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4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探明兰州百合褐腐病相关真菌和卵菌种类,于2013年秋季在兰州百合主产区采集罹病百合鳞茎标样,采用真菌常规组织分离法,对522个病样(块根、根盘和鳞片)组织进行了分离,共分离得到574株真菌和卵菌,真菌和卵菌分出率达109.96%;分离得到的真菌和卵菌可归于6个属,其中土赤壳属(Ilyonectria)、镰刀菌属(Fusarium)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的分离频率分别为46.86%、32.23%和17.07%,为优势菌群;3个优势菌群的占比因分离部位、采样地块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当归道地产区设置起垄覆膜穴栽(LS)、膜侧开沟斜栽(MC)和露地开沟斜栽(LD)3种种植方式,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方式生育期内0~10 cm、10~20 cm、20~30 cm耕层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特性,以期探明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全面评估当归覆膜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育期内脲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移栽后120 d达到峰值,LS和MC方式较LD方式分别提高了41.00%和36.69%,其活性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蔗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移栽后120 d达到峰值,LS和MC方式较LD方式分别提高了46.40%和45.90%,其活性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移栽后90 d达到峰值,LS和MC方式较LD方式分别降低了8.46%和7.70%,其活性基本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加;磷酸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移栽后150 d达到峰值,LS和MC方式较LD方式分别提高了48.56%和40.37%,其活性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除过氧化氢酶外,覆膜方式同一生育期不同耕层土壤酶活性均高于露地方式,但覆膜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因此,覆膜种植可显著提高当...  相似文献   
13.
陇东山旱地区为陇东肉羊肉牛产业的重要生产区,其长期饲草供应不足,困扰产业发展。为探明山旱地夏播复种饲用甜高粱的干草生产力状况,增加饲草生产能力,引进了4个饲用甜高粱品种在陇东山旱地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甜高粱2180收割高度最高,为169.53 cm;其次是陇甜粱1号,为160.87 cm。茎粗以海牛最高,为11.20 mm;陇甜粱1号、甜高粱2180较高,分别为10.20、10.00 mm。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均以甜高粱2180最高,分别为35 073.68、14 985.53 kg/hm2;其次是陇甜粱1号,分别为30 797.60、12 385.86 kg/hm2。陇甜粱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268.3 g/kg)、干物质采食量(2.24%)、相对饲用价值(110.20)和可消化营养物(57.84)均为最高,其次是甜高粱2180。综合分析,陇甜粱1号和甜高粱2180产草量高,营养价值较高,可在陇东地区山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