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43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41篇
  51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对高海拔缺氧条件下肉鸡生产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的影响。27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金霉素(添加剂量为50mg/kg日粮),益生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益生菌(添加剂量为109 CFU/kg日粮)。结果表明,益生菌和抗生素对肉鸡生长前期(1~21日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日粮添加益生菌和抗生素显著提高肉鸡42日龄体重和降低生长后期(22~42日龄)的饲料转化率FCR(P0.05)。相比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添加益生菌显著提高21和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并显著提高42日龄肉鸡肠道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可以提高高海拔缺氧条件下肉鸡肠道中的消化酶活性和改善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22.
自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运行以来,沿线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环境设施明显改善:改变了六安市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提高了旅行的快捷性和舒适度,方便了村民出行;旅游线路质量提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人居环境得以改善。但是,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也存在忽略贫困家庭异质性、贫困农户旅游参与意识弱、旅游扶贫政策信息传播不顺畅、旅游开发的负面效应初显等问题。建议通过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提升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意识、完善旅游扶贫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酸化处理及钙对酸化处理下平邑甜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将平邑甜茶幼苗分2组分别置于pH3,4,5,6(对照)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及3个钙离子浓度梯度(10,20,30mmol·L-1)的pH值为3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于第0,2,3,4天分别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SOD,CAT酶活性在处理的第2天达到最大值,POD酶活性变化不一,pH3与pH4处理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pH5处理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根系线粒体膜通透性、膜电位及细胞色素c/a随着酸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H2O2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低浓度外源钙(10,20mmol·L-1)处理能提高SOD,CAT,POD酶活性并维持一定时间,缓解线粒体各项功能的伤害,抑制H2O2的积累,主要表现在与单独酸处理相比H2O2含量降低了6.78%,13.43%,且20mmol·L-1钙离子缓解效果最好;30mmol·L-1钙离子处理却加剧了酸化伤害,H2O2含量上升了8.96%。酸化处理会对平邑甜茶根系造成伤害而营养液适量加钙可以缓解其伤害。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土壤温度、土壤呼吸、土壤保水量等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选取水力侵蚀极其剧烈的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径流小区的连续监测试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与方差均值比率法相结合,对比分析砒砂岩坡面3种典型自然植被格局(聚集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下的产流产沙特征与坡面微地形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均匀分布格局对减缓水力侵蚀条件下砒砂岩坡面土壤侵蚀强度的效果最明显,与裸坡相比,减流率达到64%,减沙率达到72%,土壤流失量最少,为0.05 kg/m2。径流泥沙量之间存在多项式曲线关系,拟合函数为y=-0.0462X2+0.5355X-0.865,R2=0.736。(2)均匀分布格局的侵蚀区面积最小,为12.28 m2;沉积区面积最大,为3.44 m2,土壤侵蚀强度较其他坡面弱,以轻度侵蚀为主。(3)均匀分布格局的径流泥沙量与平均沉积深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与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603;与泥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71。  相似文献   
26.
选择裸露砒砂岩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径流小区冲刷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3种流量(60,100,200 L/h)与4个坡度(5°,10°,20°,30°)组合冲刷下砒砂岩区坡面细沟形态演变特征及径流侵蚀产沙机制.结果表明:坡面细沟在坡下最先发育,随着冲刷流量和坡面坡度的增大而向上延伸;细沟出现的时间随着坡度的增...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间苯二酚法对琼脂及琼脂糖样品中的3,6-内醚半乳糖的测定方法。实验中,根据间苯二酚试剂与3,6-内醚半乳糖和果糖的浓度在0.25μmol/mL以下时,具有近乎相同的标准比色曲线的原理,分别对测定波长、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和比色时间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用间苯二酚法测定3,6-内醚半乳糖的最佳检测条件为:测定波长554 nm、显色温度80°C、显色时间15 min;在该条件下,对琼脂及琼脂糖样品中的3,6-内醚半乳糖进行测定,方法的相对偏差为0.94%~1.27%,加标回收率为105.4%~111.04%。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28.
利用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测定长白山地区2种典型森林(硬阔叶林和蒙古栎林)土壤在春季解冻期间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转化酶(INV)活性以及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春季冻融过程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季土壤解冻过程中,2种林型上层土壤(0~10cm)URE活性于冻融后期至生长季皆经历了显著降低而后逐渐升高的过程,其下层土壤(10~20cm)URE活性动态变化与上层土壤保持一致。2种林型土壤CAT活性变化各异,硬阔叶林下层土壤(10~20cm)CAT活性与上层土壤(0~10cm)变化特征相反,即大多时期硬阔叶林上层土壤CAT活性升高时下层土壤却表现出降低趋势。在土壤冻结期2种林型土壤INV活性依然相对较高,且上、下层土壤INV活性均于冻融中后期达到最小值。2种林型土壤MBC和MBN含量在冻融期出现多次高峰,其值大于或接近生长季。这说明土壤解冻过程中2种林型的3种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可保持较高水平,且受春季冻融过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9.
就延安苹果园土壤现状进行了总结,对近年来土壤改良过程中存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当地农民进行土壤改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以家蚕为模式生物,研究了2种不同粒径的银纳米颗粒[Ag NPs,直径分别为(23.2±2.8)nm和(47.6±5.2) nm,分别记为Ag NPs-23.2 nm及Ag NPs-47.6 nm]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在家蚕5龄的第3天,将不同浓度的Ag NPs(60μg/头、120μg/头、180μg/头)通过腹足注射的方式导入家蚕体内,分别于注射后24、48、72 h解剖家蚕,获得家蚕血液、丝腺和中肠,同时收集蚕砂,结茧后收集蚕丝,然后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各组织及蚕砂、蚕丝中Ag的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A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120μg/头Ag NPs注射24 h后,血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23.87±3.00)μg/mL(Ag NPs-23.2 nm)、6.54±0.33μg/mL(Ag NPs-47.6 nm),中肠对应的Ag浓度分别为(200.34±12.11)μg/g(Ag NPs-23.2 nm)、(20.12±1.60)μg/g(Ag NPs-47.6 nm)。血液中Ag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中肠中Ag的浓度则持续升高;蚕砂中Ag浓度也随时间而降低。由此可见,注射进入血液中的Ag NPs会向中肠转运,再通过代谢进入蚕砂而被排出体外。小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家蚕吸收并在体内富集,而大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代谢进入蚕砂。通过对不同粒径Ag NPs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的研究,可为Ag NPs的毒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