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岩白菜内酯对柑桔7种病原菌的抑制活性,通过显微观察和生长量测定研究了岩白菜内酯抑制柑橘炭疽病菌的机理并进行了果实贮藏实验。结果表明,岩白菜内酯能够抑制7种病原菌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增大,呈现正相关变化,其中对柑桔青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3996 mg/L。岩白菜内酯处理的柑桔炭疽菌菌丝隔膜大部分消失,仅极少数存在隔膜,菌丝扭曲畸形,两侧菌丝壁粗糙、不对称。分生孢子油胞消失。岩白菜内酯浓度在20礸/mL时对柑桔炭疽菌菌丝生长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见表2图3)。第3d时对照菌丝干重为0.4415g,而岩白菜内酯处理的菌丝干重为0.1612g,抑制率达到61.74%。随后几天岩白菜内酯的抑制作用减弱,抑制效率明显降低,在第6d抑制率仅为2.31%。在果实贮藏试验中,岩白菜提取物的浓度越高对柑桔贮藏病害的抑制效果越好。0.006g/mL岩白菜粗提物对青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表明岩白菜内酯在柑桔病原真菌室内毒力测定及在果实贮藏试验中都表现出很好的抑菌作用,因此对岩白菜内酯抑菌机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研究将为岩白菜内酯类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利用NCBI和Phytozome数据库进行GmIDD基因的同源基因检索,获取该基因在大豆不同染色体中5个拷贝的序列信息。通过对功能结构域的分析结果显示GmIDD基因5个拷贝均含有2个C2H2型(72~92 aa、114~142 aa)、2个C2HC型(149~169 aa、176~195 aa)锌指结构域。GmIDD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227 bp,编码40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mIDD基因5个拷贝中除了Glyma.14g10940和Glyma.17G228000外,其它IDD蛋白间进化距离较远,表明不同大豆IDD基因在功能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长短日照处理下GmIDD表达量的分析结果显示GmIDD基因受短日照诱导表达,因此推测GmIDD可能参与大豆开花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54.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受根结线虫为害的大蒜根须组织研磨液中筛选对根结线虫有明显抑杀效果的内生生防细菌。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中,菌株S1-1对根结线法的杀线虫由活性为90.8%。通过盆栽试验验证生防菌株的防效,菌株S1-1防效为74.86%。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S1-1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55.
山东省蔬菜病虫害发生防控新形势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山东省蔬菜病虫害发生呈现面广量大、种类繁多、多发混发、为害隐蔽、土传及生理性病害不断上升、新病虫害不断增加等特点,而蔬菜病虫害防控面临着技术研究滞后、绿色防控覆盖率低、用药量总体偏高等困境。为此,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凝聚和发挥"一主多元"体系力量,全面开展依法"治病治虫",深入推进实施绿色防控,强化宣传培训,培育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品牌,全面提升山东省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56.
‘黄金蜜’是从‘红地球’ב香妃’的杂交后代中选出的欧亚种早熟鲜食葡萄新品种。果穗大,平均单穗质量703.5 g。果粒近圆形,黄绿色至金黄色,平均单粒质量9.5 g;果肉硬脆,有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可滴定酸含量0.58%。耐贮运,挂树期长。早果性强,果实生育期短。丰产性好,产量26.3 t·hm-2。在京津冀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露地和设施栽培,在南方多雨地区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57.
以整个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作物的气候变化适应度模型,通过数理统计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自1960—2011年来,区域冬、春小麦对水分、温度、光照的适应度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了适应度分区。结果表明:区域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综合适应度达到了较强适应水平,有减小趋势;除返青—拔节期在中度适应水平外,其他生育期均为较强适应水平。春小麦全生育期的综合适应达到较强适应水平,有升高趋势;灌浆—成熟期最大,达到了较强适应水平;播种—出苗期最小,只达到中度适应水平。区域综合适应度由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且与水分适应度分布的相关性最大,与温度适应度的相关性相对较小,与日照适应度的空间分布呈负相关;其倾向率在西部、西北和东北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南部和东南部呈减少趋势。冬小麦在返青—拔节期,春小麦在播种—出苗期需要加强人工管理,以增强其适应度;且气候变化对北部的春麦种植较为有利,而对南部的冬麦种植不利。  相似文献   
58.
59.
大豆GmGBP1基因启动子的光周期响应元件TCT-motif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mGBP1基因的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SNP-796与生育期密切相关,SNP-796G为缩短大豆生育期的优异等位基因。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发现,等位基因SNP-796 G→A变异会导致TCT-motif光效应元件的变异。将包括SNP-796位点的GmGBP1基因的启动子片段与Luciferase报告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结合烟草叶片中的农杆菌瞬时表达试验,分析了该启动子中TCT-motif顺式作用元件的功能。结果显示,TCT-motif受短日照条件诱导,引起Luciferase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在短日照条件下,TCT-motif可能通过增加GmGBP1基因mRNA的表达量,从而缩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