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9篇
  18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胡萝卜片微波-热风滚动床干燥物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微波干燥果蔬的物料特性,通过搭建的微波-热风滚动床干燥(Microwave-hot-airflow rolling drying,MARD)试验台,研究了胡萝卜片在MARD不同干燥阶段的热像变化,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is and imaging,NMR/MRI)研究了胡萝卜片在MARD不同干燥阶段水分状态和水分分布,试验还测得在对应干燥阶段胡萝卜片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因子ε″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物料的脱水过程和干燥品质发现,MARD过程干燥速度逐渐降低,物料温度分布均匀,随着干燥进行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 NMR波谱下的水分信号量逐渐降低且主峰向左移,水分的活跃程度降低; MRI信号显示,MARD干燥过程中水分分布均匀;随着MARD进行,物料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因子ε″显著降低,边缘部位介电损耗比心部低,随着干燥的进行,这种差别逐渐减小,说明由介电特性差异导致的微波干燥不均的影响在MARD过程中减弱。  相似文献   
32.
秸秆旋埋还田后空间分布效果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统旋耕机(TR)、秸秆旋埋还田机(SR)和深松+秸秆旋埋还田机(SSR)进行了秸秆还田离散元仿真和田间试验对比。通过设计的秸秆三维坐标测量装置对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坐标进行了测量,并在三维绘图软件中还原了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状态,及秸秆在三维图中量化及可视化显示。对取样立方体进行分层、横向及纵向划分等探究了秸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及水平分布的均匀性。利用离散元软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并与田间试验设定了相同的作业参数,在仿真作业完成后,通过设置不同尺寸的Geometry Bin计算区域内秸秆数量,并分别对应实际田间作业的分层、横向和纵向划分。在分层处理中,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SR和SSR埋入土壤中的秸秆量都明显大于TR,尤其是埋入土壤下层的秸秆量均是TR的数倍。TR、SR和SSR作业后各层秸秆占比仿真值和实测值的变异系数均呈递减趋势,其中SSR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28. 8%和28. 7%。3种耕作装备下仿真值与实测值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平均误差为9. 6%。横向和纵向划分中,TR、SR和SSR的各区域秸秆占比仿真值和实测值的变异系数无绝对规律,SSR的变异系数均最小。离散元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SSR秸秆还田后,秸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均匀性均最优。离散元仿真较好地拟合了实际田间作业后秸秆的空间分布状态,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33.
蒸汽爆破过程麦秆木质纤维素的转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低压蒸汽爆破技术处理小麦秸秆木质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蒸汽爆破过程汽爆压力、液固比、物料粒度、维压时间对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木质素的降解率达到22.67%。设计L9(34)正交试验,上述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汽爆压力>液固比>维压时间>物料粒度,优化条件为汽爆压力0.6 MPa,液固比为20︰1,维压时间为30 min,物料粒度为20~60目,且对优化结果进一步验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汽爆后麦秆木质素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扫描电镜观察,麦秆的纤维束受到了破坏,发生了断裂,且出现了多孔的结构。  相似文献   
34.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育种的主流趋势和必然选择。为促进作物育种信息化建设,从种质资源管理、数据采集、系谱分析、试验设计、参试进程管理、遗传解析和生理学解析、品种产业化推广等方面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在育种中的应用。指出了信息化育种实施步骤和要点,以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为例,规划了软件应用、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硬件更新、信息共享等实施信息化育种的重点步骤。认为信息化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被育种家广泛接受、技术有待完善和数据共享存在障碍等3个方面,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TMR机械及相关技术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TMR(全混合日粮)技术简介 TMR技术是根据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和各种添加剂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和成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进行饲喂的饲养技术。该技术可以针对大小奶牛群在恰当的阶段,都能够采食适量的平衡的营养,以达到最高的产量、最佳的繁殖率和最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36.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校园总体景观、建筑、植物配置和园林小品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为未来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借鉴。分析结果表明:校园景观总体上给人优美感,但是文化性较弱,不能体现校园文化;建筑空间布局比较合理,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特别是与植物的搭配,建筑周围没有一定的郁闭度达不到障景的作用;植物种类偏少,没有做到不同季节营造不同的景观,同时植物彩色树种比较单一,也缺乏树种色彩之间的搭配,一年四季主要以绿色为主;小品与环境的搭配比较协调统一,符合美学功能,外型美观最差,还需在雕塑、休闲景点处追求协调的同时注重点景自身的美观。植物景观在校园的整体景观效果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而小品景观重要性最弱。  相似文献   
37.
对玉米应力裂纹分形分析表明,裂纹具有近似的自相似性,即分形特征,因此,可以用分形理论进行研究。建立了应力裂纹4种扩展机制的分形模型,给出了生成元维数,并进行了应力裂纹扩展的动力学分析,表明裂纹沿晶扩展需要的扩展力最小,分叉扩展需要的扩展力最大。  相似文献   
38.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害虫。为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防治新手段,本文对10种中草药提取物触杀活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种中草药提取物中,苦杏仁杀虫活性最高,药后7 d棉铃虫、绿盲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4%和100%。发现苦杏仁粗提物经不同溶剂萃取后发现,氯仿萃取时析出物对绿盲蝽触杀活性最高,药后7 d校正死亡率可达96.9%。硅胶柱分离结果表明,流分L36-48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药后7 d校正死亡率为84.7%。本研究评价了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铃虫和绿盲蝽的触杀活性,并对苦杏仁有效成分开展了初步的分离鉴定,以期为两种害虫高效安全的新型药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探讨叶面喷施硒肥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提供理论依据。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选用氨基酸富硒肥为硒源,设置0、10、20、30、40、50 mg/L等6个硒质量浓度水平,于果实膨大期即落花后15 d喷施叶片,15 d后再喷施1次。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递增。叶面施硒可显著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50 mg/L>40 mg/L>30 mg/L>20 mg/L>10 mg/L>0 mg/L。综合分析认为,避雨栽培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时,于果实膨大期,在叶面喷施2次50 mg/L的氨基酸富硒肥‘,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含硒量及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在黑比诺葡萄生长过程中化肥减量配施不同用量微生物菌肥的可行性,明确适宜的化肥减量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化肥减量配施不同用量微生物菌肥处理(T1处理:90%化肥+10%微生物菌肥;T2处理:80%化肥+20%微生物菌肥;T3处理:70%化肥+30%微生物菌肥;T4处理:60%化肥+40%微生物菌肥;T5处理:50%化肥+50%微生物菌肥)对黑比诺葡萄生长、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100%化肥,CK)相比,60%化肥+40%微生物菌肥处理(T4处理)黑比诺葡萄的叶面积增加了22.13%,SPAD值提高了69.3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花青素含量、总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31.49%、17.12%、90.15%、11.76%、20.13%;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0.94%、40.09%、37.44%;土壤中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9.63%、134.24%。综上,化肥减量配施不同用量微生物菌肥可实现黑比诺葡萄品质的提升,并可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以化肥减量40%配施40%微生物菌肥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