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9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探究植物激素变化与百合休眠和花芽分化之间的关系,以‘木门’百合为试材,通过糖类物质变化和显微观测确定了休眠解除和花芽分化时期,并通过HPLC-MS技术进行了激素含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木门’百合种球在3℃冷藏条件下56天左右休眠解除,70天左右开始花芽分化,其进程分为花芽分化初期、小花原基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3个时期;休眠解除前GA3/ABA上升,IAA/ABA、ZR/ABA比值保持低水平,休眠解除后GA3/ABA保持升高,IAA/ABA、ZR/ABA比值升高;花芽分化初期ZR上升、GA3下降、ZR/GA3急剧上升,小花原基分化期ZR下降、GA3上升、ZR/GA3急剧下降,花器官分化期ZR和GA3均上升,ZR/GA3稳定不变。由此可见,低水平IAA/ABA、ZR/ABA促进休眠维持,持续上升的GA3/ABA促进休眠解除,ZR/GA3上升促进花芽分化起始,下降则促进小花原基形成。本研究结果将为‘木门’百合的采后储藏和开花调节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
开花期红掌耐寒性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开花期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耐寒性判定方法,为不同耐寒性红掌品种的分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个开花期红掌品种为试材,在上海地区冬季大棚自然低温环境下进行种植,观察叶柄、叶片、花柄、苞片的冷害症状,统计各器官冷害指数,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耐寒性研究;根据聚类结果分别在不同耐寒性组中选择1~3个品种再次进行低温试验,并测定低温处理前后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各指标变化率与耐寒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对供试红掌品种各器官冷害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20个品种的耐寒性综合得分,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分为3组,高耐寒组品种包括‘阿拉巴马’、‘艾美拉’、‘粉阿拉巴马’、‘黑皇后’、‘红宝贝’、‘马都拉’、‘潘多拉’、‘紫罗兰’、‘红丰收’、‘红成功’、‘红赢家’、‘白塞拉’、‘紫雷鸟’和‘特伦萨’,中耐寒组品种包括‘皇家布加迪’、‘轰动’、‘红阿里克斯’和‘白雪阿莱西亚’,低耐寒组品种有‘粉冠军’和‘粉爱’,其中‘阿拉巴马’、‘潘多拉’、‘特伦萨’、‘皇家布加迪’、‘轰动’和‘粉冠军’6个品种的耐寒性得到了再次验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掌在低温处理前后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的变化率与耐寒性显著正相关,相对电导率变化率与耐寒性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指标与耐寒性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结论】自然低温下器官冷害指数的观测可以作为判定开花期红掌耐寒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相对电导率可以作为较为可靠的生理指标应用于红掌耐寒性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23.
西红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人工繁育西红花种球的途径,笔者综述了国内外30多年以来的西红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发现利用不同的外植体都有诱导形成小球茎或完整植株的报道,但是其诱导周期长、诱导率较低,未见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报道。因此,今后应该着重于研究如何缩短诱导周期,提高诱导率、增殖率,加快大球茎培育进程,并进行花器官和子房的组织培养研究,提高柱头状物诱导率,加强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研究,推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规模开发。笔者就西红花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综述,并对西红花组培进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西红花种球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以矾根‘紫色宫殿’幼苗茎基部组织为外植体,开展丛生芽诱导、增殖和试管苗生根及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是MS+6-BA 2. 0 mg/L+NAA 0. 1 mg/L,丛生芽诱导率达95. 83%;丛生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是MS+6-BA 0. 2 mg/L+KT 1. 0 mg/L+IAA 0. 2 mg/L,增殖率达6. 15;试管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是1/2 MS+NAA 0. 2 mg/L,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的最适时期为4月上旬,并以塑料罩保湿为宜,成活率达96. 67%,且植株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5.
胞内海藻糖在CP02菌降解对苯二甲酸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培养测定方法,研究了对苯二甲酸降解菌Candida CP02胞内海藻糖的抗渗透压冲击作用,同时分析了CP02在降解不同浓度对苯二甲酸时,胞内海藻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海藻糖酶和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对苯二甲酸浓度的增加,海藻糖合成酶的酶活也相应升高,胞内海藻糖含量迅速提高,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和对苯二甲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26.
淹水胁迫是影响植物分布与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植物耐涝性研究是提高作物耐涝性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极端气候及规模化生产管理的关键。为了合理开展植物耐涝性研究,深入挖掘不同植物响应淹水胁迫的调控机理,本文归纳了淹水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了植物响应淹水胁迫的调节机制,并详细分析了淹水胁迫对植物表型性状、生物量、光合作用、活性氧离子积累、糖含量和生物膜的影响,以及乙烯信号分子、活性氧清除机制、渗透调节、形态调节、分子和代谢调控在植物响应淹水胁迫中的调节机制。最后,通过总结,提出了合理开发外源调节物质提高作物耐涝性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7.
采用常规手段研究了土壤在受氯氰菊酯、铜及二者复合污染后土壤呼吸率及微生物量碳的变化,采用了分离效果较好的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DGGE)技术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铜与高浓度的氯氰菊酯复合污染更能促进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呼吸率的增加,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也会受到明显影响。而两种污染物分别单独作用时,铜对微生物的胁迫更大,有铜组和无铜组在DGGE条带上差异较大,Shannon指数上也有明显不同。当铜的浓度较高时,加入高浓度的氯氰菊酯在较长的时间后(60d)对土壤呼吸作用、微生物量碳有一定影响,可能高浓度氯氰菊酯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高浓度铜对微生物的胁迫,而微生物群落并无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8.
采用常规手段研究了土壤在受氯氰菊酯、铜及二者复合污染后土壤呼吸率及微生物量碳的变化,采用了分离效果较好的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DGGE)技术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铜与高浓度的氯氰菊酯复合污染更能促进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呼吸率的增加,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也会受到明显影响.而两种污染物分别单独作用时,铜对微生物的胁迫更大,有铜组和无铜组在DGGE条带上差异较大,Shannon指数上也有明显不同.当铜的浓度较高时,加入高浓度的氯氰菊酯在较长的时间后(60d)对土壤呼吸作用、微生物量碳有一定影响,可能高浓度氯氰菊酯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高浓度铜对微生物的胁迫,而微生物群落并无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9.
日本莽草在日本是一种重要的佛事用切枝植物,同时也是优良的观赏植物,在上海及江浙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探索日本莽草在上海地区的实生苗繁育技术,对其开花结实规律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播种时期及种子贮藏方法、采种时期等对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莽草在上海地区花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果实于10月中下旬成熟,成熟种子千粒重为81.3—90.9 g;采用秋季播种(随采随播)的方法育苗效果最好,成苗率达89.11%,其次是将种子进行低温层积沙藏后翌年春季育苗,成苗率为48.33%;普通干藏和低温干藏后种子成苗率非常低,只有6.33%和18.44%;植株上70%的果实略有开裂时采集的种子育苗成苗率为90.89%,90%的果实略有开裂时成苗率为56.89%,前者比后者显著提高。进而提出了日本莽草实生苗繁育的关键技术为:在植株上有约70%的果实略有开裂时进行种子采集,并进行随采随播;如果不具备及时播种的条件,应采用低温层积沙藏的方法贮藏种子,于翌年春季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石蒜[Lycoris radiata (L’Her.) Herb.]鳞茎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依据前期已构建的材料,分析了石蒜鳞茎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石蒜鳞茎的膨大,蔗糖含量不断升高,蔗糖代谢酶SUS以及淀粉合成酶AGPase、SSS和GBSS的活性不断增强,从而加快淀粉的合成,这一过程可能受到编码蔗糖代谢及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正向调控,如SUS1、SUS2、SUS4、UGPAAGPS2、AGPL2、SS2、SS3、GBSS1、SBE1、SBE2、SBE3等。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分别在AMY3和BAMY7、BAMY8、BAMY9基因的调控作用下,石蒜鳞茎膨大过程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也增强,从而加速淀粉的分解,提高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并可能在糖转运相关基因的作用下加快向鳞茎发育部位的转运,为鳞茎的后续膨大过程提供能量。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石蒜鳞茎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活动的变化规律,并挖掘到一些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基因,为后续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加速石蒜鳞茎的膨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