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2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基于DEM的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的等高线为基础数据,利用软件ArcGIS生成DEM,提取研究区的坡度、坡向和河网水系等,并进行河网分级和子流域划分,对子流域特征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高程范围为130~1 695 m,500~1 000 m的高程区间占总面积的55.93%;有68.53%的区域坡度在25°以上,存在潜在强烈侵蚀风险;流域阴向坡与阳向坡比例接近1∶1;流域河网可分为9级,流域可划分为16个子流域。在河网密度、形状系数、河道弯曲系数、河道比降等流域特征参数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各子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和汇流调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规划和水文模型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与土壤盐渍化防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内蒙古磴口县为例 ,对沿黄 (河 )灌区水资源利用及土壤盐渍化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现阶段采用引黄河水灌溉与竖井提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是较为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以控制耕作区内土壤次生盐渍化为目的的井灌与渠灌面积比例为 1∶5 .8,以调控磴口灌区水资源为目标的井灌与渠灌面积比例为 1 .2∶1 ;水泥渗漏型管道是较为理想的渠道输水方式 ,可减少渗漏损失 7.2 4 %~ 31 .1 4 %。同时 ,基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土壤盐渍化防治可采取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措施 ,采用竖井以灌代排可使区域内平均脱盐率达 4 2 .8% ;春季用 1 5 0 0m3 /hm2 黄河水快速洗盐 ,可有效抑制土壤返盐 ;渠道防护林的营造可使农田地下水位降低 1 0~ 4 5cm ,影响范围达 35m。在沿黄 (河 )灌区进行合理的水盐综合调控 ,是解决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盐渍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3.
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为砧木,从嫁接时间、接穗的切面长度及来源等方面对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wuensis)嫁接技术进行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嫁接时间方面, 4月下旬到5月上旬嫁接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在接穗切面长度(L)方面, 6.0≤L<8.0 cm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在接穗来源方面,外地接穗和本地接穗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考虑到运营成本的问题,选择本地接穗更为合适。研究结果可为彰武松在北京地区的繁育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4.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空间格局对地表火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林木定位方法,对地表火干扰后樟子松林的残桩、倒木、枯立木和活立木等各林木组分进行了调查。Ripley’s K函数分析表明,地表火干扰后12年内樟子松的空间格局均表现为显著的均匀分布,且不同阶段樟子松均匀分布显著的尺度范围的变化幅度较小。地表火驱动的林分稀疏过程中,残桩和枯立木均表现出显著的聚集分布,而倒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则是随机的。双变量分析也表明,活立木与残桩、全部死亡林木之间相互排斥显著,而活立木与倒木、枯立木间则是相互独立的。短期内,地表火成为樟子松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会逐渐衰减并为其他因素所代替。因此,地表火改善了林分结构,使樟子松的空间格局更趋于均匀,有利于存活林木的生长发育,并加快林分向成熟林演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65.
采用Ripley’s K函数(L函数)和J函数对研究区内典型样方的白刺灌丛沙包进行点格局和标记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在独贵塔拉镇,白刺灌丛沙包在小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格局(0~5.0 m),在中大尺度上则呈现随机分布格局(5.0~50.0 m);在呼和木独镇小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格局(0~8.0 m),在中大尺度上则呈现随机分布格局(8.0~50.0m);在巴拉贡镇小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格局(0~3.5 m),中小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3.5~10.5 m),中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格局(10.5~19.5 m),在中大尺度上又呈现出随机分布格局(19.5~50.0 m),而标记点格局分析较点格局分析在尺度上表现得更详细、更准确,例如在独贵塔拉镇,白刺灌丛沙包呈现均匀分布格局的尺度是2.9~11.6 m,呈现随机分布格局的尺度是0~2.9 m、11.6~13.5 m和14.2~50.0 m。造成唐古特白刺灌丛沙包不同分布格局的原因很多,在该区主要是由于水分条件引起的环境异质性所致。最后分析了唐古特白刺灌丛沙包空间格局的环境解释及生态学意义,并建议要在充分考虑其空间格局与尺度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演替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66.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火烧后恢复演替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烧是天然樟子松林自然更新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该研究以火烧后12年的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樟子松大树、幼树(苗)和侵入阔叶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了火烧对天然樟子松林更新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火干扰后,1 hm2的天然林分中保留的樟子松大树的空间格局在较小(0~625 cm)和较大(1 150~5 000 cm)的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状态,在中尺度上趋向于随机分布(750~1 125 cm),从而在林分中均匀地形成了许多林隙,侵入的阔叶树和大量的樟子松幼树(苗)在这些林隙内以群聚的状态出现。但随着火烧后林分的逐渐恢复,原有樟子松大树与阔叶树和樟子松幼树(苗)间的关系均呈现负相关,表明竞争开始出现。这种竞争最终可能会导致侵入的阔叶树死亡,同时使得聚集分布的樟子松幼苗逐渐稀疏,最终逐渐趋于均匀分布状态。掌握火烧后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恢复演替过程,将有助于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活动,达到人工促进林分更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河南鸡公山茶园春茶产量与小气候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气候因子对春茶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建立其相关关系可以更好地为春茶的生产管理服务.本文测定记录了春茶生产期间18个小气候因子及每天茶叶的产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春茶产量与小气候因子的回归模型,并对茶树生长的小气候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以找出决定春茶产量的小气候因子及其组合.结果表明,春茶产量与大多数小气候因子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以此对春茶产量进行预测预报.另外,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次要的自变量因子,保留对春茶产量影响较大的小气候因子,最少可用7个自变量进行回归拟合.聚类分析可以把茶园小气候因子划分为表征水、热特征的4类.因子分析也表明,温度、水分及其组合是诸环境变量的公因子,具有较大的载荷.研究表明,采用较少的环境因子,回归模型仍具有显著性,这样可有效降低环境因子的监测和生产管理成本,为有计划地安排春茶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相似文献   
68.
基于遥感技术的荒漠化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遥感技术以其信息量大、覆盖区域广和短周期等诸多特点正日趋成为大尺度荒漠化评价的主要手段, 而最简单、最直接且最易于获取的评价指标是植被覆盖, 目前用于获取干旱区植被覆盖的方法主要是计算植被指数(VI)和波谱混合分析(SMA)。文中在综合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对这2种方法在荒漠化评价相关研究上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并对其在中国荒漠化评价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评述, 无疑, 随着这2项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完善, 荒漠化评价将变得更为客观、科学和可信。  相似文献   
69.
基于栅格数据的沙漠-河岸过渡带白刺沙堆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介绍基于栅格数据的植物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高原北缘沙漠-河岸过渡带上的2种不同气候类型区的白刺沙堆为例,采用g函数和L函数对沙堆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所有沙堆还是面积大小不同的沙堆均以聚集分布为主,这可能是沙漠生态系统中庇护植物效应的反映,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较概化点格局分析方法所反映的近距离聚集程度明显;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气候类型区内不同大小的白刺沙堆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这种竞争在干旱区的巴拉贡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概化点格局的分析方法则在较远距离得出不同的结果,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更加适合在植物比较稀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遥感技术来研究植物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0.
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现在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鄂尔多斯地区是著名的“河套文化”发源地,这里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特别是古老残遗植物。论述了鄂尔多斯地区的物种组成特征、生活型多样性、植物的生态类群并运用BioDiversity Pro软件进行了Simpson多样性指数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均匀性指数J的分析,提出了该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