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冬枣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丝小枣归圃苗作砧木,0.5-1.0cm粗的冬枣发育枝作接穗。4月底至5月初插接,接后加强管理,嫁接苗当年平均高80cm以上,嫁接部位平均粗度1.10cm。  相似文献   
22.
泛玉6号是河南黄泛区农场地神种业农科所以自选系改478为母本,DS01为父本选育紧凑型高产中早熟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在2004~2006年各地、各级试验和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性好,果穗均匀,秃尖小,多抗,活秆成熟。需≥10℃积温2500℃·d,夏播生育期95天,春播生育期120天,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667m2,适宜种植区域黄淮海夏玉米和东北春播区种植。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宁夏麦区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拓宽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及挖掘育种骨干亲本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来源于国内外的251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及聚类分析,并计算Shannon-Wien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隶属函数值,对供试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51份小麦种质的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5.01%~37.01%,9个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2.05%~12.56%;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7~2.30,平均为2.27。10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9个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51份小麦种质分为六大类群,类群Ⅰ~Ⅵ包括材料数分别为35、40、53、55、40和28份,其中,类群Ⅰ的平均出粉率(69.58%)和容重(797.74 g/L)均最高;类群Ⅱ的平均穗长(10.00 cm)、结实数(18.18个)、穗粒数(54.07粒)、穗粒重(2.30 g)、吸水率(62.82%)和硬度指数(72.59)均最高;类群Ⅲ的平均株高最矮(73.53 cm);类群Ⅳ的平均穗下茎长(41.94 cm)和湿面筋含量(33.95%)均最高,水分含量最低(11.76%);类群Ⅴ的平均千粒重(40.92 g)、经济系数(0.43)和降落值(356.74 s)均最高;类群Ⅵ的平均分蘖数(4.96个)、小穗数(19.01个)、粗蛋白含量(16.10%)和沉降值(43.12 mL)均最高,表明各类群中含不同的优异性状。基于隶属函数值可把251份小麦种质资源分为163个等次,其中,黄-3、甘育4号、鉴076、M6445、宁春55号、陇春34号、ND646、宁春40号、济麦20号、陇春39号、宁春33号、郑麦1308、甘春24号、陇春29号、陇春23号、掖丰315和武春4号等17份种质排名前12名。【结论】251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评价优异的17份种质资源可用于宁夏小麦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间杂交F2:5家系的籽粒品质性状及其重要QTL,为宁夏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优异资源。【方法】以主要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及其杂交的248个F2:5家系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等方法对12个籽粒品质性状及其重要QTL进行研究。【结果】12个籽粒品质性状在F2:5家系中均出现明显分离,其中,水分含量、吸水率、沉降值、稳定时间和硬度指数的群体平均值均超过高亲亲本,超高亲比例为59.27%~92.74%;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和形成时间的群体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超中亲比例为42.34%~50.81%,超高亲比例为12.50%~27.42%;降落值、拉伸面积和容重的群体平均值均低于低亲亲本,超中亲比例为1.61%~33.87%,超高亲比例为1.61%~31.05%。基于籽粒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在欧氏距离为13时,可将248个家系分为六大类群,其中,类群Ⅱ平均湿面筋含量(32.16%)和降落值(363.55 s)最高,类群Ⅲ平均粗蛋白含量(14.89%)、吸水率(62.88%)、拉伸面积(152.28 cm2)、容重(779.20 g/L)、形成时间(4.15 min)和硬度指数(69.93)均居首位,类群Ⅴ平均水分含量最低(11.68%)、稳定时间最长(13.16 min),类群Ⅵ平均出粉率(68.86%)和沉降值(41.31 mL)最高。利用69个SSR分子标记构成的39个区间共检测到68个籽粒品质性状QTL,其中,与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吸水率、降落值、沉降值、拉伸面积、容重、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硬度指数相关的QTL数量分别有5、2、4、9、2、12、4、4、1、9、9和7个,分布在1A~7A、1B、2B、3B、6B、1D、2D、3D、6D和7D共16条染色体上,LOD值最大为3.03,表型贡献率为3.17%~43.81%,加性效应为-14.8275~15.3442,同时,1A、2A、4A、7A、2B、3B、6B、1D、2D、3D、6D和7D染色体上检测到多个籽粒品质性状QTL,表明这12条染色体存在QTL富集区。【结论】小麦的大部分品质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间杂交F2:5家系中出现了较多超亲类型,其中类群Ⅲ为籽粒品质性状的最优类群。检测到的68个籽粒品质性状QTL可选择性地用于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25.
作为饲料原料中非淀粉多糖的主要成分,戊聚糖是畜禽饲料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也是评价植物性原料饲用性能及酶作用效果的主要指标。为了促进非常规原料及戊聚糖酶的科学使用,作者对可用于饲料工业领域的戊聚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戊聚糖的理化性质、分布特点、测定方法、抗营养作用及酶解性质。  相似文献   
26.
发芽小麦戊聚糖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发芽小麦的饲用性能,采用地衣酚-盐酸法测定了正常小麦与发芽小麦所含戊聚糖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小麦与发芽小麦的总戊聚糖含量分别为4.59%和4.47%,小麦发芽后其总戊聚糖含量略有下降(P0.05);正常小麦与发芽小麦的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分别为0.48%和1.43%,小麦发芽后其可溶性戊聚糖含量显著升高近2倍(P0.01)。  相似文献   
27.
豫东南玉米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锌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氮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锌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磷肥、钾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不显著;并建立了产量回归模型,获得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即666.7m2种植6 000株、施用尿素30 kg、过磷酸钙0 kg、氯化钾25 kg、硫酸锌4 kg。表明,在高产栽培中,密度仍是制约玉米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尿素的施用量已基本达到玉米生育期的需要,要减少过磷酸钙的施入,增加钾肥和锌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8.
为适应宁夏回族自治区小麦绿色优质高效品种选育和产业提质增效的需求,以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后代的248个F2∶5家系为材料,对其进行遗传图谱构建与籽粒蛋白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小麦蛋白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育种中间材料和QTL。结果表明:用197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构建了包括小麦21条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 342.6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89 cM;蛋白质性状在F2∶5家系出现较大分离,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14.49%、30.96%)介于双亲该性状之间,稳定时间的群体平均值(10.86 min)均超过高亲;粗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的超中亲比例分别达50.81%、77.82%、50.00%,超高亲比例分别达21.77%、59.27%、22.98%;籽粒蛋白质性状3个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22个标记共检测到36个籽粒蛋白质QTL,分别为14个粗蛋白质含量QTL、6个稳定时间QTL和16个湿面筋含量QTL,涉及1A、2A、3A、5A、7A、1B、2B、6B、1D、2D、3D、4D、5D、6D、7D等15条染色体,36个QTL的连锁系数(LOD值)最大为14.9,表型贡献率为3%~6%,加性效应为-1.71~1.17,有11个标记所在的位点存在籽粒蛋白质性状QTL富集区。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为分析饲料原料对酶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实验室评价方法研究了饲料原料与固态木聚糖酶混合前后的热稳定性能差异。结果表明:95℃环境下木聚糖酶A、B酶活损失率均在30%以上,固态原料对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能没有显著影响,液态原料对木聚糖酶在高温、湿热环境下的热稳定性能均有明显改善,可使酶活损失率降低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尿素和两种复合肥不同追肥时期不同追肥量的研究表明:三种肥料中,以控释性复合肥效果最明显,在玉米播后45d1次追施690kg/hm^2,能明显促进生殖生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增加穗长、穗粒数和出籽率,增加千粒重,增产26.40%,达极显著水平,增加效益2556.70元/hm^2;其次为绿源复合肥555kg/hm^2,增产12.30%~14.77%;尿素效果最差。2次追肥与1次追肥相比,虽然能促进营养生长,增加千粒重,但并不能增产,与1次追肥相比,减产2.14%~8.40%,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