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适用于有机蔬菜的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有机证书的蔬菜产品。  相似文献   
22.
龙粳2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8年以中熟、丰产、抗病的中间亲本垦9291为母本,早熟、优质日本水稻品种空育15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08年7月获得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公告号为CNA004568E.200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为龙粳26号,当年推广面积达13.3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23.
寒地优质糯稻新品种龙糯3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糯米的用量不断加大,糯稻已由简单的食用作物发展成为酿酒、膨化食品和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龙糯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系选培育而成,200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24.
β-防御素(SBD-1)作为抗菌肽的一种,是一类富含精氨酸的阳离子多肽,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昆虫体内。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防御素能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甚至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也具有杀伤作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而大量生产的防御素无毒副作用,也不会使病原微生物菌株变异而产生抗药性,且具有广泛的抗性谱。  相似文献   
25.
<正>水稻新品种龙粳3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经过多年常规系统选育而成的寒地早粳长粒型新品种,其母本为垦稻12,父本为龙选9782,试验原代号为龙育03-1789,于2012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稻20120013。该品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的育成为寒地粳稻早熟组为数不多的长粒型  相似文献   
26.
寒地水稻三膜覆盖压沟条播育苗超稀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膜覆盖,减少昼夜温差,防御早霜危害,进行早期水稻育苗,并通过精量播种,压沟条播种培育苗高16cm,百株干重达8.5g以上带多蘖大苗。本田采用超稀植栽培,消除当前生产中因密植所产生的各种生理障碍,协调个体与群体生育矛盾,充分发挥个体增产潜力,叶片数增加1 ̄2个,且利用低位分蘖,延长分蘖时间,达到高产所需穗数,活秆成熟,试验提出早熟品种合江19获8250 ̄9000kg/hm^2的超稀植栽培技术措  相似文献   
27.
龙粳40(龙育0491)是以龙育03-1288为母本、龙粳2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主茎11片叶的早熟品种,稻谷椭圆,稀有短芒。2 a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134.8 kg/hm2,比对照增产7.1%,1 a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29.2 kg/hm2,比对照增产6.6%。抗稻瘟病较强,生育期耐寒性强。稻米品质优良,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28.
寒地水稻新品种龙粳40(原代号龙育049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2013年1月经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3012。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耐寒、抗病、抗倒等优良性状,是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插秧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9.
稻曲病产量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稻曲病发病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选择粳、糯、杂交籼稻的4个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适度调控病情梯度,按单穗病粒数分级,大样本取样考种的方法,建立了不同水稻类型的稻曲病产量损失模型。结果表明,稻曲病发病程度与稻谷损失率和精米下降率呈正相关且关系密切。经多种数学模型比较,Weibull模型拟合度最好。建立的稻谷减收率模型为:Y1(粳糯稻)=1-exp(-(X+0.999 99)/16.091 6)^1.180 8),R2=0.990 4;Y2(中籼稻)=1-exp(-(X-0.699 99)/24.818 8)^0.8542),R2=0.983 5。精米下降率模型为:Y3(粳糯稻)=1-exp(-(X+0.599 99)/83.499 7)^1.139 6),R2=0.965 5;Y4(中籼稻)=1-exp(-(X-0.499 99)/68.542 9)^1.456 0),R2=0.967 9。  相似文献   
30.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冬小麦高产抗倒栽培及育种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选用3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分析其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结果]结果表明,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茎秆基部节间特征较好,符合抗倒株型的形态指标,但是个体的健壮弥补不了群体的不足,因此产量不高;中间型品种周麦18节间充实度高、机械强度大,因而有一定抗倒能力;多穗型品种豫麦49基部节间特性及其抗倒能力居中,但是群体较大,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因而产量较高。[结论]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只要群体适宜,都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且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