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转番木瓜环斑病毒复制酶基因番木瓜的多重定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监测和管理转基因番木瓜华农1号的商品化生产、销售,建立了相应的转基因定性检测方法.选用木瓜蛋白酶作为番木瓜的内源对照基因,建立对转基因番木瓜PRSV-Rep基因、外源CaMV35S启动子序列、NOS终止子序列和NPTⅡ基因的常规PCR检测体系.退火温度为40~60℃时,都分别扩增出了清晰的目的基因.单基因常规PCR检测转基因模板量的下限为5×10-7g.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技术,检测了包括NPTⅡ、Rep和CaMV35S;NPTⅡ、Rep和Nos;NPTⅡ、Rep和Papain等3个组合.建立了NPTⅡ、ReP、CaMV35S和Nos4个基因的四重PCR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2.
转PRSV复制酶基因番木瓜食品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转基因番木瓜进行实质等同性分析.将复制酶基因与多个数据库中的花生、大豆、坚果、牛奶、鸡蛋、鱼类、贝类和小麦等8类过敏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未发现连续8个相同的氨基酸, 据此可初步认为转入的复制酶蛋白不是已知的致敏源.将复制酶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复性表达蛋白,再通过模拟胃肠液消化试验,结果发现纯化的变性蛋白与复性蛋白均能在15 s内降解,表明复制酶蛋白能在人的消化系统内降解,使人体发生过敏的可能性不大.通过液相萃取法,提取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番木瓜中的一种内源毒物苄基异硫氰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ITC),将浓缩后的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BITC的含量在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番木瓜中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3.
以采自广东省水稻瘤矮病的典型病株为材料,通过RT-PCR法扩增和克隆了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S11组分核苷酸序列全长。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GDV广东分离物S11(登录号EF532326)核苷酸序列全长1168bp,含有一个106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条355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约40kD,与泰国分离物基因结构基本一致,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3%和98.8%。将广东分离物S11基因克隆至pBV221温敏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DH5α中实现了高效表达。以诱导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了抗血清。利用ELISA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为1∶4096,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抗血清能与S11蛋白发生特异血清学反应。这可为进一步研究S1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其抑制基因沉默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探究稻曲病菌的侵染途径是预防控制稻曲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人工接种处理土壤、水稻种子试验,基于稻曲病菌EGFP标记、超微结构观察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和PCR分子检测法,研究水稻种子带菌或带菌土壤是否传播稻曲病。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种子和土壤拌菌接种各处理在水稻不同生长期均未观察到有病菌侵入现象,各处理水稻成熟期穗部均未出现典型稻曲球症状。试验结果暂未能证明种子或土壤带菌可作为稻曲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有待综合考虑引起稻曲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以便获得该病菌初侵染来源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5.
从烟草中克隆得到1个经修饰的几丁质酶基因chi,将它与1个已经克隆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Cassin以及1个抗病毒的融合基因FBC(CMV香蕉株系的CP基因和BBTV的Rep基因)共同构建在1个表达载体上,得到多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YLTAC747NH-c-C-FBC.  相似文献   
96.
香蕉束顶病毒DNA组分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基因组中至少含有6个DNA组分,栽们实验室已经对BBTV广东2个株系(NS和NSP)基因组中的DNA分组1、3、6进行了测序和报道。现又对NS和NSP的DNA组分2分别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测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效应蛋白作为一类重要的致病因子,在稻瘟菌与水稻的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鉴定的效应蛋白大多为经典分泌蛋白。在前期工作中,本研究室利用Shotgun质谱技术建立了稻瘟菌分泌蛋白质组数据库。其中,一个未表征的分泌蛋白(DUF967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命名为MoUPE4)被预测为候选效应子,其不含信号肽,属于非经典的分泌蛋白。本研究利用qRT-PCR、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基因过表达、生物学表型、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对MoUPE4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UPE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稻瘟菌侵染水稻早期显著上调。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试验中,MoUPE4能抑制由BAX引起的烟草叶片细胞坏死反应和H2O2积累。与稻瘟菌野生型菌株相比,过表达菌株OE-MoUPE4在菌落生长、对胁迫因子的敏感性、产孢量、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等方面都没有明显变化,但对水稻的致病力显著上升,在水稻植株内的真菌生物量明显增加。上述结...  相似文献   
98.
广东茄科雷尔氏菌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PCR方法,获得了分离自广东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空心菜、沙姜、姜、马铃薯、花生、菊花、桑树和藿香共12种作物21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及比较结果表明,21个广东茄科雷尔氏菌菌株16S rDNA近全长序列均为1 528 bp,序列间同源率99.2%~100%;各菌株的16S rDNA序列间只有1~12个不等的碱基差异,其中20个菌株的458~460位及474位的碱基是ACT和T,而菌株HZ-1则是TTC和A,说明广东茄科雷尔氏菌的16S rDNA序列十分保守.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仅菌株HZ-1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2a亚组中,其余20个菌株均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区组1中.  相似文献   
99.
通过分析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RIPs的氨基酸序列,据其保守区域设计1对植物通用简并引物P1、P2,对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分别从海芋Araceae macrorrhiza,烟草Nicotiana tobaccum、剑麻Agavaccae aga-ve、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那坡指天蕉Musa spp.(BB)、邻水野蕉Musa spp.(AA)中获得1个基因片段.BLAST分析表明:它们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只与多种不同来源的RIPs有相似性.其中,与葫芦科2个代表RIP相应区段的相似性最高,与β-luffin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7.2%、98.5%、97.9%、89.4%、97.9%、97.2%,与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的相似性分别为63.6%、64.5%、64.1%、60.8%、64.8%、和63.6%.多重序列比对发现:6个序列中分别有10、9、11、11、9、10个残基氨基酸与TCS的N-糖苷酶活性位点的残基完全相同,只是残基位置不一致,仅有个别残基发生了变化.所有的N-糖苷酶活性位点都在P1/P2扩增区段内.  相似文献   
100.
从广东省韶关和梅州2个烟草产区采集了来自8个县市的共38个烟草青枯菌菌株,对病菌的生物型、致病型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东烟草青枯菌全部为生物型Ⅲ。通过在红花大金元,K326,岩烟97和系3等4个烟草鉴别品种上的致病性反应,将广东烟草青枯菌分为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3种致病型,其中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主,占78.9%;强致病力菌株占13.2%;弱致病力菌株占7.9%。从116个RAPD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用于对38个烟草青枯菌株DNA的RAPD分析,扩增条带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条带主要聚集在0.3~4.0 kb之间。聚类分析这38个菌株可分为2个组群,即组群A和组群B。组群A中又可以分为7个亚组(A1、A2、A3、A4、A5、A6、A7);组群B也含有4个亚组(B1、B2、B3、B4)。研究结果还表明,广东烟草青枯菌菌株RAPD组群的划分与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地理区域、生物型和致病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生物型不能反映烟草青枯菌菌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