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5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正>柴油机是人们生存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源之一,对柴油机的维修保养一直是专业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主题。笔者多年以来一直从事船舶轮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就柴油机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几种故障及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1.油泵修理后不久,柴油机突然出现转速不稳、飞车的现象经过:一台发电用的6135型船用柴油机,油泵修理后不久突然出现飞车、电压不稳的现象,油泵经解体后检查:(1)齿条灵活性好,无发卡现象。  相似文献   
132.
为协助新疆某副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奶牛场抑制该病的流行,2014-2015年间采用副结核分枝杆菌(MAP)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牛场的965头牛进行了4次血清抗体检测,并通过淘汰部分阳性牛控制该病的流行。结果显示,在两年内累计检测出297头阳性牛,检出率为30.78%(297/965)。首次检测发现104头阳性牛,检出率为13.51%(104/770)。淘汰处理后,间隔3个月再次检出2.91%(19/652)的阳性牛,再次淘汰阳性牛后进行了两次监测,其中间隔11个月时检测阳性率为7.55%(41/543),间隔17个月时检出率为33.33%(171/513)。同时,检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牛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在4~5岁检出率最高,而0.5~1和7~8岁牛中检出率较低。统计分析发现,在副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奶牛场开展该病的控制或净化时,检测和主动淘汰的间隔期设置为3个月时的控制效果优于11个月和17个月(P<0.001)。虽本次处置未达到预期目标,但根据检测数据和处置措施效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数据,初步制订了牛群副结核病流行程度的划分标准和防控、净化方案。本研究将为牛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案例借鉴和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133.
本文描述了青贮玉米奥玉5102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出了与该品种配套的7项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4.
外加碳、氮对黄绵土有机质矿化与激发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和麦秸,15N标记的(NH4)2SO4和Ca(NO3)2对生黄绵土、菜园黄绵土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与激发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加有机质,特别是外加易分解的葡萄糖,和外加氮源,特别是外加(NH4)2SO4,对两种黄绵土土壤的有机质矿化与激发效应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土壤有机质的矿化是高肥力菜园黄绵土高于低肥力生黄绵土,而有机质矿化的激发效应却是低肥力生黄绵土高于高肥力菜园黄绵土。外加有机质与外加N同时施入土壤时,外加N对外加有机质的矿化与激发效应同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发现外加有机质与外加N在促进土壤有机质矿化与激发效应过程中表现出正交互作用。激发效应对土壤肥力的更新和培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5.
长期施肥对土黑碳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20年不施肥(CK)、 单施化肥(NPK)、 秸秆和化肥配施(SNPK)、 常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1NPK)以及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2NPK)5个施肥处理对土中黑碳含量及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CK处理相比,NKP处理对黑碳含量和积累没有明显影响;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1NPK、 M2NPK)对耕层(020 cm)土壤黑碳含量的影响较大,与CK处理相比,在土壤表层(05 cm),M1NPK、 M2NPK分别提高了黑碳含量的108%和134%, 510 cm土层中黑碳含量增幅最高,分别提高164%和176%,在整个土层,M1NPK、 M2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51和1.55倍; 秸秆和化肥配施(SNPK)下表层黑碳含量也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相对施用有机肥来说明明显较小。施肥对黑碳含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深层土壤黑碳受施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6.
对新疆地区分离的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XJ43(CC97)、XJ108(CC398)和XJ69(CC479)的IsdB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发现,在编码非功能结构域的277-314碱基(5’-3’)间存在不同序列的缺失,并导致各编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出现一定差异;Blast分析显示,NCBI中登录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菌株IsdB基因序列相似性大于95%,但与新分离的三种序列型相比,除医源菌株USA300 TCH959(CC8)与XJ69(CC479)的IsdB基因序列缺失一致外,其他医源菌株与XJ43缺失的序列均不一致;牛源或羊源CC133、CC425、CC151和属人畜共患CC398 XJ108菌株IsdB基因缺失的序列一致,表明这种序列缺失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宿主特异性无绝对相关性,但含有IsdB基因序列缺失的菌株在反刍动物乳腺感染中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7.
用LMT的方法对新疆8个奶牛场采集的102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从不同牛场分离菌株中挑选8株用家兔制备免疫血清,用试管凝集对从乳房炎奶样分离出的其它21株大肠杆菌进行共同性抗原的筛选。结果显示,免疫血清效价达1∶2560~1∶5120,85.7%的待检菌株与其中3种血清凝集反应呈阳性。对制备血清的8株菌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菌体蛋白图谱显示在20~84 ku处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的蛋白条带;用制备的免疫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与8株菌的菌体蛋白在70 ku处呈现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说明这些菌株存在共同性抗原。  相似文献   
138.
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可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培肥土壤和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位于陕西杨凌的"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Biolog分析结合常规分析,研究了4种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施肥农田(CK),长期施氮、磷、钾化肥农田(NPK),长期绝对休闲(FL)和撂荒(AL)]对土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AL和NPK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均显著高于CK和FL处理,其中AL和NP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CK和FL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NPK处理的SMBC/SMBN值最高,而CK和FL处理最低,两组间差异显著,而AL处理居中但与两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础呼吸强度的变化趋势是ALFLNPKCK,累积呼吸量的变化趋势为ALNPKFLCK,表明AL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其次是NPK处理,再者是FL处理,而CK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Biolog分析的结果显示,AL、NPK和CK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开始的24 h变化不大,此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升高;而FL处理在72 h之后才快速升高。培养结束时,NPK和AL处理的AWCD最大,其次是CK处理,FL处理最低。NPK和AL处理的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和Simpson指数D均最高,CK其次,FL最低。各处理的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E没有明显差异。相比CK、NPK和AL处理能提高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FL处理则会降低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7%,其中第1主成分(PC1)的方差贡献率为52.0%,第2主成分(PC2)为11.6%。NPK处理和AL处理的碳源利用特征相类似,与CK和FL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出现了显著分异。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等三类碳源是区分各处理的主要碳源。【结论】撂荒和合理施肥的农田均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长期的绝对休闲则不利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维持。合理施肥的农田并不会造成土壤微生物量的下降以及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退化,相反,合理施肥对于维持农田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在(?)土不同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以期深入理解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碳、氮固持的机制。【方法】采集(?)土21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其水稳性团聚体(2 mm、2~1 mm、1~0.5 mm、0.5~0.25 mm以及0.25 mm)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特征。试验设不施肥(CK),化肥氮磷钾配施(N、NP、NK、PK、NPK)和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SNPK)以及两个水平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M1NPK、M2NPK)9个处理。【结果】长期施肥0-1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SOC和TN含量明显高于10-20 cm,平均增幅20%以上。2~1 mm或1~0.5mm团聚体中SOC和TN的含量最高,0.25 mm团聚体最低。长期不施磷肥处理的土壤团聚体SOC和TN含量均与CK相似。NP、NPK以及SNPK处理,0-10 cm土层SOC较CK分别增加16%~43%、9%~40%和22%~47%;TN增幅分别为28%~48%、39%~61%和39%~91%。10 20 cm土层,NP、NPK以及SNPK处理2mm、2~1 mm、1~0.5 mm土壤团聚体SOC较CK增幅分别为35%~49%、17%~40%和45%~46%,TN增幅分别为44%~47%、39%~54%和54%~64%。长期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处理(M1NPK、M2NPK),0-10 cm土层的团聚体SOC平均较CK分别增加68%~122%和61%~163%,TN平均分别增加84%~133%和97%~175%;10-20 cm土层,SOC较CK平均增幅分别为20%~61%和39%~118%,TN增幅平均分别为43%~86%和107%~136%。SOC和TN主要储存于0.25 mm团聚体中(40%)2~1 mm团聚体储存最少(10%)。长期不施氮或不施磷对SOC和TN在团聚体中的储存比例基本没有影响。长期NP、NPK以及M1NPK、M2NPK均降低了各土层SOC和TN在2 mm或2~1 mm的储存比例增加了在1~0.25 mm团聚体储存比例。2 mm或2~1 mm团聚体的C/N比值高于微团聚体(0.25 mm),而与CK相比,长期施肥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的C/N比值。【结论】关中地区(?)土长期偏施化肥对有机碳和全氮在团聚体的含量及分布没有显著影响而长期氮磷或氮磷钾化肥配合、氮磷钾与有机物配合均明显增加土壤团聚体的有机碳及全氮含量,特别是长期氮磷钾配合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土壤1~0.25 mm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存比例,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0.
夏天高温季节菇农利用防空洞等地下设施栽培金针菇,但因面积有限,需要较大投资,不适宜农户大面积推广.近年来,我校食用菌实验基地利用西北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夏季利用地棚之上扣拱棚栽培金针菇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