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1.
植物脂酰-酰基载体蛋白硫酯酶A(fatty acyl-acyl carrier protein thioesterase,FATA)是脂肪酸积累过程中的关键酶,直接调控脂肪酸的含量与组成。目前有关麻疯树(Jatropha curcas)FATA基因(JcFATA)(Gen Bank登录号:EU267122.2)的功能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构建JcFATA基因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表达载体,进行下调表达研究,以麻疯树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出JcFATA基因正向片段FATA1(439 bp),然后将其连接到含内含子的干涉表达载体p YLRNAi.2-35S上,构建JcFATA基因RNAi表达载体pYLRNAi.2-35S-FATA1-FATA2;再通过电击法将其转入到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HA105感受态细胞中,然后利用花序侵染法进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遗传转化,最后通过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验证。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进行了表型观察、表达量分析和脂肪酸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JcFATA基因干涉表达的转基因植物生长发育可能受到抑制。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JcFATA基因的功能及该基因在麻疯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象探测资料、葵花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祥雨D型双极化天气雷达,对2019年7月中旬发生在陕西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加深东移,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合并,低槽携带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暴雨区交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基础环流条件;低涡切变与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天气系统;卫星云图显示,低槽云系中有不断生成的中小尺度系统,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大值区总是与大降水相对应,降水量级偏大主要与降水云系持续时间长有关系;祥雨D型双极化天气雷达反射率垂直切割(RCS)产品对降水预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铜川各区县气象观测站春季逐日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揭示近10年铜川春季降水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铜川全市近10年春季降水量与同期比较属于偏多趋势,各站偏多1成左右,降水时间分布特征呈“一高两低”分布形式,春季透雨出现时间大多在4月份,春季播种期降水量均为正距平,说明播种期降水量与同期相比属于正常偏多年份,对春耕春播、冬小麦及油菜返青、拔节、果树发芽有重要水分补给作用。2011年和2016年中南部出现春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渭北果园盛果期果树为研究对象,对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调控下0-600 cm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地表起垄微聚流处理下,年平均储水量为1 537.9 mm,高于对照9.99%,年周期内呈现双峰曲线变化趋势,分别在9月(1 616.2 mm)和2月(1 665.2 mm)达到高峰.(2)该技术能提高土壤剖面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剖面水分空间分布呈现出减小—增大—减小的波浪型变化趋势.保水作用由强转弱后逐渐增强,可有效缓解果园深层土壤干燥化,有利于果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3)该技术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果树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研究表明,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能有效利用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显著提高降水的利用效率,改善果树的水分状况,维持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宜君国家一般气象站1956—2010年55年降水观测资料,分析宜君县年降水量的年际、季度和月际演变趋势和规律,结果表明:宜君县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1961—1970年降水递增趋势明显,1991—2000年降水递减趋势明显,1991—2000年10年平均值比1956—2010年55年减少了47.9 mm,比1956—1990年的35年平均减少了57.9 mm;2001—2010年降水量呈回升趋势;季节变化呈现春季和秋季为递减趋势,平均递减率秋季为4.2 mm/10年,春季为6.8 mm/10年,夏季和冬季呈递增趋势,其中冬季递增率较大;月降水量分析显示,降水减少明显的月份有4月、5月、8月、11月,平均递减率分别为5、1、4、2 mm/10年;2月、6月、7月降水量递增明显,平均递增率分别为1、1、3 mm/10年;其他月份随年代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介绍陕西省宜君县4月低温冻害及其对核桃产量的影响,重点分析2001—2010年宜君县3次低温冻害天气过程及其对核桃生产的影响。根据宜君县近30年气象资料,研究当地4月发生冻害的风险,提出核桃低温冻害的防御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铜川大田樱桃种植气候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铜川各区县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揭示铜川大田樱桃的气象条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田樱桃的品质和产量做研究性工作。运用统计学原理,针对铜川三个区县观测站的气温、光照、降水、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铜川中南部的气温、降水、日照以及空气相对湿度气候条件属于较适宜和非常适宜大田樱桃生产区域;北部宜君年平均气温略偏低,≥10℃积温比樱桃适宜积温偏少,热量资源欠缺,不适宜大田樱桃的种植和生长,南部耀州区积温较大,热量充足,最适宜大田樱桃的种植和生长,中部的王益区部分指标略偏低或处于下线状态,能够种植但不是非常理想,较适宜种植和生长;分析影响大田樱桃产量和品质的不利气象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大田樱桃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采用陕西省铜川市宜君、王益(印台)区、耀州区国家气象观测站、乡镇区域自动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宜君县、王益(印台)区4月核桃低温冻害日总体呈增多趋势,耀州区呈现减少趋势,宜君县出现低温冻害的风险最大,达到年均1. 6 d;低温冻害日期最早出现在4月1-2日,最晚出现在4月27-29日,37 a中发生在5-15日期间的低温冻害日占总数的56. 6%,宜君县出现中等强度及以上低温冻害风险较大,王益(印台)区风险较小,耀州区没有中等强度及以上低温冻害风险;全市低温冻害高风险区位于宜君县棋盘镇和哭泉乡,较高风险区位于耀州区的瑶曲镇。研究铜川市核桃花期冻害特征及风险,为政府规划核桃种植提供可靠的气象条件分析数据,同时也为果农趋利避害的做好核桃花期防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下垫面仿真模拟标准化参数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室内模拟降雨实验是进行生产建设项目人为弃土水土流失特征研究的重要方法。为了使实验下垫面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实验结果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通过对陕西关中平原区和秦巴山区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的实地调查,结合室内实验,运用经典统计学有关原理对堆置体的坡度、坡长、坡面物质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在不同坡面位置上,块石和土壤结构体的含量均明显大于关中平原区;两研究区内细粒土含量极少且均未超过2%;块石和土壤结构体重力分选作用明显,D<10mm的坡面物质在不同坡位的含量数据变化较小且无明显规律;因此在室内进行下垫面仿真设计时,对D<10mm的坡面组成物质可不考虑坡面位置的差异性。两研究区内弃土堆置体坡度多集中在26°~35°之间,贡献率分别为90.2%和88.8%;弃土堆置体坡长多集中在2~8m之间,贡献率分别为100.0%和79.4%。因此,在室内进行下垫面仿真设计时应重点对上述坡度、坡长范围进行实验测试。  相似文献   
20.
采用1981—2017年宜君国家一般气象站、铜川国家一般气象站和耀州区国家基本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2008—2017年铜川市27个乡镇区域站气温资料以及2010—2015年核桃园小气候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农业气象原理,分析铜川市核桃花期冻害特征,并绘制铜川市核桃花期冻害风险区划图,以期为促进铜川市核桃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