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9篇
  2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究打浆机承载机架的可靠性,对机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应变电测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与仿真计算的可靠性;通过静力学分析,校核了机架在平稳运输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对机架的主要组成部件进行了多目标尺寸优化,并依据优化结果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机架在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减轻了8.07%,同时简化了结构,减少了焊接工序,达到了机架轻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重金属镉(Cd)在植食性昆虫体内的累积和排泄规律,通过Cd慢性染毒的方法,用不同浓度Cd溶液培养的麦苗饲喂中华稻蝗(从4龄若虫至成虫),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Cd在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整虫和中肠的蓄积及Cd在其粪便和蜕中的排泄量。研究结果表明,Cd在中华稻蝗整虫和中肠中的累积规律相似,即随着麦苗中Cd含量的增加,整虫和中肠中Cd的累积量明显升高,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部分Cd可以通过粪便的排泄和蜕皮过程而排出体外。用不同Cd浓度的麦苗饲喂中华稻蝗后,其粪便和蜕中的Cd排泄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中华稻蝗整虫、中肠、粪便和蜕中的Cd含量与食物(麦苗叶片)中的Cd含量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整虫0.977、中肠0.920、粪便0.967、蜕0.840。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Cd在中华稻蝗体内积累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3.
土壤-作物-昆虫系统中镉在中华稻蝗体内的累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配置镉污染土壤、塑料盘种植小麦及笼中喂养中华稻蝗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在中华稻蝗不同体段和器官(头部、胸部、腹部、消化道、后足、精巢以及卵巢)的累积状况。供试中华稻蝗以生长于镉浓度为0、15、30、45、60、75、90mg·kg-1土壤中的小麦为食,小麦叶片中重金属镉的含量依次为0.36、12.95、19.89、21.95、22.91、26.68、27.96mg·kg-1。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中华稻蝗体内。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镉可以通过小麦进入中华稻蝗体内。对于雄性与雌性中华稻蝗,在上述不同体段中,以消化道的累积浓度最高,在不同浓度下累积浓度依次为:雄性0.97、5.74、18.90、16.67、49.70、35.80、27.70mg·kg-1;雌性0.70、5.68、27.10、23.98、49.75、40.14、83.21mg·kg-1;均在后足的累积浓度最低,依次为:雄性0.09、0.12、0.30、0.25、0.23、0.09、0.88mg·kg-1;雌性0.04、0.10、0.33、0.46、0.21、0.15、0.61mg·kg-1。对于空白组,在相同体段雄性的累积浓度高于雌性;对于处理组,同一浓度相同体段,雌性的累积浓度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84.
镉长期暴露对中华稻蝗抗氧化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于Cd2+污染条件下的小麦苗喂养中华稻蝗的慢性染毒方法,研究了Cd2+胁迫对中华稻蝗SOD、CAT、GPx活性和H2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的作用下,中华稻蝗体内SOD、CAT、GPx活性和H2O2浓度均发生变化,表明Cd2+可导致中华稻蝗体内产生ROS.SOD、CAT、GPx 3种酶对Cd2+有一定的耐受性:当Cd2+浓度在这3种酶的耐受范围内,酶活性提高,反之酶活性降低.Cd2+与抗氧化系统间的关系复杂,SOD、CAT、GPx共同承担清除ROS、保护中华稻蝗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不同覆膜方式下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叶片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内单314为试验材料,在行间覆膜(SPF)、行上覆膜(UPF)及不覆膜(NPF)3种处理下,对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POD活性表现为下位叶>穗位叶>上位叶;CAT、SOD活性表现为上位叶>穗位叶>下位叶。灌浆期玉米不同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变化趋势表现为穗位叶>上位叶>下位叶;乳熟期不同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现为上位叶>穗位叶>下位叶。表明在玉米花粒期,行间覆膜处理可以提高玉米上位叶及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POD活性、CAT活性及SOD活性,减小气孔导度,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延缓叶片衰老,维持花粒期生理功能,保证子粒充分灌浆,提高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86.
针对季节性干旱制约川中丘陵区春玉米生产的问题 ,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和麦秸覆盖对春玉米产量、绿叶面积、干物质 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以期为春玉米抗旱丰产栽培提供技术选择依据。结果表明:与传 统不覆盖处理相比,全膜覆盖处理显著提高春玉米全生育时期的单株绿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 量,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总量提高了54.06%~95.05%,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提高了5.56% ~11.02%,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分配量提高了12.61%~16.28%。全膜覆盖通过协同提高春玉 米干物质积累、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能力以及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而获得较高产量,且比 对照增产15.02%~15.85%。  相似文献   
87.
除草剂每年在农业上大量使用,可有效、快速的防除农田杂草,但在其使用时,常因应用不当使农作物出现各种药害,造成严重损失。如何正确使用除草剂、除草剂的药害症状是什么、出现药害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呢?  相似文献   
8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感染的烈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三分之二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成员国流行过口蹄疫,时刻威胁着无口蹄疫国家和地区的家畜安全和畜产品贸易,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所以在对本病的防治过程中检疫和防疫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9.
秧苗期低温胁迫对华南主推双季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主推双季水稻五优308、合美占、天优390、粤晶丝苗2号和粤奇丝苗为供试材料,2011年采用人工气候箱(PGV-36)人工低温胁迫,对水稻苗期低温胁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秧苗期日均8.5℃的人工低温胁迫会导致水稻秧苗生长发育明显停滞,供试材料植株高度、主茎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②日均温8.5℃低温胁迫对水稻秧苗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趋势相同,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低温胁迫下的各供试品种(组合)不但没有干物质积累,其鲜重和干重反而下降.③各供试品种3叶期的耐低温胁迫能力强于5叶期,各供试品种(组合)耐低温胁迫能力强弱次序为:五优308>天优390>粤晶丝苗2号>粤奇丝苗>合美占,且3叶期和5叶期的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90.
土壤磷素淋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土壤本身磷含量无法满足作物需求,使得磷肥投入成为保障作物高产的必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农民追求高产而过量施肥,导致土壤中磷素积累、淋溶现象突出,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对地下水的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根据近年来土壤磷素积累、淋溶迁移等方面的研究报道,从施肥数量、肥料种类及施肥制度阐述了施肥对设施菜地磷素淋溶造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灌溉水平、土壤结构和质地以及耕作制度、种植年限等其他因素对磷素淋溶的影响,可为减少土壤中磷素的淋溶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