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猪伪狂犬病可引起母猪流产、死胎;可引起新生仔猪出现发烧、神经症状,死亡率很高。在暴发时,2周龄内仔猪的死亡率达90%以上,3~4周龄的断奶仔猪死亡率达50%,母猪产活仔率下降10%以上;另外,断奶后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的特征症状为呼吸症状,发病率达100%,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是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浙江诸暨稻田附近池塘底泥和池塘水构建了体积为100 L的室内微宇宙系统,分别以质量浓度为50和5 μg/L的毒死蜱在排沟和池塘中进行单次施药模拟试验,研究了其对水生浮游动物的影响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依次为枝角目>桡足类>轮虫类;高浓度处理组中枝角目种群数量在实验结束时未能恢复;桡足类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但在施药14 d后开始恢复;轮虫对毒死蜱最不敏感,且由于节肢动物减少,处理组轮虫数量反而出现明显的上升。PRC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水生浮游动物群落的生态毒性效应与其在微宇宙体系中的浓度相关,且在35 d实验周期内,微宇宙体系中部分生物种群尚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适合我国农村的污水处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污水的处理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采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提出了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原则,并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α-淀粉酶、γ-淀粉酶水解淀粉,探讨了麦麸中淀粉水解工艺条件。以料液比、α-淀粉酶与γ-淀粉酶的比例、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和pH值为单因素,研究各单因素对淀粉残留率的影响,用正交法对试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麦麸中淀粉液化水解残留率最低的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与γ-淀粉酶的比例6∶4、添加量0.7%、酶解温度40℃、时间90 min、pH 6.5,在此条件下,酶解后麦麸中淀粉的残留率仅为0.62%。  相似文献   
15.
沙门氏菌是一种多种动物共患菌,可在动物与动物,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播,其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给养猪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弄清沙门氏菌在猪场的耐药情况,我们采集柯桥区三个规模猪场生猪肛拭子195份,通过增菌培养、分离培养基初筛、PCR鉴定,分离得到46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23.59%;选用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大观霉素等13种常用兽用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发现丁胺卡那(耐药率4.35%)、恩诺沙星(耐药率17.39%)和庆大霉素(耐药率13.04%)的耐药性不高,对林可霉素(耐药率100%)和红霉素(耐药率84.78%)表现为很高耐药性;大部分分离的沙门氏菌呈现多重耐药性,对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占84.78%(39/46)。  相似文献   
16.
<正>传染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消毒可以杀灭大部分的病原微生物,是规模猪场防疫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春末夏初气温多变、多雨,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  相似文献   
17.
多数学者认为生猪高热病的流行基本上由多病原混合感染引发,且与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猪弓形体等密切相关。本试验通过连续4年对本地规模猪场上述5种病原的抗原和抗体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发现猪瘟的抗体合格率为79.8,抗原检出率为34.1,证明猪瘟野毒抗原存在,是引发猪瘟持续感染而导致猪场高热病的一个主要病因;猪蓝耳病抗体为75.6,低于80,也是造成高热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猪圆环病毒感染率为49.6,但感染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伪狂犬为12.9,弓形体为14.8,基本可以排除本市生猪高热病与该2种病原的相关性。此外,从检测结果来看,2009-2010年猪瘟野毒抗原阳性率高,猪瘟免疫抗体下降,而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的血清阳性率在上升,可以证明与生猪高热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SV)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中国台北发现,是1993年以来导致我国沿海人工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大规模频繁发生的主要病毒、病原。随后在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以及太平洋海岸国家相继也有类似的报道。此病毒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CNBV),传染性皮下及  相似文献   
19.
对湖南省竹产业发展以及出口创汇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大产业的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竹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竹产业和竹制品出口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三种常用农药对环棱螺、圆田螺和河蚬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3种本地底栖生物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毒性效应,同时测定了螺类不同大小个体对供试农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环棱螺的96 h-LC50值分别为4.32、3.62和15.2 mg/L,对圆田螺的96 h-LC50值分别为6.31、4.31和16.9 mg/L,对河蚬的96 h-LC50值分别为8.75、6.83和26.5 mg/L;毒死蜱和丁草胺对3种供试生物均为中等毒性,三唑酮属低毒。环棱螺幼螺对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分别比大螺高2.52、1.84和1.72倍,圆田螺幼螺对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分别比大螺高2.26、2.26和2.67倍。因此,在田间使用3种供试农药时需注意对供试底栖生物尤其是其幼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