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有效防控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根肿病,以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自土壤的1 198株细菌进行筛选,进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并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gyrB和atpD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抑菌谱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通过对峙培养筛选获得115株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采用盆栽试验获得1株对根肿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命名为ZF48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副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菌株ZF480对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等10种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抑菌谱较宽,对白菜根肿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达到72.82%和64.08%。表明副地衣芽胞杆菌菌株ZF480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显著的防效,可作为生防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2.
 从樱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大白菜黑腐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ZF7。根据生物学特征、16S rDNA 序列分析、Biolog及生理生化分析,菌株ZF7被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利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培养法,证明菌株ZF7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5种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具有明显拮抗效果。而且,该菌能在大白菜根际土壤以及白菜根部稳定定殖。采用盆栽试验对菌株ZF7进行促生防病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大白菜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灌根菌量为20 mL/株时,菌株ZF7对大白菜株高和根长的促生率分别达56.47%、54.74%,对地上部重量及根重的促生率分别达233.84%和164.71%。同时,菌株ZF7对大白菜黑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8.80%,高出中生菌素的防治效果26.76%。综上分析,菌株ZF7生防性状优良,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3.
辣椒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白粉病在我国大陆,60年前便有记载,但一般均发生较轻,不需要防治,经常有一些地区诊断错误,误称为"辣椒霜霉病".近十年来,该病在我国许多设施和露地栽培地区经常严重发生,在设施环境较好的寿光等地区,白粉病已成为设施栽培辣椒最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现将我们积累的辣椒白粉病方面的经验和资料整理出来,以便为病害诊断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
番茄灰叶斑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但温暖潮湿地区发生严重,主要分布在安哥拉、利比亚、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坦桑尼亚、赞比亚、塞舌尔群岛、印度、日本、泰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喀  相似文献   
75.
以高感根肿病的青花菜自交系‘93219’和高抗根肿病的甘蓝近缘野生种(Brassica macrocarpa Guss.)自交系‘B2013’为亲本配制的6个联合世代(P1、P2、F1、BC1、BC2和F2)群体为试材,采用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根肿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 × 甘蓝近缘野生种‘B2013’后代对根肿病抗性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1模型,即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C1、BC2和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1.22%、78.36%和80.00%,遗传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79.86%,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20.14%,表明抗病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BC1、F2世代主基因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6.
为评价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抗药性发展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分离得到的85株灰葡萄孢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酰胺类(啶酰菌胺)以及苯并吡咯类(咯菌腈)等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的灰葡萄孢菌对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防治灰霉病的常用杀菌剂嘧霉胺、啶酰菌胺以及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药性发展迅速。灰葡萄孢菌对传统杀菌剂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水平较高,总抗性频数分别为72.94%、51.76%、69.41%;多菌灵-乙霉威双抗频数为51.76%,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三抗频数为34.12%。灰葡萄孢菌对目前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嘧霉胺及啶酰菌胺也已经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频数分别为64.71%和65.88%。而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性频数为36.47%。共发现了40种多重抗药性的类型,且有32种多抗类型未曾报道;1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敏感,抗性频数为1.18%;5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抗性,抗性频数为5.88%。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单一杀菌剂的长期重复使用,建议多种药剂配合使用以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7.
正近期蔬菜价格不断上涨,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天津河北部分地区暴发多种黄瓜病害,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制约菜农收入。2016年1月6~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防课题组对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乐亭县、迁安市以及天津市宝坻区4个地区进行了病害调查。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地区黄瓜叶部病害发生严重,主要有炭疽病、棒孢叶斑病、灰霉病、红粉病、霜霉病、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等6种病害,田间多种病害混合发生,且多种  相似文献   
78.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镰孢菌属的方法。根据Fusarium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基因序列,设计并筛选其特异性引物F8-1/F8-2,能从靶标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大小为187 bp的目的片段,建立Fusarium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体系的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4倍,且特异性良好。利用该反应体系检测不同湿度环境下病残体和土壤病残体DN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病残体及土壤病残体DNA初始拷贝数分别为6. 90×10~(11),1. 06×10~(12)拷贝数/g,经过温度27℃、80%湿度下处理30 d病残体DNA含量下降至5. 55×10~8和0拷贝数/g,而在温度27℃、20%湿度下含量分别为8. 04×10~9,1. 30×10~9拷贝数/g。因此,建立的Fusarium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病残体DNA的含量,为瓜类根腐病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9.
目前叶类蔬菜生产中芹菜由于连年的轮作,导致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尤其芹菜根腐类病害成为危害该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严重年度常导致芹菜绝产,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芹菜根腐类病害病原菌种类多,侵染芹菜后均可导致其茎基部变褐腐烂,植株枯萎,引起芹菜根腐。通过近3 a(年)对芹菜根腐病株的病原菌鉴定,主要是侧雄腐霉菌(Pythium paroecandrum)引起芹菜根腐,我们称之为芹菜腐霉根腐病,该病害1982 年在美国纽约首次报道,1990 年在我国宁夏也发现为害;另外还有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subsp. carotovorum)引起的芹菜细菌性根腐,我们称之为芹菜软腐病,该病害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在1995 年于南京市郊首次发现该病害,目前这两种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另外一种芹菜根腐症状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引起的,称之为芹菜菌核病,该病原菌可引起芹菜苗期及成株期死亡。2012~2013年在北京地区调查时发现腐霉根腐病、软腐病、菌核病在通州果村发生严重,发病地块有20%~30%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80.
<正>番茄细菌性斑点病(bacterialspeckoftomato)也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斑疹病等,是危害全世界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Yunisetal.,1980)。1933年该病首次在美国报道(TurgutBasim,2013),之后在南非、印度、澳大利亚、保加利亚、法国、前苏联、巴西、美国、以色列、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发生,并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