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5篇
林业   4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正现代甜樱桃栽培,是针对有限的土地、生产者老龄化与人身安全、小型机械化作业等问题,而采取的密植集约化栽培,是当今世界甜樱桃栽培发展的方向。改大冠稀植为小冠密植,不仅能实现早结果、早丰产,而且树冠矮小,管理方便,省力又安全。国内外生产应用证实,采用矮砧密植栽培,虽然早产、早丰性好,但树体易早衰、果个小;乔砧樱桃树体强劲,不易早衰,通过密植栽培和采取有效的农艺措施,也能实现早产、早丰,且果个大,卖价高。  相似文献   
52.
<正>近几年,农业部大力倡导和扶持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扶持措施。2016年9月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  相似文献   
53.
为了探究‘风味玫瑰’自然结果率偏低的原因,运用花部形态、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花粉-胚珠比(P/O)以及人工授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风味玫瑰’生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1)‘风味玫瑰’的花有两种类型,一种花柱高于雄蕊,另一种花柱萎缩,很短;(2)花粉活力持续3d,柱头可授性持续5d,主要访花昆虫为蜂类;(3)平均单花花粉量/单花胚珠数(P/O)值为(605.7±25.1);(4)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可达30.19%,自花授粉坐果率为7.8%,明显比异花授粉坐果率低,表明‘风味玫瑰’交配系统类型是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研究结果认为,传粉效率低是其自然结果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55.
<正>近几年,我国自主育成和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大樱桃品种已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现介绍3个表现较好的品种。1福晨烟台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通过杂交育种选出的极早熟、大果型、红色、异花结实优良大樱桃品种。亲本为萨米脱和红灯,201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树势中庸,树姿开张,具有良好的早果性,当年生枝条基部易形成腋花芽,苗木定植后第2年开花株率高达72%,第3年开花株率  相似文献   
56.
 ‘味帝’是通过国家‘948’项目引进后筛选出的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果实成熟期6月上旬至6月中旬。果肉鲜红, 质细, 汁多, 可食率高。风味独特, 极甜, 香气浓郁, 爽口, 品质佳。平均单果质量106 g, 最大15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 ~19%。丰产, 产量可达37.5 t/ hm2。  相似文献   
57.
杏李新品种‘恐龙蛋’是由李和杏通过复杂的杂交过程,即进行多代杂交后获得的果品种类。果实具特有的浓郁香味,含糖量高于杏或李,是市场前景较好的新型水果品种。作者2000年开始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的引种栽培与示范工作,从中优选并定名,该品种2003年12月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58.
杏李产区病虫害发生危害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国内杏李杂交品种普遍存在果实小、风味品质差等缺点,经济效益低,开发潜力不大,而美国杏李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结果早、果大、高产稳产、果实口感好、营养成分丰富、耐贮藏、经济价值高等优良特性,深受消费者欢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于2001年2月从美国引进杏李种间杂  相似文献   
59.
为了进一步认识桉树对低温的生理反应和耐寒机制,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耐寒桉树的选择育种等目的,根据前人作出的关于桉树耐寒的结论,从氧伤害抵制机制出发,选择耐寒性不同的桉树进行培育和定点定期的采样,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它们的SOD活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桉树的耐寒性与其SOD的活性有关系,耐寒性强的桉树的SOD对低温反应能力比耐寒性弱的敏感,SOD的活性在年周期内是不断变化的.在桉树本身正常代谢受到干扰时,其SOD的活性才开始明显增强.SOD的活性是桉树本身遗传因子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0.
连续4年对幼龄兰考泡桐胶合板材林进行营养补给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造林后前二年营养补给对泡桐生长无明显促进效应,第三年采用N100P25A30进行营养补给,对泡桐胸径、胸高断面积和材积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分别提高6.10%,12.72%,13.34%,而对高生长无显著效应.其效应主因子为磷肥,次因子依次为氮磷交互、深度和氮肥,最佳营养补给组合为N100P25A40采用N100P25A30进行营养补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其内部收益率可达15.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