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5篇 |
畜牧兽医 | 127篇 |
植物保护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0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评价建立的口蹄疫固相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olid phase competition ELISA,SPC-ELISA)方法与传统的中和试验(VNT)和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iquid phase block ELISA,LPB-ELISA)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野外采集的不同种类的猪、牛和牦牛共94份血清样品分别进行O型口蹄疫病毒SPC-ELISA、LPB-ELISA和VNT检测,并分别比较3种方法的符合率和阳性检出率。结果表明,建立的O型口蹄疫病毒SPC-ELISA方法与VNT 具有很好的符合率,达88.3%,其中,猪和牦牛血清符合率高达90%和89.5%,阳性检出率为91.2%比LPB-ELISA更符合VNT,因此建立的SPC-ELISA方法比LPB-ELISA方法更符合VNT。 相似文献
132.
蓝舌病是由环状病毒属(Orbivirus)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引起牛、羊及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自1905年在南非首次报道了蓝舌病以来,世界上许多地区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979年我国首次在云南发现并相应分离到蓝舌病病毒,随后在湖北、安徽、四川、山西、广西等省发现该病,从而确定本病在国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3.
为表达具有天然构象的蓝舌病病毒血清1型(BTV1)主要结构蛋白VP2、VP3、VP5和VP7,研制针对流行于我国的BTV1型毒株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疫苗提供基础,将编码BTV1 VP2和VP5蛋白的基因分别克隆到双表达载体pFastBacDual 的启动子pPH和pP10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BTV1-VP2-VP5,将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BTV1-VP2-VP5,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2-VP5;按照同样策略,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3-VP7。使用兔抗BTV1-VP5蛋白多克隆抗体和鼠抗BTV-VP7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细胞可见特异性荧光出现;使用兔抗BTV1-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和兔抗BTV1-VP3 蛋白多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Western-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100 kDa左右的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IFA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TV1 VP2、VP3、VP5和 VP7蛋白均得以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34.
小反刍兽疫灭活抗原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相关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灭活的检测用抗原为材料,抽提灭活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基因组RNA作为模板,根据参考文献及GenBank下载的序列,设计3对位于F基因的引物(2对为套式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扩增片段的T载体克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引物单独或套式RT—PCR对模板均有预期大小的片段扩增;扩增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所扩增片段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F基因片段。且所设计引物对同属牛瘟病毒、犬瘟热病毒无扩增,证明所用引物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异性引物,此3对引物可用于小反刍兽疫与牛瘟等同属病毒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5.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蓝舌病病毒(BTV)感染,应用BTV-1型V863毒株,制备抗原含量分别为1、5、10、50、100μg/只份的BTV灭活疫苗进行绵羊免疫试验。设6个试验组(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先后进行2次皮下免疫注射(2 m L/只),定期采集血清,利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方法(SNT)检测BTV-1型血清抗体水平,并应用感染BTV-1型的血毒进行攻毒试验,以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BTV-1型灭活疫苗能够刺激绵羊机体产生较好的中和抗体;2次免疫后,接种1、5、10、50、100μg/只份BTV灭活疫苗绵羊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7%、100%、83.3%、66.7%、50.0%,其中最高中和抗体滴度达362,攻毒后阴性率分别为66.7%、83.3%、83.3%、50.0%、66.7%。抗体滴度与保护率比较结果显示,当中和抗体滴度≥64时,病毒阴性率为100%。因此,10μg/只份的BTV灭活抗原含量可作为BTV灭活疫苗生产的推荐用量;BTV中和抗体滴度≥64可作为今后高效BTV灭活疫苗研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6.
137.
尊敬的张玉明厅长:尊敬的李长友副局长:尊敬的吴常信院士: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隆重庆祝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建院5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向百忙中出席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8.
为了监测云南省反刍动物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了监控点,筛选出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哨兵动物,每年的5~10月份每周采血1次,11月到次年4月份每月采血1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其抗体转阳情况,用转阳牛的红细胞接种BHK以分离病毒,用病毒RT-PCR和中和试验鉴定病毒。结果显示,从2头转阳牛的抗凝血中分离到2株EHDV,其TCID50分别为10-2.5/0.1 mL和10-3.44/0.1 mL,血清型均为EHDV-5型。本试验在云南省分离到EHDV,明确了云南省反刍动物存在EHDV感染,为我国监控EHDV流行情况及疫病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9.
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V)在我国广泛流行,给我国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尚无PALV核酸检测方法的报道。本研究根据流行于我国的中山病毒(CHUV)、Bunyip Creek virus(BCV)和D’Aguilar virus(DAV)3种血清型PALV的Seg-7保守基因序列,设计针对PALV的群特异性RT-PCR扩增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PALV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其最佳引物浓度为0.8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6℃。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的检测出CHUV、BCV和DAV核酸,而对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流行性出血病病毒、非洲马瘟病毒和广西环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RNA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6.9×10~1拷贝/μL。利用该方法检测血液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PALV一步法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优点,为开展PALV感染疫病诊断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0.
中和抗体滴度检测口蹄疫疫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口蹄疫(FMD)疫苗中和抗体滴度和保护率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对疫苗的效力进行评价.通过33头牛的攻毒实验数据和病毒微量中和实验的数据获得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准确率为87.87%,通过3个批次45头牛疫苗效力实验的结果.将该回归方程和其他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该回归方程和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方法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研究表明用中和抗体滴度来进行牛疫苗效果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