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鸡球虫病是一种危害雏鸡的一种原虫病,病原为艾美耳属球虫。该病以消瘦、贫血和血便等为特征。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多雨和炎热的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近年来,随着养鸡业规模化发展,调运和交易日益频繁,鸡病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尤其是鸡球虫病是规模化养殖场的高发场所,如果治疗或预防不及时,可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期,笔者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索马铃薯整薯播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产量成因,为马铃薯生产选用种薯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育成的B9907—16、B9910-9为试验材料,设整薯播种防病、防退化增产试验,不同重量的整薯播种增产效果试验,整薯播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整薯播1年,当年环腐病的发病率由20.0%降为4.0%,退化株率由16.0%降为8.0%,净增产率达42.8%以上;连续整播2年以上,环腐病发病率可由21.0%降为1.0%,退化株率可由18.0%降为6.0%,净增产率达52.0%以上。通过第1年整播,第2年切块播种,其留种效果也很明显,退化株率和环腐病发病率都有明显地降低,表现在产量上较常规切块留种的方式单产提高35.0%;采用150.0g的大薯到20.0g以下的小薯进行整薯播种,均较常规切块播种有一定的防病、防退增产效果,其净增产率达11.6%~77.4%。[结论]采用50.0~75.0g的整薯播种,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马铃薯环腐病和退化,而且是一项协调马铃薯个体与群体矛盾,达到合理密植的丰产措施。 相似文献
83.
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单一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4项指标,对研究区域1996~2007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7年江苏省林地、园地、交通用地、居民点和工矿用地5类土地面积不断增加,而耕地、水域和牧草地的面积则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 H )的演变规律为1996~2002年为缓慢增长期, H值稳定增长;2002~2007年为快速上升期, H值增幅较大。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园地的空间差异性最大,牧草地次之,交通用地的空间差异性最小。 相似文献
84.
85.
黔苦2号苦荞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黔苦2号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黔苦2号为试材,根据播种量(x1)、氮肥施用量(x2)、磷肥施用量(x3)、钾肥施用量(x4)对黔苦2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荞麦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2 155.60-94.03x1-76.73x12-53.25x22-65.18x32-68.29x42。通过模拟研究,黔苦2号在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2 172.90 kg/hm2。其相应的播种量、纯N、P2O5、K2O分别为41.25、60.00、195.00和52.50 kg/hm2。产量≥2 025.00 kg/hm2的相应的播种量、N、P2O5、K2O为:45.36~52.14、52.50~67.50、173.16~216.84和46.62~58.38 kg/hm2。各因素对黔苦2号产量的影响为播种量>磷肥>钾肥>氮肥;不同因素的互作表现为播种量氮肥互作>播种量钾肥互作>磷钾肥互作>氮磷肥互作>氮钾肥互作>播种量磷肥互作。[结论]建立了黔苦2号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并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86.
【目的】进行田间晚疫病抗性评价,利用SNP分子标记分析马铃薯抗晚疫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分离基因组内可能影响马铃薯晚疫病抗病性状的遗传区段,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晚疫病抗性评价。利用dd-RAD技术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分型SNP标记。利用Admixture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GCT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fastTree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stacks程序包中的populations命令计算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vcftools程序计算选择性消除参数,Clustal Omega程序比对氨基酸序列,MEGA6绘制氨基酸序列进化树,GEMMA 0.98.1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Mplot程序绘制QQ图和曼哈顿图。【结果】通过对马铃薯种质资源多年多点田间晚疫病抗性进行鉴定,得到101个抗晚疫病的品种(系)及21个感病品种,并对它们进行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对比参考基因组,共检测到分布相对均匀的8 697 602个SNP。通过种群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将这些种质资源进一步划分为6个群体。6个群体之内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值(π)为0.2055—0.2572,之间的群体分化指数(Fst)为0.156909—0.187336,说明这些种质资源存在较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6个群体内期望杂合度(He)为0.187—0.2297,观测杂合度(Ho)为0.0829—0.1186,6个群体内的观测杂合度均小于期望杂合度,并且6个群体内的近交系数(Fis)范围为0.2412—0.3554,说明在选育这些种质的过程中存在近交现象。分析可能影响晚疫病抗性的马铃薯基因组遗传区段,以20 kb为窗口,5 kb为步长,在基因组相同位置,分别计算不同抗性种质间π值比值和Fst值,进行选择性消除分析,选择π值比值最小的5%及Fst值最大的10%的745个遗传区段进行分析,遗传区段中共包含507个基因,其中,有4个NBS-LRR类基因。利用群体SNP和马铃薯种质的不同晚疫病抗性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有9个SNP与抗病性状高度相关,其周围50 kb的基因组范围内,有69个基因,其中15个基因预测参与到应激反应,12个基因预测参与清除过氧化物自由基过程。【结论】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可以在马铃薯基因组中分型获得数量较多、分布相对均匀的SNP标记。马铃薯田间抗晚疫病种质资源拥有较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但在其选育过程中存在近交现象。选择性清除和关联分析有助于分离影响晚疫病抗病性状的遗传区段。 相似文献
87.
88.
中国耕地生产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度1997-2004年间我国耕地生产率,并分析其时空变化及变化的源泉,最后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探讨耕地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997-2004年间我国耕地生产率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平均每年增加0.2%,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同时各个行政区间的耕...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