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6篇
  15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基于土壤条件的边缘绿洲典型灌区灌溉需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壤性状是影响作物灌溉水生产力(IWP)与灌溉需水的关键因子。以土壤性状与作物灌溉水生产力及灌溉需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结合区域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估算绿洲典型灌区作物灌溉需水及空间分布,为灌区尺度的合理用水分配及节水潜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黑河中游临泽边缘绿洲平川灌区,对118个农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确定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通过不同土壤质地和肥力水平的农田玉米灌溉试验,确定土壤性状与灌溉水生产力及灌溉需水量的关系、进而依据土壤条件估算灌区尺度的灌溉需水及空间分布。【结果】平川灌区农田0-20 cm耕层土壤砂粒含量为29.4%-91.9%,平均53.6%,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1.37-17.7 g•kg-1,平均10.9 g•kg-1;20-100 cm土层砂粒平均含量51.3%。土壤质地为壤沙土和沙土的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50%以上;有机质含量低于10.0 g•kg-1的面积占26%,土壤持水性能弱;土壤性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高度的变异性。玉米IWP平均为1.11 kg•m-3(沙土)-2.44 kg•m-3(壤土),与0-20 cm土层黏粉粒含量(CS1,%)、20-100 cm土层黏粉粒含量(CS2,%)、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OM,g•kg-1)呈极显著正相关。依据土壤性状与灌溉水生产力的关系,得出平川灌区玉米灌溉水生产力平均为(2.36±0.77)kg•m-3,变动范围为0.75-3.92 kg•m-3,IWP小于2.0 kg•m-3的面积为970 hm2,占总面积的18.5%。灌区玉米生育期平均灌溉需水量为558 mm,总灌溉需水量为28.4×106 m3。【结论】土壤条件决定作物的灌溉需水与灌溉水生产力,在灌溉尺度农业水管理方面,应依据不同土壤性状的斑块单元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合理分配与配置,并重视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和肥力提升的施肥、耕作、灌溉等农业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12.
张掖绿洲农田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地膜残留量区域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准确评估区域地膜残留污染现状,为提出区域性农田地膜污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河西走廊张掖绿洲105个农田样地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同时调查样地作物、土壤质地、地膜使用情况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张掖绿洲农田地膜残留量介于0.79~114.72 kg· hm-2之间,平均值为25.63 kg·hm-2,表现出西北部高于东南部的分布趋势,地膜残留量的空间异质性高且呈高斯模型分布特征;各县区地膜残留量表现为临泽县(49.07 kg·hm-2) > 高台县(33.72 kg·hm-2) > 甘州区(23.33 kg·hm-2) > 山丹县(11.32 kg·hm-2) > 民乐县(10.44 kg·hm-2)。地膜残留量受覆膜方式、覆膜年限、作物类型等因素影响:全覆膜、人工、机械覆膜3种地膜使用方式下地膜残留量差异显著(P<0.05),均值分别为37.35、27.46、15.26 kg·hm-2;连续覆膜10 a以上,地膜残留量显著增加(P<0.05);种植作物中玉米农田(35.39 kg·hm-2)地膜残留量最多。研究区整体残膜污染处于中污染水平,其中临泽、高台县污染较重,覆膜年限是研究区地膜残留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贡献率达33.24%,作物类型次之(31.73%),张掖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并完善地膜使用政策,同时推广残膜机械回收技术,以减轻地膜污染。  相似文献   
313.
施氮量对陇东旱地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个玉米品种、3个施氮水平在陇东旱地上研究了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氮肥0~225 kg/hm2水平下,施氮肥越多,玉米产量越高;随施氮水平提高, 玉米蛋白质含量提高0.52~1.61个百分点,蛋白质产量提高145.69~327.93 kg/hm2;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赖氨酸含量影响不显著;施氮水平与品种共同作用决定了玉米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314.
甘蔗叶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进行甘蔗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方法]对甘蔗叶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进行研究。建立80%乙醇去杂—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去色素的提取工艺,从甘蔗叶中提取粗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比色测定多糖的含量,在波长490 nm处测定吸光值。[结果]结果表明,甘蔗多糖在80℃9、5%乙醇沉淀的条件下多糖提取率最高,为1.34%,在8~8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RSD=0.6%。[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率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甘蔗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15.
广西山雉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株从广西某山雉养殖场发病山雉中分离得到的新城疫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50.4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58,F蛋白核苷酸序列与新城疫标准强毒株F48E9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5%,与Lasot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1.8%,推导氨基酸在裂解位点的序列是112G-R-R-Q-K-R-F117.通过MDT、ICPI和推导氨基酸裂解位点分析,确定分离株是一株毒力较强的新城疫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316.
在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上,第二年利用原垄卡种大豆,不仅可以降低机械作业成本,减少肥料投入而且可以提高大豆单产.实现hm^2节太增效600元以上,是一项具有推广价值的大豆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17.
甘蔗优良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是决定甘蔗品种选育的关键因素,甘蔗亲本资源单个性状研究较多,但是,多种病害的综合性评价较少。为了解甘蔗亲本抗病性,优化甘蔗杂交亲本选择和组合,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海南甘蔗杂交基地筛选常用甘蔗亲本274个,包括引进美国(US)15份、引进其他国家(GW)31份、引进中国台湾(TWCHN)25份、引进国内其他地区(GN)92份和自育亲本(GT)111份,进行甘蔗叶部白条病、叶焦病、赤腐病、轮斑病、花叶病、黄叶综合症(黄叶病)、梢腐病、黄斑病8种甘蔗叶片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评价和甘蔗黑穗病发病率调查,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锤度与中国甘蔗8个主要病害的关联度和亲本的抗病性加权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轮斑病是甘蔗常用亲本群体中发病最普遍的病害,有214个亲本发生病害,发病比例达78.10%,但其抗病级别7~9级只有9个亲本,总体感病程度较轻。亲本群体感病数最少的3个病害分别为白条病、梢腐病和黄斑病。美国和中国台湾是我国大陆甘蔗最重要的亲本来源地,已育成多个优良品种。美国引进亲本群体感染白条病、叶焦病和黄叶病的发病比例最高,分别为20.00%、33.33%和33.33%,但其他叶部病害的发病比例较低;中国台湾引进亲本群体中,轮斑病、黄叶病和叶焦病的发病比例较高;国内其他地区引进和自育亲本群体的发生病害比例较一致,属于中间水平,但自育亲本群体的轮斑病发病比例高达80.18%。黑穗病是中国大陆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美国15个亲本群体的黑穗病发病比例为13.33%,且其中最大发病率仅为2.17%,属于感染亲本多但病害发病较轻;中国台湾引进亲本群体的黑穗病发病比例为24.00%,且其中最大发病率为10%,在各来源地亲本中发病率最高;甘蔗亲本叶部病害与锤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中梢腐病与锤度关联度最高为0.960,而黑穗病最低为0.711。灰色关联度加权分析常用亲本的抗病性表现为:F171、Tai98-2817、RB92-579、YuanL7、YueY R1、GF2、GT03-1462、GT08-120抗病性优良,而YZ99-596、CP01-1178、YunY06-450、CP94-1100、CP09-4256抗病性差。以欧式距离分类法对274个常用亲本的8个叶部病害和黑穗病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常用亲本可分为6类,其中第一类群是ROC28、MeiY8、YG45、YZ11-1204、GT05-1141和GT09-268,中抗轮斑病和黄斑病,高抗其他病害。本研究对甘蔗杂交亲本材料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对甘蔗育种材料的创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8.
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光碳核肥对石榴各生育时期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确定石榴合理施肥时间和用量,为石榴的科学精准施肥和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在云南省永胜县以‘突尼斯’软籽石榴为材料,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光碳核肥处理(1.3%、1%、0.7%、0.5%)下石榴生育期内叶片矿质元素变化规律。随着石榴生长发育,石榴叶片中N、P、Ca、Zn元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K、Mg、Fe元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1.3%处理抑制了石榴叶片中N、P的含量;0.7%处理对石榴叶片N、P、K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对照(清水喷施)分别提高了22.3%、47.6%、121.9%,且显著提高了石榴成熟期叶片Fe含量;0.5%处理石榴叶片Ca、Zn含量显著增加,最高分别为19.72、144.54 g/kg,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1.05倍,同时对石榴营养生长期叶片P、K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叶面喷施一定浓度光碳核肥调控石榴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其中喷施浓度0.7%处理能显著提高石榴叶片N、P、K、Fe含量,0.5%处理对Ca、Zn、P、K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可根据不同生育时期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制定...  相似文献   
319.
为了进一步发挥品种和密植栽培的增产优势,完善良种良法配套,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兴平市农技、种子等部门于2021年开展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与密度配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参试品种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可造成一定影响,但对株高、穗位高、穗粗、百粒重、含水量等影响不明显,在45000株/ hm2处理下,参试品种产量在p<0.01、p<0.05水平上差异表现显著或极显著,在60000株/hm2处理下,陕单609与陕单636在p<0.05水平上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在75000株/hm2密度处理下,陕单636与陕单609、郑单958在p<0.05水平上产量有显著差异,在90000株/hm2密度处理下,陕单636、陕单8806与陕单609在p<0.05水平上产量间存在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中熟品种陕单609、郑单958可在兴平地区>60000株/hm2以上密度种植;早熟品种陕单636与晚熟陕单8806产量水平低,没有推广价值,晚熟品种东单60贪青晚熟成熟度差,不宜推广种植;早熟品种陕单650综合表现好,籽粒脱水快,耐密性强,可作为籽粒机收品种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20.
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对绿肥休耕的响应,为大面积区域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基于陇中旱区3年多点位监测数据,选择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钼和有效硼等6项指标,对比分析休耕种植绿肥前后土壤微量元素差异。结果表明:(1)与基础土壤相比,休耕3年后土壤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8.8%,22.5%,14.3%(p<0.05);有效铁和有效硼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有效钼无显著变化。(2)回归分析表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的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微量元素基础含量均呈负线性关系,而有效锌和有效钼均呈负对数关系(p<0.05),且对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钼的基础含量分别小于8.0,0.9,0.3,0.06 mg/kg的农田土壤有显著提高效果;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础养分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线性关系(p<0.05);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pH之间均呈显著正线性关系(p<0.05)。(3)进一步对休耕后土壤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相关分析表明,休耕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