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PCR—ELISA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PCR-ELISA法以共价交联在PCR管壁上的寡核苷酸作为固相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通过杂交和凝胶电泳双重检测,结果通过酶标仪直接输出,无人为误差。该方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强,易于操作,自动化和程度高,适于批量检测,是适合推广的1种快速转基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2.
从典型的马铃薯卷叶病毒病株中直接提出植物总RNA,根据PLR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经RT-PCR法扩增出全长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质粒pGEM-3Zf( )上,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cDNA片段由62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08个氨基酸组成的理论分子量为23k的蛋白,与PLRV外壳蛋白的大小一致;此外克隆片段还含有一个不同于外壳蛋白基因的阅读框架,该框架由46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55个氨基酸组成的理论分子量为17k的蛋白,与PLRV的17k蛋白大小一致,与国外报道的几个株系相比,PLRV分离和的外壳蛋白基因及17k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同源率分别高达97.5%-99.7%和96.5%-99.6%,由此推测的氨基酸同源率高达97.6%-99.5%和96.1%-99.4%,说明所克隆的PLRV外壳蛋白基因和17k蛋白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本研究克隆了PLRV分离物外壳蛋白和17k蛋白基因的序列,为进一步进行抗PLRV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苹果茎沟病毒在仁果类果树上的感染较普遍,且一般不产生明显症状,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对于该病毒病害,较为可行的控制措施是实行检疫控制其扩展和培育与栽培无病毒苗木。较为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苹果茎沟病毒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与序列分析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4.
植原体(Phyt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迄今不能人工培养,存在于植物筛管细胞中的类似植物病原细菌的原核生物.据估计,植原体可在98个科,几百种植物上引起病害(Lee et al.,2000),主要症状包括丛枝、黄化、花变叶、花器退化等,严重时使植株提早衰老,直至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105.
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菌与其它细菌菌株16SrDNA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和一条具有稳定点突变特异性探针,建立了对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除烟草青枯病菌和马铃薯青枯病菌外,还对其它属细菌菌株进行了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菌产生荧光,其它细菌都没有荧光产生。从而证明此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病害的快速诊断和口岸检验检疫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前,我国正遭受多种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给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检疫性植物病毒危害大、隐蔽性强,是重要的外来生物。掌握病毒致病的相关机制是有效防控入侵病毒病害的基础。微小RNA(microRNA,miRNA)以及病毒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非编码小RNA,在病毒致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病毒在侵染过程中,可以利用植物抗病毒免疫反应产生的siRNA进行致病,同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干扰miRNA的代谢途径,导致相关症状的产生。本文根据植物小RNA的近期研究进展,对miRNA和病毒siRNA的产生途径、生物学特性以及作用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初步从小RNA的角度阐述了植物病毒的致病机制,以期为检疫性病毒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真菌是一类种群数目庞大的微生物,传统分类鉴定主要依据形态学.但是有些真菌形态极为相似,传统的形态学特征有时难以区分,这给真菌的鉴定和分类带来了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出的分类鉴定方法,用以辅助形态学鉴定,使形态学鉴定更加准确和完整.  相似文献   
108.
核rDNA ITS序列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核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含被5.8S rDNA所分隔的ITS1和ITS2两个片段.在裸子植物中,ITS序列长度变异较大,不利于扩增和测序,但长度的变异可以作为一个性状用于裸子植物的鉴定与系统学研究.在被子植物中,ITS序列的长度稳定,而且序列变异较快,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位点,是被子植物鉴定中的重要分子标记.文中对ITS在植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9.
以健康昆诺阿藜叶片和受ASGV侵染的昆诺阿藜叶片为试材,利用Trizol试剂提取植物总RNA,将实时荧光RT-PCR体系的主要成分设定梯度,根据每个成分的变化引起的(Rn值和Ct值的差异,探讨苹果茎沟病毒实时荧光RT-PCR技术中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RT-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为:25 μL体系中,Mg2+浓度为3.5 mM,引物浓度为0.6 μM,探针浓度为0.6 μM,总RNA含量为20 ng.利用此反应体系进行扩增,△Rn值比未优化时高出一个数量级,表明该体系适合ASGV实时荧光RT-PCR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0.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病原菌为密执安棒杆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esubsp.sepedonicum,Cms),发病块茎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表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贮藏后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播种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该菌在种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种薯远距离传播。由于近几年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该病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成为种薯生产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传统方法是通过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染色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