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168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174篇
  111篇
综合类   1142篇
农作物   118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859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牛生产学》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适应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主动做出调整与改进,培育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特征,结合牛生产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动物科学专业《牛生产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认真审思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提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培养更适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2.
施肥对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施肥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在桂西北干热河谷地区选择马尾松人工幼林建立固定样地,采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肥施量进行连续5年4个处理(即A 1.0 kg/株、B1.5 kg/株、C2.0 kg/株,以及CK不施肥)的肥效试验。当林分生长至9年生时,其生长量显示如下规律:(1)胸径生长量为C(11.40 cm)>B(11.10 cm)>A(10.87 cm)>CK(10.80 cm);(2)树高生长量为C(9.87 m)>B(9.43 m)>A(9.23 m)>CK(9.20 m);(3)林分蓄积量为C(79.35 m3/hm2)>B(72.45 m3/hm2)>A(68.34 m3/hm2)>CK(67.33 m3/hm2)。从总体上看,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量显示出施肥比不施肥提高1.5%~17.9%,其中,施肥量2.0 kg/株处理对林木生长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3.
根据2012年9~12月的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年渔业捕捞数据及渔具渔法等资料,分析了太湖渔业的发展趋势及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湖鱼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近年来湖鲚等小型鱼类的比重不断增加,渔业资源的小型化衰退趋势明显。网簖与高踏网的捕捞产量主要集中在开捕初期,并且不同湖区的渔获物产量及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太湖各湖区的鱼类资源密度依次为湖心区〉东部湖区〉北部湖区;不同食性鱼类的资源分布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浮游食性鱼类的资源密度在湖心区最高,草食性鱼类则在东部湖区最高,这与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饵料的分布格局密切相关。针对太湖捕捞渔业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合理调整开捕时间和强化大型经济鱼类的增殖放流等建议,以期为太湖渔业资源的合理调控和有序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85.
利用基本气象资料和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发生在2006年4月10~11日临夏地区的一次扬沙和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地区扬沙伴有强寒潮天气发生,在大气环流调整过程中,冷空气活动是造成扬沙和强寒潮灾害的主要动力,高空急流是大风的动量来源,蒙古气旋和冷锋是触发这次扬沙、强寒潮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高、低空冷、暖平流的空间配置使降温更为剧烈.同时,涡度和散度对扬沙和寒潮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受灾区,对流层和近地面层为不稳定层结,从而引起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导致低层强烈辐合,出现了10~11日的灾害性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86.
从美学的角度看,政治课教学需要达到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即政治的德育与美育的和谐统一。本文就政治课教学改革中的内容美、形式美,谈些自己的见解与体会。一、设计教学任务,体现政治课教学内容美设计教学任务,全面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  相似文献   
87.
豫西百合主产区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8年对豫西百合主产区病害发生情况的田间调查,发现危害百合生产的病害主要有13种,其中,百合扁茎病在过去的文献上未见报道。同时分析了该地区百合病害严重发生的原因,总结出了一套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8.
在重度Cd污染农田建立巨菌草土壤修复长期观测点,研究巨菌草吸收、积累重金属的特性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在Cd和Hg复合污染的酸性土壤中迚行巨菌草植物修复试验,设置巨菌草和巨菌草加纳米重金属寈集剂2个处理。结果表明:巨菌草根、茎、叶中Cd含量依次降低,Pb、Cr、Hg含量在根中最高,茎中最低,叶、根、茎中As含量依次降低;茎中Cd积累量大于叶,叶中Cr积累量大于茎,Pb、As和Hg为叶积累型,80%以上积累在叶片中;Cd的初级迁移系数分别是Pb、Cr、As的4.2、7.2、2.4倍,Cd由根向茎的迁移能力最强;Pb、As和Hg的次级迁移系数分别为Cd的8.4、8.8、12.7倍,由茎向叶的迁移能力大于Cd;Cr在巨菌草植株中的移动性最差;巨菌草地上部Cd寈集量为82.96g/hm2,Cd的生物寈集量系数达38231kg/hm2,土壤Cd提取效率为1.699%;修复土壤Cd含量较背景值降低2.90%;添加纳米重金属寈集剂的巨菌草的Cd、Pb、Cr、As的转运量系数分别提高5.09%、30.88%、4.48%、49.72%,次级迁移系数分别提高11.39%、45.25%、59.52%、53.58%,可见,纳米重金属寈集剂促迚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在Cd单一污染的酸性土壤中迚行巨菌草植物修复试验,设置巨菌草和空白对照2个处理。结果表明:巨菌草修复土壤As、Hg、Cd、Pb、Cr含量比CK的分别下降6.16%、4.75%、4.91%、2.77%、2.42%,其中Pb、Cr、As、Hg的含量与CK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空白对照土壤Cd、Pb、Cr、As、Hg的含量较背景值分别增长3.89%、1.98%、8.10%、0.74%、20.36%,说明大气沉降等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9.
四种苹果砧木耐盐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平顶海棠、八棱海棠、美国黄海棠和美国红海棠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分析了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法比较其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增加,参试植物的新梢生长量均逐渐下降,美国黄海棠新梢相对生长量最大,美国红海棠的最小;盐害指数和盐害率则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美国红海棠增加的幅度最大,美国黄海棠的增幅最小。随盐浓度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盐浓度为2.5 mg·g-1时,美国红海棠的MDA含量极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八棱海棠的SOD活性升幅最大;4种植物的根系活力在各处理胁迫下的差异不显著。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4种苹果砧木的耐盐性强弱依次为:美国黄海棠八棱海棠平顶海棠美国红海棠。  相似文献   
90.
依据大班授课存在的弊端和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的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课堂中进行了为期三轮的分层教学行动研究.研究发现,虽然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分层教学弥补了大班授课的不足,调动了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