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导致人们开始关注和呼唤绿色食品,近年来植物源农药的应用是顺应这一要求的结果。然而目前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的不规范使植物源农药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及市场的逐渐规范,我们相信植物源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2.
苯磺隆10%油悬浮剂在冬小麦返青拔节前,杂草3~4叶期使用,对一年生阔叶杂草播娘蒿、荠菜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使用量为9.0~18.0g/0.067hm2时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在90%以上,相当于或好于对照药剂,且有一定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无公害苹果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山西省苹果种植面积和规模逐年增大,但生产上仍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苹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近年来在山西省苹果园大面积推行的苹果生产集成优化技术和经验,山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山西省苹果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梨园红蜘蛛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丁醚脲悬浮剂属新型硫脲类低毒杀虫、杀螨剂,兼具内吸和熏蒸双重作用。为寻求替代乳油农药制剂的水基化杀虫、杀螨剂新品种,进一步开发50%丁醚脲悬浮剂的施用范围,评价其对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及其合理使用剂量和安全性,2009,2010年对该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梨园红蜘蛛,在稀释倍数为2 000倍和3 000倍的用药情况下,药后3,7,10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梨园红蜘蛛,在发生始盛期用药,用稀释倍数为2 000~3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可有效控制红蜘蛛的为害,且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将梨小食心虫即将孵化的卵置于浸药幼果上,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不同亚致死浓度对梨小食心虫不同龄期幼虫发育时间、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剂不同亚致死浓度均使害虫不同龄期发育时间、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且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增加;对化蛹率影响较小;两种药剂较高浓度会显著影响羽化率。两种药剂不同亚致死浓度对蛹重和产卵量影响显著:高效氯氟氰菊酯3个浓度均会显著减轻雌、雄蛹重量,且对雌蛹重量抑制率要高于雄蛹,并使成虫产卵量减少;氯虫苯甲酰胺LC50剂量也会显著减轻雌、雄蛹重量,使成虫产卵量显著减少,当药剂浓度降至LC20和LC30时,氯虫苯甲酰胺对雌、雄蛹重量和成虫产卵量影响不显著,但抑制率出现负值。  相似文献   
16.
麦田一代棉铃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一代棉铃虫生物学特性观察ObservationonBionomicsoftheFirstGenerationofCottonBollworminWheatField在晋南棉麦区,早春以小麦覆盖面积最大,虽然一代棉铃虫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为棉田二...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52%烟嘧磺隆·莠去津可湿性粉剂不同施药剂量对夏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夏玉米产量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2%烟嘧磺隆·莠去津可湿性粉剂1.50~2.25kg/hm2对北方夏玉米田主要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药后15~30d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95%以上,夏玉米产量比清水对照增加1.9%~4.7%,并且其对夏玉米安全,说明该药剂是防除夏玉米田主要杂草较理想的除草剂,适宜施药期为玉米3~5叶期、杂草2~3叶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为水稻二化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2.2%甲维盐ME10、20、30ga.i./ha,5%氟虫腈SC30ga.i./ha,20%三唑磷EC400ga.i./ha3种药剂5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进行喷药处理。于空白对照区水稻受害症状明显或为害定型后调查水稻枯心率(白穗率)、防治效果及保苗效果等;试验期间观察2.2%甲维盐ME对水稻及有益生物有无药害。【结果】2.2%甲维盐ME防治1代二化螟,药后36d保苗效果达90.0%~100.0%,杀虫效果达92.0%~100.0%;防治2代二化螟,药后30d白穗率控制在0.3%~1.2%,受虫害株率控制在0.2%~1.8%,防效可达85.0%~98.7%。试验期间未发现2.2%甲维盐ME对水稻、有益昆虫、水生生物等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结论】2.2%甲维盐ME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高、持效期长,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推荐以2.2%甲维盐ME15~30ga.i./ha进行喷雾防治,能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且环境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5种常用生物杀虫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虫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生物杀虫剂(藜芦碱、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鱼藤酮、印楝素)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不同药剂浸虫法测定结果表明,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表现出较高的毒力,LC50值为0.667 mg/L,其次是0.3%印楝素乳油,LC50值为1.224 mg/L;5种药剂浸叶法测定结果显示,0.3%印楝素乳油和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的毒力较高,LC50值分别为10.948,11.149 m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较低。0.3%苦参碱水剂和0.3%印楝素乳油是防治中药材黄芪豆蚜较好的生物制剂,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一直都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就显得至关重要。农药是防治农业病虫草害,保证农作物优质、高产、丰收的重要生产资料,是保证农作物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历来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