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讨甘蔗新品种健康种苗的应用效应,对6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健康种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健康种苗可显著增加甘蔗产量和含糖量,这种效应可从新植蔗延续至宿根蔗且因品种而异。健康种苗甘蔗产量增产16.4%,含糖量增产15.9%。(2)健康种苗对甘蔗蔗糖分无显著作用。(3)健康种苗对甘蔗产量性状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促进甘蔗发芽出苗,增加分蘖、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该试验结果对健康种苗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为评价古巴蝇(Lixophaga diatraeae Townsend)和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在广西农科院武鸣里建基地进行了古巴蝇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示范。对冬植蔗、春植蔗、秋植蔗、宿根蔗和实生苗释放古巴蝇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结果显示:在不施用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的情况下.仅适时释放古巴蝇和赤眼蜂到蔗地。各蔗地的枯心率和螟害节率平均在5%和10%以下。表明古巴蝇和赤眼蜂能有效控制螟虫为害,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一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为培育高产、高糖、多抗的甘蔗新品种,不断满足糖料生产发展的需要,2000~2008年,采用“五圃制”的常规杂交育种的技术路线进行选择与培育.育成了特高糖高产抗旱抗寒的甘蔗新品种桂糖28。桂糖28(原名桂糖00—122),其亲系为CP80—1018×CP88—2032。该品种中至中大茎。特早熟、特高糖、高产、宿根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极易脱叶。甘蔗蔗糖分(16.60%)较ROC16(15.07%)高1.53%,最高甘蔗蔗糖分达19.19%;产蔗量(86.2t/h秆)较RoC16(83.1t/hm^2)增产3.73%,最高产蔗量达159.2t/hm^2;含糖量(14.31t/hm^2)较ROC16(12.52t/hm^2)增产1430%。适应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等省蔗区种植。桂糖28的育成是广西甘蔗高糖育种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丰富我国甘蔗品种材料.改良目前甘蔗单一化的品种结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甘蔗间种大豆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和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试材,研究了纯种甘蔗和间种大豆两种条件下作物的生长情况、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甘蔗间种大豆后,分蘖数明显减少,前期长势比较慢,后期不受影响;间种大豆的甘蔗有效茎数比对照稍低,但茎长、茎径和单茎重均高于对照,产量比对照提高6.84%;间种大豆处理比对照的产值多12503.9元/hm2。说明在前期间种大豆虽然影响甘蔗分蘖和长势,但后期大豆的固氮和枯根落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促进甘蔗增产。  相似文献   
65.
不同镁肥处理甘蔗吸收镁素养分参数与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甘蔗吸收镁素养分量的差异不显著,甘蔗吸收镁素养分参数为927.68~1 026.63 mg/kg。适量施用镁素肥料对甘蔗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施用氯化镁120、240 kg/hm2处理比不施氯化镁分别增产4.85%、1.42%;过量施用镁肥会造成减产,施用氯化镁480 kg/hm2比不施氯化镁减产6.52%。在一定范围内,甘蔗镁吸收量与产量呈负效应。就增产而言,试验甘蔗吸收镁的最高临界值为929.41 mg/kg。  相似文献   
66.
甘蔗间种菜用大豆对蔗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甘蔗行间间种菜用大豆,研究不同大豆品种、不同播期及不同间种密度对蔗田土壤N、P、K及有机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田间管理和施肥情况下,不论是不同的大豆品种,播期还是间种密度,间作蔗田土壤养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甘蔗单作后,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甘蔗间种大豆则有利于降低相应养分含量的下降幅度,提高有机质含量。说明合理的间种可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保持地力。综合3个因素来看,以2月中旬间种1行中熟大豆品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7.
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对不同播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表现,为今后进行能源甘蔗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对来自国内外的5个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5种不同播种密度下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水平之间的平均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和总可发酵糖产量差异均不显著;B1、B8、GT26、GT97/69、GT22等品种(系)之间在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总可发酵糖产量和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GT97/69、B1对播种密度反应比较敏感,其最适宜的播种量分别是每公顷12万芽和13.5万芽,其他品种反应则不敏感。甘蔗的产量主要由品种(系)的种性决定,不同品种对不同的播种密度反应不同,甘蔗新品种在推广应用之前应在不同栽培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下进行播种密度试验,确定比较合理的单位面积播种量。  相似文献   
68.
2007~2008年榨季广西甘蔗霜冻发生危害规律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西主要受灾蔗区县调查结果显示:2007~2008榨季霜冻是霜害和长期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危害混合发生.以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危害为主,具有范围广、强度较大、持续时间长、灾害影响较重等特点。甘蔗各器官受害顺序是蔗茎基部组织(生长带)→心叶→生长点→尾部侧芽→蔗叶。霜害及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对甘蔗地上(下)部蔗芽发(株)未发现实质性严重危害,或蔗茎组织受伤对甘蔗发芽(株)无实质影响:甘蔗糖厂所造成的甘蔗蔗糖分损失达0.57%(绝对值)。受害程度与品种、土壤水分状况、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各品种(系)抗寒能力顺序是:桂糖28、桂糖27、桂糖26、桂糖24、桂糖20、桂糖21、桂糖25、柳城03—182、桂糖03—2287、粤糖00—236、园林4〉台优1、桂引9、桂糖22、桂糖99—181、桂糖02—761、桂糖03—351〉新台糖16、桂柳01—07、桂糖99-107〉桂糖02—237、桂糖02—467、桂糖02—963、桂糖03—1403、桂糖03—2603、新台糖22、粤糖96—86、赣蔗95—108、园林6。甘蔗蔗茎组织损伤具有可恢复性。茎节伤害率是反映甘蔗受霜冻危害后品种抗寒能力较敏感、直观简便、易观察操作的指标。  相似文献   
69.
不同的NPK水平对香蕉营养吸收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测定N、P、K在香蕉植株生长中所起的作用.为此,进行定期观察植株的生长量,最后将果实连同整棵植株全部取回,分别对不同部位加以分析,以确定营养吸收和积累.田间试验不能决定P、K在香蕉生产中所起的作用(Du Plessis,LangeneggerKoen,Kuhne和Smart,1977;Koen,Smart和Kruger,1976),主要是因为这些“老”试验地含有较高的P、K水平.再者,P、K水平低的新土也不适于田间试验.为此,本试验决定采用含P、K水平低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  相似文献   
70.
30%度锐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康宽悬浮剂、25%阿克泰悬浮剂和5%毒.辛颗粒剂为对照药剂,进行30%度锐(DURIVO)悬浮剂3种不同施用量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显示: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45、60、75 d对甘蔗螟虫的防效均超过85%,可做为防治甘蔗螟虫的轮换用药。田间施用以450 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