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280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248篇
  344篇
综合类   1215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641篇
园艺   235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以铁观音茶树叶片为材料,利用逆转录PCR及RACE法,克隆了茶树几丁质酶基因CsChi(GenBank登录号为KR078345).CsChi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92 bp,包含97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2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sChi蛋白的分子量为34.33 ku;理论等电点pI为8.44;原子组成为C1519H2285N413O464S18,总原子数为4 699;蛋白质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有6个蛋白的跨膜区域,属于跨膜蛋白;存在于细胞外;没有卷曲螺旋结构存在;CsChi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糖苷水解酶19家族,含有保守的ChtBD1结构域,与溶菌酶的保守结构域类似,可能兼具几丁质酶活性和溶菌酶活性,q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茶树的CsChi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推测CsChi基因在茶树干旱等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正近年来,吐鲁番市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有效利用土壤养分,缓解土壤盐渍化,提高番茄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我们开展了番茄2+X肥料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肥料为46%尿素、44%重过磷酸钙、40%硫酸钾,供试番茄品种为超级粉王。1.2试验方法试验设在高昌区艾丁湖乡庄子村二组,试验地块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含有机质13.23mg/kg、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青藏高原草地净植被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结合实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计算了草地降水利用效率(PUE),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草地类型PUE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PUE在研究年限内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年0.0035 g·m-2·mm-1,14 a的平均值为0.38 g·m-2·mm-1PUE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基本格局。PUE分布在0.2~0.4 g·m-2·mm-1之间的比例最大,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55.63%,呈减少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和西部,以及东部的边界地区,呈增加趋势的地区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研究年限内PUE的变异系数分布在0.07~0.85之间,变化稳定的区域所占面积最大,为总面积的43.43%,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附近。不同草地类型间PUE均值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草甸(1.06 g·m-2·mm-1)>坡面草地(0.80 g·m-2·mm-1)>平原草地(0.30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甸(0.29 g·m-2·mm-1)>荒漠草地(0.23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地(0.094 g·m-2·mm-1)。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PUE与降水成负相关关系,而与气温呈正相关,PUE的变化对降水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4.
以大豆蛋白(SPI)和丙烯酰胺(AAm)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氯化锂为电解质盐,N,N,N,N'-四亚甲基乙二胺(TEMED)为促进剂制备得到大豆蛋白水凝胶电解质,探究了其力学性能以及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后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大豆蛋白水凝胶电解质具...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6号为供试品种,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膜内不同滴灌带条数,分别为2、3和5条(分别标记为G2、G3、G5);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分布为0、238、317、396 kg/hm2(分别标记为N0、N1、N2、N3),研究棉花生育期内不同水氮处理对群体指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农学效应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影响极显著,滴灌带布置条数对茎粗和果枝始节高度有显著影响;增加布管数量和施氮量可增加机采棉的叶面积指数,并在生育中后期达到显著影响;机采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和籽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单峰趋势,在N2水平下有最大值;滴灌带条数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果枝始节果枝始节高度、吐絮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显著。【结论】水氮空间调控会显著影响棉花群体塑造和产...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烟田中烟秆的拔除难度大、拔除效率低等问题,采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 Works设计了一种新型烟秆拔除机,拔秆装置由一对不同旋向的笼状鼓形旋刀组成,可一次性完成拔秆、除土、平垄及覆盖杂草等作业;同时,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拔秆装置进行运动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机具作业轨迹曲线稳定,1个时间周期内沿X轴方向(机具前进方向)的位移变化量为400.5mm,验证了机具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且符合实际作业情况。田间性能试验表明:机具的通过性良好,作业效率为0.42hm2/h,烟秆断蔸率为1 0.2%,附土率为15.6%,效果远远优于人工拔除作业。  相似文献   
107.
油菜收获机割台螺旋输送器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过程中由于喂入量波动导致割台螺旋输送器堵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割台螺旋输送器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实现喂入量变化时实时改变滑块位移以自动调节输送器与底板之间的间隙。输送器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确定了调节机构预紧弹簧最大预紧力和调节位移分别为366 N和50 mm。运用扭矩传感器和高速摄像技术分别开展输送器扭矩和调节位移的性能试验,当弹簧预紧力和刚度分别为293 N和12.65 N/mm时,输送器扭矩为8.267 N·m,减少了40.7%,调节位移为10.2 mm,调节机构性能较优。调节机构对输送器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设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明显降低扭矩并增加最大喂入量,螺旋输送器转速为150 r/min时扭矩减小了23%;转速为200 r/min时,最大喂入量增加至3.5 kg/s,提高了16.7%。喂入量在不大于3.0 kg/s范围内波动时,试验组最大扭矩小于对照组,说明调节机构可较好适应喂入量的波动。田间试验表明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提高输送器对喂入量的适应性,避免割台堵塞,后续的脱粒装置、清选装置等工作部件未发生堵塞,油菜联合收获机可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8.
土壤命名的沿革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剖析了国际上几种土壤分类制中土壤命名的沿革及其命名法。联系我国土壤命名的发展,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命名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9.
南极地区普遍,强烈的物理风化现象已引起国内外者的高度重视,自本世纪初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以来,以取得了一系列很有理论价值的成果,本文对南极地区最重要的物理风化类型,风化物质搬运再堆积信息处理途径以及寒冻风化壳内部物质的进一步风化的模式进行了论述,从基岩崩解,物质搬移,寒冻风化壳内部风化第三个方面,阐明南极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以土壤系统分类为基础,进行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的比较,讨论并列表举出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的参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