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95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45篇
  40篇
综合类   417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鸡腿菇栽培中鸡爪菌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好 ,是一种食、药用菌 ,该菌适应性强能够利用多种原料进行栽培 ,栽培方法简单易行 ,成本低 ;生产周期短 ,产量高 ,经济效益好。但是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栽培 ,发现有一种形似“鸡爪”的杂菌对鸡腿菇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 ,浸染的菇场大量减产 ,有许多地方甚至绝收 ,使菇农损失惨重。“鸡爪菌”学名叫叉状炭角菌 ,其子实体形状似“鸡爪”而得名 ,子实体初期为浅褐色或棕红色 ,内部白色木质化、有异味。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栽培试验 ,总结出了一套鸡腿菇种植全过程中对鸡爪菌的综合防治新技术 ,与广大菇农交流、探…  相似文献   
932.
李芳  霍达  王进  徐嘉娟  朱亚艳  杨冰  许杰  罗扬 《种子》2021,(4):109-114
运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南红山茶8个天然居群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红山茶种实各性状的均值在居群间无明显规律,P8居群种实最大,P 5居群种实最小.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在13.21%~51.03%之间,果横径最低(13....  相似文献   
933.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富集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中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檀香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干燥状态下,从檀香中共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烯烃类(91.15%)、烷烃类(3.00%)、醇类(2.56%)、酯类(2.19%)、酮类(0.55%)、醛类(0.41%)、杂环类(0.14%)。该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少、易操作、快速鉴定香气成分且灵敏度高等优点,能有效分离测定出檀香中挥发性成分,实现对不同檀香品种的快速鉴别,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34.
为探究饲料添加剂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中镉的检测方法。研究分组如下,国标组:分别采用饲料添加剂硫酸铜(GB/T34459-2017)和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铜(GB/T21696-2008)方法检测;改进组:改进样品前处理方法,样品用硝酸溶解、赶酸后,1 mol·L-1盐酸定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研究发现,国标组: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无法萃取分离,测试样液降到5 mL仍然不能分离。改进组:分析纯硫酸铜中镉含量为9.43 mg·kg-1,加标回收率99%。饲料添加剂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中未检出镉,加标回收率97.68%和94.63%。改进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的国家标准方法后,适宜检测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中镉,且精确度、准确度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35.
运用MiSeq测序技术比较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BPH)、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én,SBPH)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WBPH)体内中肠细菌群落结构的异同。结果显示:3种飞虱共获得可用于分析的有效序列3.44×105条,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3%水平和6%水平分别获得76、103、61和49、68、42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灰飞虱体内约90%的中肠细菌属于F-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Arsenophonus是褐飞虱体内的优势菌,约占总量的70%;在白背飞虱中Halomonas、CandidatusCardinium和Arsenophonus三种菌含量都比较高,分别占35%、20%和15%。虽然3种飞虱从共同的祖先分化,但其中肠内细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36.
有报道证实,缺失重要功能基因EP152R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不能有效复制。为了筛选靶向ASFV EP152R基因的小向导RNA (sgRNA),分析EP152R基因对ASF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簇状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 (CRISPR-Cas9)核酸酶系统(CCTop)并利用猪的基因组作为脱靶对象设计并筛选靶向ASFV EP152R基因(72387nt~72845nt)的sg RNA,并采用非随机整合报告系统(TIDE)计算各对sg RNA的编辑效率确定最佳sg RNA。结果显示,筛选了5对靶向敲除ASFV EP152R基因的sg RNA,其中3对sg RNA对EP152R基因的编辑效率达30%~42%,另外两对sg RNA的编辑效率低于10%。将筛选的3对sg RNA退火后分别克隆至p-LentiCRISPRv2载体中,构建3个重组慢病毒质粒p-LentiCRISPRv2-gREP152R-1/2/3,并采用菌液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与2个辅助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72 h后获得各慢病毒并分别感染野猪肺细胞(WSL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表达各s...  相似文献   
937.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免疫机制研究方面具有突出贡献。随着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成为新一代快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该技术利用每个B细胞仅可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的特性,直接筛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对其表达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基因进行克隆和体外表达,从而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相较传统抗体制备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产量高等优点,且表达的抗体具有天然构象,不仅可用于病原微生物相关抗原的抗体开发、病毒跨种传播机制等研究,还在抗肿瘤治疗、抗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过程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于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938.
为探究不同玉米品种茎秆穗下各节间性状随节位和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2018—2019年,以‘京农科728’(机械粒收品种)、‘郑单958’(普通品种)和‘先玉335’(普通品种)为材料,分析从玉米吐丝至生理成熟后4周各节间形态、干物质含量、含水率和髓变白面积占比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节位上升,节间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一般第6或第7节间最长;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节间单位体积干重呈“先减小后稍增大”的趋势,第5—7节间最小;基部第2或第3节间的含水率最大,向上节间含水率逐渐减小;节间髓变白面积占比逐渐增大。吐丝至生理成熟后4周,节间单位体积干重随生育进程的变化受环境、品种影响较大,2018年3个品种灌浆后期的节间单位体积干重大幅度增加,2019年仅‘京农科728’和‘郑单958’灌浆中后期增大,其他品种和时期变化不大。各节间的含水率在灌浆前期无显著变化,灌浆中期至生理成熟后4周不断减小,‘京农科728’节间含水率降低主要在灌浆中期和后期,‘郑单958’节间含水率降低主要在灌浆后期,‘先玉335’主要在灌浆后期和生理成熟后第2—4周。髓变白面积占比随生育进程推进逐渐增大,但其变化受环境影...  相似文献   
939.
本研究旨在优选附子的蒸制及干燥工艺。以效/毒比、外观性状和水溶性浸出物的综合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蒸制时间、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对蒸制及干燥结果的影响,优选最佳蒸制及干燥工艺并进行验证。响应面最优工艺为:蒸制时间为4 h、干燥时间为90 min、干燥温度为105℃。优选的附子蒸制及干燥工艺稳定可靠,为陕产附子的进一步炮制研究及临床用药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0.
李月  冯彪  陈林  梅浩  李芳 《江西农业学报》2022,34(3):104-110
将秸秆和木本泥炭作为载体,分别与3种腐生真菌配合制成微生物菌剂,并施入红壤,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不同菌剂处理对玉米抽雄期土壤和植物样品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中施用以木本泥炭为载体的真菌制剂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以秸秆为载体的菌剂;在3种腐生真菌中,木霉菌(Trichoderma sp.)对玉米植株的促生效果优于黄篮状菌(Talaromyces flavus)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并且木霉菌的添加显著促进了土壤中秸秆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