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红香稻具有良好的食疗、药疗及保健作用 ,已成为国内外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经多年杂交、回交、转育、聚合选育,初步育成三系均具有红香稻遗传背景的杂交稻 ,其中不育系、保持系均具一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52.
2009~2010年我国江苏、安徽、广西、湖北等地蛋鸭出现产蛋急剧下降,剖检卵泡严重出血等症状,经中国农业大学张大丙等人诊断为出血性卵巢炎[1].201 1年湖北某地的两个鸭场蛋鸭产蛋由高峰91%陡然下降至40%,剖检症状与2009和2010年发病鸭很类似,经实验室诊断为出血性卵巢炎(黄病毒感染)并采取积极防控措施,鸭群逐渐康复,产蛋率恢复至80%以上,但1~2个月后,鸭群又出现零星死亡,每天死亡2‰左右,剖检可见肝脏和腹膜上有不规则的肿瘤结节.结合近年来家禽肿瘤病的发生流行和鸭群出血性卵巢炎等新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综合诊断,结果发现本次导致鸭群发病死亡的主要病原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REV可感染众多的鸟类,鸭是其常见的自然宿主.在我国除了疫苗污染外,还没有关于鸭群中REV自然感染状态的报道[2].本研究通过对湖北部分发病鸭场的病死鸭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分离到了2株REV.  相似文献   
53.
家蚕斑纹限性品种能够根据蚕体斑纹的有无,迅速、准确地将蚕的雌雄分开。据此,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可以免去蛹体雌雄鉴别工序,大大节省劳动力;在蚕茧生产上,也可以实行雌雄蚕分开上簇、雌雄茧分别烘缫,能大大提高蚕茧质量和生丝品位。为此,我们自1971年起着手选育家蚕斑纹限性品种,现已选育出多对斑纹限性品种。其中“花茂×锦春”这对限性品种,经过1984和1985年的实验室和农村鉴定,表现出孵化齐一,眠起、老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寻找鸡白色念珠菌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近10年来,从湖北省100多个蛋鸡场收集鸡白色念珠菌病料,对病料进行白色念珠菌的分离和鉴定,探讨该病的初步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结果]从832份鸡病料中分离到86株白色念珠菌。从2只鸡的嗉囊炎症部位涂片镜检结果发现,有卵形生芽的或不生芽的酵母状细胞和假菌丝。该病的诊断应以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变化等资料为依据,并结合病原学检查。[结论]可通过向健康鸡群定期投喂"真菌通治"等生物制剂,也可在饲料中添加5.00%大蒜、维生素和0.05%龙胆紫水,改善鸡舍环境条件等措施来预防鸡白色念珠菌。发病鸡则应立即隔离消毒,喂服制霉菌素。  相似文献   
55.
中旱3号旱稻试种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从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引进旱稻新品种中旱3号进行试种,试验其生态适应性及产量潜力,探索其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中旱3号耐旱耐寒性较强,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产量潜力较高,米质较好。旱种旱管、水插旱管栽培,一般单产达4500-5000kg/hm^2,比巴西旱稻增产10%-20%。穗大粒多,一般每667m^2有效穗16万,水插旱管基本苗8万,旱播旱管播种量3.0-3.5kg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6.
应用逆转录套式PCR检测禽流感病毒核酸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禽流感病毒NP基因 ,设计并合成一对外引物和一对内引物 ,建立并优化了检测禽流感病毒核酸的逆转录套式PCR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证明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能够用于检测所有的禽流感病毒核酸 ,最低能检测出 0 2pg的AIVRNA ;临床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应用于规模化鸡场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 ,淘汰带毒或隐性感染鸡群  相似文献   
57.
旱稻中旱一号和中旱三号的优良特性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陆)稻是由水稻演变适应旱地或干旱生态环境下生长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58.
戊二醛对伪狂犬病毒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杀灭试验及对猪、鸡的安全试验徐涤平,方雨玲,杨峻,邵华斌,杨宜生(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熊贤涛(湖北省兽药监察所,武汉430064)戊二醛(Glutaraldehyde,pentandial)为醛类...  相似文献   
59.
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新香优5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香优53系广西象州县水稻研究所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新香A不育系与自选的新恢复系95-53配组育成的优质新组合.该组合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于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0.
以14C标记碳酸钡(Ba14CO3)为起始物,采用4步反应合成14C-1,2,4-三唑,总强度为5.813 1 mci,比强为15.53 μci/mg, 纯度大于99%,放化收率84.21%。在此基础上,参照文献报道的有关腈菌唑合成的方法,以4-氯苯乙腈为原料,经取代、缩合等3步反应合成了14C-腈菌唑,其总强度为0.556 6 mci,比强为2.53 μci/mg,纯度大于96%,放化收率85.4%。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腈菌唑在2~3叶期小麦幼苗上的吸收、分布和传导。结果表明,根部给药后6~120 h,小麦根部放射性物质分布比例由59.88%下降为 24.87%;在幼苗茎基部和叶片中,放射性物质分布比例分别由14.18%、1.19%上升为 19.47%和33.75%;14C-腈菌唑被小麦幼苗吸收后向顶传导的速度很快,在叶片中的分布和积累与根部给药时间呈正相关,放射强度由2.94×10-6 μci上升为322.72×10-6 μci。放射性自显影表明,根部给药后120 h,14C-腈菌唑可以内吸传导到整个小麦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