蛾的发生量呈增加趋势,2016—2021年第2代蛾发生量显著高于玉米螟。桃蛀螟幼虫发生量明显增加,2019—2021年发生量高于玉米螟。综上所述,近10年漯河地区玉米田桃蛀螟发生呈增加趋势,一些年份发生量已经超过玉米螟。 相似文献
152.
为了解漯河地区地老虎类成虫的种群动态,2006年-2021年,在河南省漯河利用虫情测报灯对其成虫种群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16年诱集的地老虎类害虫共计4种44 899头,主要包括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üfnagel)、大地老虎A.tokionis Butler、黄地老虎A.segetum(Denis et Schiffermüller)和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混合种群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小地老虎在河南漯河1年可见4代成虫,以第1代诱虫量最大;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1代)和7月上旬至8月上旬(2代);近16年间小地老虎在各年均为优势种,但其虫量和诱虫的比例在近几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黄地老虎年度诱虫量在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大地老虎成虫盛发期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八字地老虎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全年无明显的诱虫高峰;而且这两个种类的诱虫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53.
154.
在生物量调查和热值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24年生樟子松人工林凋落物的热值及能量季节动态、群落的净生产量及能量转化率。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凋落物的能量释放率高于樟子松凋落物的释放率,且凋落物释放量都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凋落物能量释放率以榆树枯叶和水曲柳叶最高,其他依次是樟子松枯叶>水曲柳叶梗>樟子松球果>樟子松树皮>樟子松枯枝。凋落物能量现存总量为205.49×109J/hm2;樟子松人工林群落能量年净生产量为344.45×109J/hm2,其中,樟子松林木能量年净生产量304.35×109J/(hm2.a),林下植被中能量净生产总量为40.10×109J/(hm2.a);能量累积比以樟子松人工林群落值最大,为7.44,其次是樟子松林木能量累积比为7.20,林下植被能量积累比最低;能量流动速率比为林下植被0.240>樟子松林木0.139>群落0.134;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的能量转化率为7.31%、樟子松林木和林下植被的能量转化率分别为6.46%和0.85%。 相似文献
155.
仁用杏铜锌元素与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田土壤施肥法。对仁用杏不同部位铜锌元素与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同时施用60mg/kg铜液和60mg/kg锌液,除使仁用杏细根PPO活性有所降低(-7.44%)外,其它各部位PPO活性均有提高(4.54%~69.66%);铜、锌单独施用,也可不同程度地提高(1.16%~89.27%)各部位PPO活性;铜、锌对SOD的影响比较复杂,二者单独施用,可使叶部SOD活性有所提高(6.67%~8.01%),同时施用.该部位相应值明显降低(-25.98%),单独或同时施用对枝部与粗根部SOD活性均有提高(5.14%~27.7l%)作用,对干部SOD无明显影响,对细根部SOD活性有降低(-1.25%~-9.57%)作用。 相似文献
156.
157.
盛蕾期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盛蕾期防治杂草的草甘膦适宜施药质量浓度,以抗草甘膦棉花KC07-58和非抗棉花o2c07-68为材料,在盛蕾期对全株喷施不同质量浓度(1、2、4、8、10 g/L)的草甘膦。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草甘膦15d后,1、2g/L质量浓度下,抗性材料均恢复正常,而非抗材料均出现多头,质量浓度再增加对两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0g/L质量浓度下,非抗材料死亡率100%,抗性材料死亡率显著高于1、2、4、8g/L处理。各处理间,抗性材料总成铃数差异不显著,吐絮率差异亦不显著(除1g/L与8g/L之间差异极显著外)。抗草甘膦棉花材料KC07-58盛蕾期喷施草甘膦的安全浓度≤4g/L。 相似文献
158.
几种草本植物对面源微污染重金属的净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本植物对城市面源污染重金属的去除能力,选择北方地区常见的3种草本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早熟禾(Poapretens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通过水培实验考察了3种草本植物对微污染重金属Cu、Cd、Pb的净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3种草本植物对微污染重金属Cu、Cd、Pb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对Cu、Pb的去除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对Cd的去除率随Cd浓度的升高而下降。3种草本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对面源微污染重金属污染物Cu、Cd、Pb的净化效果表现出不同特点:黑麦草在生长期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6.85%、63.72%、55.03%;紫花苜蓿幼苗期去除率最高,分别为41.98%、45.37%、68.41%;早熟禾生长期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1.25%、33.83%、26.55%。综合分析,3种草本植物可以作为滨岸缓冲带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59.
160.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可以调节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体胚发生外植体的褐化和体细胞胚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 SE)的诱导率。为了确定体胚发生最佳的处理浓度,本研究基于前期基础细化ASA处理的浓度梯度,检验来自不同地点不同母树的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外植体对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浓度(5~20 mg/L)和高浓度(150~200 mg/L)的ASA会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和体胚发生,90~120 mg/L的ASA会促进外植体的褐化和体胚发生;110 mg/L的ASA为诱导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体胚发生的最佳处理浓度,体胚发生率比对照提高65.05%,褐化发生时间比对照缩短5 d,体胚发生时间比对照缩短9 d;体胚大部分发生于3/4褐化的外植体上,占总体胚发生数的65.17%;未褐化外植体的体胚发生数仅占总体胚发生数的0.67%;来源于不同地点和同一地点不同母树的外植体的体胚发生率差异较大,不同地点外植体体胚发生率排序为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韦河青山种子园>临江金山种子园;同一地点不同母树来源外植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