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7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将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flaccumfaciens)16S rDN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依据此序列设计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的实时荧光PCR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对所收集的样品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重复性好等优点,只有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产生荧光,其他细菌没有荧光产生. 检测的灵敏度为105 CFU/mL的细菌悬浮液,相对灵敏度为106 CFU/mL.  相似文献   
72.
根据根癌土壤杆菌Ti质粒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我国不同木本植物上分离鉴定的10株致病性根癌土壤杆菌进行PCR,致瘤性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扩增出427 bp和338 bp的特异性DNA片段,而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仅扩增出338 bp片段,放线土壤杆菌(A.radiobacter)、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和泡桐丛枝病植原体(phytoplasma)皆未有特异扩增带.用CYT/CYT'引物对也可鉴定T-DNA遗传转化瘤组织,而VirD2A/VirD2E可用于工程土壤杆菌株侵染能力鉴定.从北京通州杨树苗圃和河北廊坊桃园的病树冠瘿组织和土壤中经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然后PCR筛选出6个致病性根癌土壤杆菌菌株,而未能从施用过抗根癌生防制剂的北京玉渊潭公园樱花根癌病园中分离和鉴定出典型的致病根癌土壤杆菌株.将杨树根癌土壤杆菌菌株(CFCC1001)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片段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与A.tumefaciens Ti15955菌株的ipt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3.64%.用此片段制备的ipt cRNA基因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和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此探针与杨树根癌土壤杆菌以及玫瑰、樱花、海棠、桃树等木本植物上分离鉴定的致病土壤杆菌菌株所扩增出的427 bp片段都有明显杂交信号,但与引起泡桐丛枝病植原体染色质和染色质外DNA均未有明显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73.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caffeine were determined in 10 camels after an intravenous dose of 2.35 mg kg(-1). The data obtained (median and range) were as follows. The elimination half-life (t(1/2)) was 31.4 (21.2 to 58.9) hours, the steady stat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SS)) was 0.62 (0.51 to 0.74) litre kg(-1)and the total body clearance (Cl(T)) was 14.7 (8.70 to 19.7) ml kg(-1)per hour. Renal clearance estimated in two camels was 0.62 and 0.34 ml kg(-1)per hour. In vitro plasma protein binding (mean +/-SEM, n = 10) to a concentration of 2 and 8 microg ml(-1)was 36.0 +/- 0.24 and 39.2 +/- 0.36 per cent respectively. Theophylline and theobromine were identified as caffeine metabolites in serum and urine. The terminal elimination half-life of the former, estimated in two camels, was 70. 4 and 124.4 hours. Caffeine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urine for 14 days.  相似文献   
74.
棉花皱叶病毒(Cotton leaf crumple virus,CLCrV)是危害棉花的重要病毒之一,属中国进境检疫性植物病毒,本研究根据其DNA-B基因序列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通过试验建立CLCrV的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快速,15min即可检测到扩增曲线;特异性强,可有效区分同属的CLCrV、棉花曲叶病毒(CLCuV)、非洲木薯花叶病毒(ACMV)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灵敏度高,可检测到约43fg/μL的总DNA,比普通PCR灵敏度高1 000倍;并可通过肉眼观察浊度或颜色反应进行结果判断。该方法适用于现场CLCr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5.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成功建立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快速检测鉴定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根据细菌16S rDNA序列的特异性,设计出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性点突变特异性探针,并对10种细菌菌株和5种植原体进行了实时荧光PCR.结果表明,只有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产生荧光信号,而其它参考菌不产生荧光信号,检测的绝对灵敏度是14.2 fg/μl质粒DNA,比常规的PCR电泳检测高约100倍.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h,完全闭管,降低了污染的机会,无须PCR后处理.  相似文献   
76.
葡萄品种的鉴定是葡萄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保护的基础。为了对葡萄种质资源的安全引进和输出提供技术保障,本文归纳了葡萄品种鉴定中常用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样性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在葡萄品种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分子技术在葡萄品种鉴定中的发展趋势,并对今后品种鉴定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是瓜类作物上重要的病原细菌,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便快捷,应用广泛。该方法使用不当会出现假阳性问题,仅适用于病原菌的初筛检测。本研究将Aac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GICA)与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了GICA-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蛋白与核酸2个层面上从发病西瓜叶片上检测到瓜类果斑病菌,有效解决了试纸条检测的假阳性问题,提高了瓜类果斑病菌检测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杜松烯合成酶作为转基因棉花PCR检测的内参照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属植物中棉酚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杜松烯合成酶[(+)-d-cadinene syhnthas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该酶的实时荧光PCR的引物和TaqMan探针,经研究发现,此套引物探针能特异性检测海岛棉和陆地棉,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同马铃薯、大椒、茄子、烟草、番茄、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和其它转基因作物无非特异性反应,可以作为转基因棉花检测的内参照。  相似文献   
79.
线虫作为植物病毒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引起病毒病的传播和蔓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线虫介体体内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法、PCR检测法等,以期为我国开展该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榆树黄化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植原体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R16rrLF2/R16mR1和R16F2n/R16R2对山东泰山上发生的榆树(Ulmus parvifolia)黄化病感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得到了约1.2kb的特异性片段,从分子水平证实了榆树黄化病的病原(EY-China)为植原体。将扩增到的片段测序,并进行一致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物属于植原体榆树黄化组(Candidatus Phytoplasma ulmi),与该组成员16SrRNA序列的一致性均在98.2%以上,其中与16SrV-B亚组中的纸桑丛枝(Paper mulberry wiches'-broom)和枣疯病(Jujube witches'-broom)植原体一致性最高,达到99.4%,在系统进化树中与该亚组成员聚类到同一个分支,说明该分离物属于植原体16SrV-B亚组。本研究首次对在中国引致榆树黄化病的植原体进行了分子检测,并通过核酸序列分析将其鉴定到亚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