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河西灌区露地无公害洋葱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洋葱(Allium cepa L.)又称玉葱、圆葱,葱头等,是百合科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茎的草本植物,既可以食用,又有保健功能[1~6]。随着我国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贸易的增加,甘肃省洋葱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为了规范甘肃省洋葱无公害化生产,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本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原则,对洋葱的生产技术措施进一步优化简化,便于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操作应用,生产出更多无公害的洋葱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我们在河西灌区通过对露地洋葱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制定了本规程。  相似文献   
22.
秦王川地处兰州市西北部,包括永登、皋兰两县的部分乡镇,地势平坦,海拔1 850~2 300 m,土层厚度0.6~1.0 m,土壤类型主要为灰钙土、栗钙土和黄绵土;年降水量285 mm,蒸发量1 888 mm,年均气温5.9℃,平均无霜期121 d.随着引大入秦工程的竣工,水源有了保障,使日光温室在秦王川地区得到迅速发展,秋冬茬或冬春茬蔬菜栽培是秦王川日光温室的主要栽培形式,但一、两茬栽培不能充分发挥日光温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我省天水、陇东地区自1985年条锈病大流行之后,于1989年又局部流行,及至1990、1991年,连续两年中度或大流行.尽管由于成功地进行了大面积药剂防治而获得了小麦丰收,但却付出了愈千万元防治费的昂贵代价。多年生产实践证明,综合利用不同抗性的品种,是抗病保产的主要途径。目前由于山前麦、洛夫林及其后代小麦品种(系)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洛类”菌系迅速发展,以致寄  相似文献   
24.
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自育品种陇藜1号(L-1)、2号(L-2)、3号(L-3)和4号(L-4)及外引品种白藜(BL)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共设置轻度干旱胁迫(L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中度干旱胁迫(M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40%)和重度干旱胁迫(S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10%~20%)3个水分梯度,以正常浇水为对照(CK,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干旱胁迫15 d后,通过测定幼苗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研究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参试藜麦品种幼苗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上部分干重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SD处理下,各供试品种株高分别降低了30.64%、28.36%、32.67%、37.88%和38.09%,地上部分鲜重分别下降了63.60%、6073%、59.74%、55.92%和61.74%,地上部分干重分别下降了62.96%、52.63%、29.41%、35.71%和60.00%;(2)5个藜麦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叶绿素a/b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D处理下,品种L-2、L-3和L-4叶绿素a分别比CK降低了28.48%、33.66%和17.99%,叶绿素b分别比CK降低了47.80%、45.08%和13.90%,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33.22%、36.20%和15.99%;(3)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各供试藜麦品种Fo、Fm、Fv/Fm和Fv/Fo均呈下降趋势,SD处理下,各供试品种Fo分别较CK下降了30.61%、14.56%、31.28%、24.39%、24.16%,Fm下降了19.11%、16.56%、16.76%、17.67%、22.19%,Fv/Fm分别下降了5.73%、4.29%、7.81%、4.58%和3.85%,Fv/Fo分别下降了19.40%、14.93%、24.02%、11.34%和12.11%;(4)5个供试品种叶片NPQ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呈升高趋势,SD处理下,各供试品种NPQ较CK升高了74.79%、161.54%、104.55%、200.00%和196.00%。综上所述说明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植物细胞失水,叶绿体遭到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光合产物减少,从而抑制幼苗生长,地上部分生物量下降。在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方面,藜麦品种L-2表现优于其他品种,表明其在干旱胁迫下较其他供试品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5.
陇藜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采用系统育种结合栽培驯化的方法选育而成的粮饲兼用型藜麦新品种。在2014—2015年的多点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2 698.5 kg/hm~2,较对照品种JLLM增产6.7%。该品种生育期152~160 d,株高196.2~243.5 cm。籽粒白色,圆形药片状,直径约1.6~2.4 mm,千粒重2.9~3.3 g。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65.10 g/kg、粗脂肪(干基)52.00 g/kg、粗灰分(干基)34.17 g/kg、赖氨酸(干基)7.00 g/kg、全磷(干基)5.62 g/kg。具有丰产、抗逆、活秆成熟、生物产量大等特性,适宜在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四川、贵州、吉林及青海东部等冷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6.
藜麦新品种陇藜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陇藜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利用高代藜麦材料LUR-10采用系统选育结合栽培驯化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藜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藜麦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912.7 kg/hm~2,较对照品种JLLM增产13.9%。2015年参加甘肃省藜麦多点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2621.7 kg/hm~2,较对照品种JLLM增产14.5%。该品种生育期108~121 d,株高138.6~176.8 cm。籽粒白色,圆形药片状,直径约1.8~2.4 mm,千粒重3.0~3.6g。单株平均穗粒数12 919粒。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70.30 g/kg、粗脂肪(干基)64.00 g/kg、粗灰分(干基)35.00 g/kg、赖氨酸(干基)6.20 g/kg、全磷(干基)5.90 g/kg。具有早熟、丰产、抗逆性强等特性,适宜在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四川、贵州及青海东部等冷凉地区的山地、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27.
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研究了40%毒死蜱乳油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75 mL/hm2下,其降解半衰期为2.49 d;在加倍剂量150 mL/hm2下,降解半衰期为2.55 d,药后7 d的残留量为0.200 0 mg/kg,符合我国对毒死蜱在番茄上残留≤0.5 mg/kg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
秦王川历史上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之一,含永登、皋兰2县,耕地面积约5.73万hm2.该区地势平坦,海拔1 850~2 300 m;土层厚0.6~1.0 m,土壤主要为灰钙土、栗钙土和黄绵土;年降水量285 mm,蒸发量1 888 mm,年均气温5.9℃,年日照时数2 659 h,≥0℃的积温2893℃,光热条件适于日光温室生产,但秦王川灌区土壤平均含盐量0.21%~0.24%,pH值8.0~8.5,制约了日光温室发展.  相似文献   
29.
在洋葱霜霉病发病初期田间喷7种杀菌剂的试验结果表明:70%瑞毒铝铜、65%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的的防效较高,分别为94.8%、94.2%、92.9,保产效果分别的44.8%,44.8%和48.4%。  相似文献   
30.
分别设置两种精粗比(40 ? 60和30 ? 70),11种混合饲料的组合比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分别为40 ? 60 ? 0 (Ⅰ)、40 ? 45 ? 15 (Ⅱ)、40 ? 30 ? 30 (Ⅲ)、40 ? 15 ? 45 (Ⅳ)、40 ? 0 ? 60 (Ⅴ)、30 ? 70 ? 0 (Ⅵ)、30 ? 55 ? 15 (Ⅶ)、30 ? 40 ? 30 (Ⅷ)、30 ? 25 ? 45 (Ⅸ)、30 ? 10 ? 60 (Ⅹ)和30 ? 0 ? 70 (Ⅺ)] ,并以单独的精料、藜麦秸秆和高粱秸秆为对照,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测定不同组合饲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并计算各饲料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以评价不同日粮精粗比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秸秆与高粱(Sorghum bicolor)秸秆不同配比的饲粮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合产气量均逐渐升高(P < 0.05),24 h后趋于平缓。且随着高粱秸秆的增多,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当精粗比为40 ? 60时,处理Ⅲ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36.2%和53.5%,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0.7%和30.3%,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12.2%和33.3%,且该组合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而当精粗比为30 ? 70时,处理Ⅷ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29.2%和23.2%,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5.1%和2.06%,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32.7%和16%,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而处理Ⅷ和Ⅺ的氨态氮含量和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处理Ⅵ (P < 0.05),且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 (P < 0.05),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Ⅸ和Ⅹ (P < 0.05)。综合来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为30 ? 40 ? 30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最大,可作为较优饲料组合及适宜添加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