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郑加甜X16甜玉米为加强甜玉米单交种,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生物技术室选育,是工业加工型品种,该品种籽粒浅黄色,色泽美观,种皮薄,生食如水果味,适口性好,籽粒深为1.2厘米,出籽率高,经济学产量高。春播从出苗到采收鲜穗约为85天,夏播为75天左右,遇阴雨天生育适当推迟5~7天。株高217厘米,穗位高95厘米,穗长20~40厘米。穗行数16行。667米。产鲜穗1000-1400千克,该品种高抗大斑病等主要病害,是目前具有竞争力的品种,在甜玉米品种中属佼佼者。适宜黄准海和广东海南等省市地种植。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对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这两种措施,塑造良好的群体冠层结构,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在2016—2017年以冀棉9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保定清苑研究不同整枝方式(去、留叶枝)和冠层高度(高矮相间冠层、矮冠层和高冠层)对棉铃时空分布、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对棉铃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在时间分布上,留叶枝处理相比去叶枝处理能够显著增加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数量;高矮相间冠层与高冠层相比伏前桃数增多,但秋桃数显著减少。在空间分布上,留叶枝使果枝结铃数下降,但果枝棉铃分布较去叶枝群体更均匀,去叶枝群体下部果枝棉铃分布较多,留叶枝群体则集中在中部果枝;不同冠层结构处理的内围铃数均多于外围铃数。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对棉花产量形成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去叶枝、高矮相间群体籽棉产量最高,但其皮棉产量和留叶枝、高矮相间群体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塑造留叶枝、高矮相间冠层能够促使棉株中部多结铃,增加伏桃数及其比例,提高单位面积铃数,有利于形成产量,还可节省人力和物力,节约成本,因此可作为黄河流域棉区实现棉花高产高效的一项重要简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CO2和H2O气体浓度是农田小气候的2个重要指标,一般采用CO2/H2O分析仪进行测定,为减少人为干扰,需使用气管将待测区域气体传输至分析器,而气管的材质及其长度会影响CO2/H2O测定时读数稳定所需的时间。本研究采用8种常用材质的气管及5种气管长度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筛选CO2/H2O测定所需的最佳气管材质及长度。结果表明:不同材质气管测定CO2浓度的稳定时间为9.20~11.47s,测定H2O气体浓度的稳定时间为9.67~18.93s。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AMMI)模型对CO2/H2O气体浓度达到稳定的时间进行方差分析和稳定性分析发现,在CO2浓度观测过程中,气管长度的固定效应导致的变异最大,材质次之,材质与长度互作效应较小;各材质中,CO2读数稳定时间最短的为蠕动泵管;在H2O气体浓度观测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材质和长度间的互作效应,其中材质的固定效应导致的变异最大,长度次之,PVC管的读数稳定时间最短。不同材质与不同长度的交互作用不同,每种材质对不同长度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性。因此,应根据测定指标,选择稳定时间短的材质和长度,以提高农田CO2和H2O气体浓度的测定效率。 相似文献
14.
稻蛙生态种养对土壤微生物及无机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稻蛙生态种养对水稻试验田土壤养分供给与微生物作用之间的关系,以施用化肥与农药的稻田为对照,分别对稻蛙种养的试验田和对照田在水稻种植后的不同时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无机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青蛙养殖后,试验田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随着养殖时间延长而增加,并在养殖青蛙60~90 d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活度、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田。此外,稻田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优势种也向利于土壤营养循环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稻蛙生态种养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微生物活度,提高巨大芽孢杆菌数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难溶性的磷向可溶性磷的转化,从面提高试验田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稻蛙生态种养为稻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播前准备
(一)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上茬作物玉米采取秸秆还田后。可改善下茬小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6.
1.田间症状晚疫病可危害幼苗、叶茎和果实,以叶和青果受害较重.幼苗染病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致使全株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白霉;叶片染病,先在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有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流行,呈黑褐色并产生白霉,以叶最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呈现黑褐色斑,发病严重的叶萎蔫卷缩,终致全株黑腐状,全田一片枯焦;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去纹不规则,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其上长有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相似文献
17.
一、播前准备(一)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上茬作物玉米采取秸秆还田后,可改善下茬小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年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增产幅度为5%~12%.并结合深耕,隔2-3年麦田必须进行1次深耕(耕深需大于25cm),加大活土层,便于根系伸展,扩大作物吸收营养的范围,使紧实土层变松碎,土壤容量变小,孔隙度增大,促进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活动,使空气、水分得到合理调节.深耕还可以减少地面径流,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和抗旱保肥能力,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