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来自广东各稻作区的39个不同致病型稻瘟病代表菌株,对由沪旱B经空间突变而来的优质籼稻抗源DH104进行抗谱分析.结果发现,DH104的抗谱达到100%,而8个单基因品系的抗谱均在80%以下.为了挖掘和定位DH104含有的稻瘟病抗性基因,选用广致病谱病菌GD0193对DH104进行遗传分析.用GD0193接种DH10...  相似文献   
52.
在前期对空间诱变品系进行稻瘟病表型鉴定的基础上,选取部分空间诱变粤香占和青华占抗性变异高代品系(6代以上)进行稻瘟病抗性变异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经遗传分析,发现突变品系YX03和QH06对菌株01—18a的抗病性分别受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而突变品系YX04和QH05分别受两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并将QH06的抗病突变基因定位于第8染色体,与微卫星标记RM547连锁,遗传距离为8.5cM。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以产生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变异。  相似文献   
53.
对经抗性初筛的34个中二软占空间诱变4代(SP4)品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诱变品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性状的变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变幅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结实率,有效穗数的变异幅度最小。除Z34外,其余33个诱变品系的抗谱比原种均有明显拓宽,且田间均抗穗瘟,说明低世代进行抗性初筛是有效的。结合主要农艺性状考查和抗瘟性分析,可从这些诱变品系中选择既抗病又具备较好农艺性状的优良材料,实现抗病种质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斜纹夜蛾成虫带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 SpltNPV)的分子检测方法,以克服目前常规PCR技术很难检测到斜纹夜蛾成虫带病毒的缺陷。以SpltNPV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ecdysteroid UDP-glucosyltransferase,egt)基因为检测对象,基于该基因序列设计了巢式PCR引物,其中一对外侧引物egt-F/R和一对内侧引物egt1-F/R,并研究斜纹夜蛾成虫带毒的巢式PCR检测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egt基因的巢式PCR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SpltNPV的DNA,引物egt-F/R的扩增检测最低限为10-7μg/μL;且基于引物egt-F/R的两轮普通PCR无法检测出成虫带毒,而采用巢式PCR方法可有效扩增出目的egt片段,巢式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两轮普通PCR检测方法提高2个数量级。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SpltNPV的egt基因的巢式PCR检测技术,该方法为斜纹夜蛾成虫带毒、传毒等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5.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抗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粤香占和青华占2个水稻品种的种子经过高空气球搭载后,选育出株型好、分蘖力强,产量提高的空间诱变高代(6代以上)品系.为了解空间诱变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变异情况,采用36个广东省稻瘟病菌不同致病型的代表菌株分别对粤香占和青华占及其空间诱变品系进行抗谱测定.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诱变能使水稻品种产生稻瘟病抗性变异,有的诱变品系比原种抗病,有的则比原种感病.②空间诱变产生的抗病性变异比较复杂,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变异不一样.③空间诱变引起的稻瘟病抗性变异有可能是由多个抗病基因引起的.④空间诱变可以获得抗稻瘟病的特异种质.粤香占是感病品种,本研究测定的抗谱为25%,从其空间诱变品系中,获得高抗稻瘟病的2个品系YX-8和YX-9,抗谱达到94.4%.空间诱变抗病品系的穗颈瘟鉴定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粳籼89的穗颈瘟分离菌株的致病力及遗传宗谱研究,结果表明:(1)粳籼89分离菌株的小种类型复杂,既有籼型小种如ZA1、ZB1、ZB5、ZB13、ZC13等,又有粳型小种如ZD5、ZG1等;(2)该类菌株的致病力存在不稳定性,同一菌株不同时间接种,鉴别寄主上表现的小种类型不同,对其他主栽水稻品种或抗源的致病力也表现不同,但这些菌株无论何时接种到粳籼89上均能使其表现感病,病级在4级以上;(3)该类菌株接种到粳籼89衍生品种或其他粳籼杂交后代上,一般能侵染这类品种;(4)利用RFLP技术,采用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I组合对病菌进行DAN指纹分析,结果16个粳籼89分离菌株被分在2个相邻的遗传宗谱里,即宗谱1(9个菌株)和宗谱2(7个菌株),这两个宗谱恰好是广东的优势宗谱。  相似文献   
57.
为解析硫转运蛋白(tRNA 2-thiouridine synthesizing protein,tus)基因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细菌——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6株tus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及回补菌株,分析代表性突变体的转录组差异,并测定不同突变体的运动能力、细胞壁降解酶分泌水平以及对烟草的致敏性和对寄主的毒力,解析突变体生物被膜表型发生变异的原因。结果显示,玉米迪基氏菌的6株tus基因缺失突变体ΔtusA、ΔtusB、ΔtusC、ΔtusD、ΔtusE和ΔmnmA均表现出生物被膜表型缺陷;ΔtusC突变体转录组比较分析表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运动性相关基因均属于细胞进程中的显著下调表达基因,且前者主要为Ⅵ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3个位点的T6SS基因均出现显著下调表达趋势;6株tus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运动能力显著减弱,但是细胞壁降解酶分泌水平和对烟草的致敏性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接种野生型菌株和基因回补菌株后香蕉的病情指数为42.5~67.5,而接种突变体后香蕉的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