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小蠹类昆虫是重要的林业害虫类群,严重威胁我国的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综合比较中国林业小蠹类昆虫的适生性分析方法,有助于把握林业小蠹类昆虫物种分布模型的研究动向。该文归纳整理中国林业小蠹类昆虫的适生性分析文献,统计文献所使用的模型、适生性等级划分标准以及文献来源等信息,并对小蠹类昆虫适生性分析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低剂量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药剂短期处理和连续处理,测定了低剂量LC_(10)和LC_(30)甲氧虫酰肼处理舞毒蛾4龄幼虫后,对其各项发育指标、营养指标及各发育阶段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LC_(10)和LC_(30)剂量甲氧虫酰肼能显著降低舞毒蛾幼虫成活率、化蛹率、6龄虫重及雌蛹重,与对照组相比,LC_(30)剂量处理24 h后,舞毒蛾5龄和6龄幼虫成活率、化蛹率、6龄虫重及雌蛹重明显降低,依次为48.89%、72.62%、62.22%、0.21 g和0.75 g,且LC_(30)剂量对幼虫和蛹的致死性较LC_(10)剂量明显,连续处理较短期处理明显,差异均显著(P<0.05).低剂量甲氧虫酰肼对幼虫营养指标也存在明显影响,LC_(10)剂量能抑制幼虫相对取食量(RCR),LC_(30)剂量能抑制食物利用率(ECI),且两者均能显著抑制幼虫相对生长率(RGR)(P<0.05).同时低剂量甲氧虫酰肼能导致舞毒蛾幼虫畸形,畸形率为62.53%.说明低剂量甲氧虫酰肼可取代高毒农药,用于防治森林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23.
为进一步揭示多杀菌素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处理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后,其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明显变化,而酚氧化酶(PO)的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同样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3~6 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达到最高(P 0.01);但对5龄幼虫体内这两种酶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在处理3 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543和1.716倍,差异极显著(P 0.01),6 h后无明显差异。多杀菌素对舞毒蛾幼虫体内几丁质酶也存在影响,其中对处理3~12 h 3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激活作用,处理12~24 h对5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多杀菌素能有效干扰舞毒蛾幼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多杀菌素对黄褐天幕毛虫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制,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多杀菌素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毒杀效力,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LC50剂量药剂处理后不同时间点幼虫体内各种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4龄、5龄幼虫均表现出极高的杀虫活性,见效速度块;而且黄褐天幕毛虫4龄、5龄幼虫经过多杀菌素处理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表现为复杂的抑制-激活-再抑制作用,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则均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作用.多杀菌素对4龄幼虫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对乙酰胆碱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均具有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先激活再抑制后激活的作用,对过氧化氢酶则表现为复杂的先抑制再激活后抑制作用.对5龄幼虫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则表现为先抑制再激活后抑制的作用.因此,多杀菌素能有效干扰昆虫解毒和保护系统,扰乱其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较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25.
安徽省木本药用植物害虫发生与危害记述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88—1995年对安徽省21种主栽木本药用植物害虫的广泛调研,作者已对杜仲、山茱萸、吴茱萸等9种药用树种害虫作了报道。本文另记述银杏、山核桃、香榧、枣、柿等9种木本药用植物害虫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发生率和发生量,为现阶段开展木本药用植物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又称西伯利亚松毛虫,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国内分布于北京、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是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害虫,除危害落叶松(Larix spp.)外,也危害红松(Pinus koraiensis)、油松(P.tabulaeform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云杉(Picea spp.)、冷杉(Abies spp.)等主要北方针叶树种.目前,有关落叶松毛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对挥发物质的行为反应及药效防治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而有关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的毒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7.
毒死蜱对舞毒蛾食物利用和解毒酶及ACh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质量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毒死蜱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并测定了其毒力及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用亚致死浓度(1.5 mg·L-1)毒死蜱处理小黑杨叶片,饲喂舞毒蛾3龄幼虫,其幼虫生长率(RGR)、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显著低于对照,而近似消化率(AD)显著高于对照,相对取食量(RCR)处理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毒死蜱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5.86 mg·L-1,其毒力低于三氟氯氰菊酯而高于氧化乐果。毒死蜱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AChE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CarE>AChE>GSTs。毒死蜱通过影响舞毒蛾食物利用和抑制酶活性而表现出杀虫活性,为一种有效防治舞毒蛾的有机磷杀虫剂。  相似文献   
28.
通过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和学生创新项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探讨了将科研融入本科教学的途径。实践证明,科研融入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9.
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在对油茶园害虫茶袋蛾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系统调查基础上,运用生态位理论和灰色关联度及模糊贴近度方法,系统研究了茶袋蛾与其天敌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茶袋蛾空间生态位重叠值>0.8758的天敌有跳蛛、圆蛛和蟹蛛;时间生态位重叠值>0.4748的天敌有蟹蛛、圆蛛和肖蛸。天敌与茶袋蛾灰色关联度较高的种类依次为圆蛛、姬蜂、小蜂、寄蝇和微蛛;与理想天敌关联度较高的天敌种类为微蛛、肖蛸、跳蛛、姬蜂和小蜂;天敌同茶袋蛾和理想优势种关联度总积分较高的依次为微蛛=姬蜂>圆蛛=肖蛸=小蜂。茶袋蛾与其天敌模糊贴近度最大的是圆蛛,其次为肖蛸。这些结果表明圆蛛对茶袋蛾追随效应显著,为优势种天敌,其次为肖蛸。  相似文献   
30.
旨在探索舞毒蛾CYP6B53 基因对百树菊酯、溴氰菊酯、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4 种杀虫剂的敏感性。通过转基因技术将LdCYP6B53 基因转入果蝇体内,分别建立attP40>CYP6B53 和VK5>CYP6B53 转基因果蝇品系,并测定杀虫剂对转基因果蝇毒力。限制性内切酶消化、RT-PCR和核酸序列测定表明转基因果蝇品系中稳定表达LdCYP6B53 基因。与对照attP40、VK5 果蝇品系相比,转基因果蝇品系attP40>CYP6B53 和VK5>CYP6B53 对百树菊酯的敏感性显著降低,LC50分别为对照组的1.83和1.61 倍;而对溴氰菊酯敏感性显著增加,LC50分别为对照组的0.52 和0.21 倍;对辛硫磷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构建了转舞毒蛾P450 基因CYP6B53 的果蝇品系attP40>CYP6B53 和VK5>CYP6B53,可用于杀虫剂筛选,为LdCYP6B53 功能研究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