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的环境也日益恶化,节能环保意识逐渐盛行。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根据配电网的运行特点,推出了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对于提高配电系统的电压,减小网损、变损,提高配电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对无功补偿的概念介绍,后对如何加强无功补偿设备运行管理进行了些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辽宁省白头翁菌核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于2011—2013年对该省3个白头翁种植基地进行菌核病调查,并采用平板培养法和离体接种法对白头翁菌核病菌Sclerotinia nivalis Saito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白头翁菌核病在各种植基地发生程度不一,抚顺市白头翁发病较重,2013年一般地块病株率为0~37.1%,重者达60.4%,本溪市和沈阳市发病相对较轻,病株率分别为1.3%~10.0%和0~3.0%;随着白头翁栽培年限的增加,菌核病危害逐渐加重,1~4年生白头翁的病株率分别为0、12.3%、37.1%和60.4%;坡地沿山体横垄栽植较纵垄栽植发病重。白头翁菌核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核形成数分别为10.4 mm/d和101.0个/皿;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和15℃,最适pH均为6;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利于菌丝生长,光照条件下菌核形成最多;碳、氮源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较大,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以尿素作氮源抑制该菌生长。伤口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刺伤接种较未刺伤接种发病早,接种3 d后开始发病,6 d后即达高峰期。  相似文献   
23.
不同处理方法对解除珊瑚菜种子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低温和变温层积条件下,GA3和6-BA溶液的不同浓度组合对解除北沙参种子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温层积条件下,100 mg/L 6-BA溶液可显著促进北沙参种子萌发,在第90 d时发芽率达到最高为63.3%.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在变温条件下赤霉素(GA3)对辽东楤木(Araliaelata)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部分信号物质变化的影响。方法是将辽东楤木种子在200mg/kg的GA3水溶液中浸泡12h,然后在高温(18 ̄20℃12h)和低温(0 ̄4℃12h)下进行变温层积处理60d。结果表明:在层积过程中,赤霉素(GA3)和钙调素(CaM)含量分别出现两次峰值,而脱落酸(ABA)含量一直很低,并在第12d降到最低点,此外,NADK激酶和质膜Ca2 -ATPase活性酶在种子开始裂口期,分别出现先升高后降低和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
为发掘与小麦穗部性状相关的QTL,利用普通小麦BS366与白玉149杂交组合培育的73个DH群体为材料,构建了一套包含232个杂交组合的小麦永久F_2群体,基于90K SNP芯片标记构建了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该图谱对2个环境下的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QTL定位。结果发现,所构建的图谱总长19 533 cM,含有8 726个SNP标记,平均标记距离为2.24cM。结合群体基因分型结果,8 726个SNP标记合并为3 078个BIN标记,其中A基因组有1 283个(41.7%),B基因组有1 188个(38.6%),D基因组仅有607个(19.7%);共检测到96个QTL,分布在除3B和6B以外的19条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QTL分别有20、59、6和11个,单一QTL可解释0.15%~12.34%的表型变异。51个QTL加性效应为正值,表明其加性效应来自于母本BS366;45个QTL加性效应为负值,表明其加性效应来自于父本白玉149。23个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大于5%,为主效QTL。  相似文献   
26.
为探索新的水稻节水栽培模式,友谊农场2012年在第五管理区二站进行了水稻直播覆膜滴灌栽培试验,试验证明此栽培技术在效益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具有节能高效、省时省工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7.
“渝峰”牌有机叶面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进行渝峰99植保水稻专用水溶性有机肥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渝峰99植保对水稻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对提高水稻抗病性表现出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醇溶蛋白法和SSR标记法检测小麦种子纯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SSR标记法和醇溶蛋白法检测小麦种子纯度的准确度,以参加冬小麦区域试验的8个品系为试材,利用SSR标记法和醇溶蛋白法分别检测8个品系中的杂株,以田间表型鉴定结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800个单株(每个品系取100个单株)中,醇溶蛋白法和SSR标记法分别检出44和55个杂株,田间表型鉴定出49个杂株.这49个杂株中,有41株同时被SSR标记法和醇溶蛋白法鉴定出来,另有8株仅被SSR标记法鉴定出来.证明SSR标记法检测小麦种子纯度较醇溶蛋白法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9.
为了筛选光温敏雄性不育系(PTGMS)小麦穗部的EST-SSR 分子标记,探讨其EST-SSR标记用于小麦品种遗传差异研究的可行性,用SSRSCAN软件对PTGMS小麦穗部的3 264条EST序列进行SSR 位点查找,结果得到108条含有SSR标记的序列。设计64对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结果显示,64对引物中有41对能在42个小麦品种中扩出PCR条带,有多态性条带的为36对,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2个小麦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0.87之间,3个PTGMS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系数。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人参单一基因(unigene)序列,研究人参转录区SSR的分布特征;开发单一基因微卫星(UGMS)标记,并比较人参UGMS与基因组SSR标记(G-SSR)在分布频率、多态性及通用性等方面的不同,为人参等五加科药用植物的鉴定、遗传图谱的建立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NCBI公共数据库的7 649条人参EST序列,筛选出含有SSR的单一基因序列,并分析人参SSR的分布;根据这些序列以及包含SSR的人参基因组序列合成的引物扩增人参不同品种和其它五加科植物。【结果】检测到总长度为2.72 Mb的4 869个单一基因。其中,488个单一基因分布有724个SSR,占人参EST的10.02%,SSR的分布密度为3.75 Kb。一至三核苷酸重复分布频率分别为29.28%、48.06%和19.06%。非编码区和编码区重复序列分别以AT/TA和AAG/CTT为主。在合成的100对UGMS和44对G-SSR引物中,分别有86和44对能够扩增出人参的PCR产物,其多态率分别为42.0%和43.2%。人参UGMS对五加科西洋参、三七和刺五加植物的通用性分别为100%、87.2%和75.6%;G-SSR分别为95.5%、72.7%和40.9%。【结论】人参基因中SSR发生频率较高,并以二核苷酸重复为主。不同基因区域内的SSR分布具有非随机性。UGMS在揭示种内多态性方面不及G-SSR,但具有较高的种间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