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4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家蚕新微孢子虫MG,1MG的研究:Ⅰ.形态,病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2.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
<正> “防微灵”是以内吸性多菌灵为主剂,辅以能增强粘附和促进渗透内吸的助剂组成的药物,将其喷施于桑园桑树叶片上让其内吸,在有效期间内常规采叶养蚕,使家蚕体内经常维持药剂治疗浓度,从而达到治疗蚕期食下感染微粒子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广东高温蚕造一般从芒种开始到寒露前结束,即6月开始到10月上旬结束的第四、五、六造,是蚕病盛发季节。认识高温期养蚕的蚕病发生特点及其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蚕病危害,对于提高高温蚕造的蚕茧产量有重要意义。一、广东高温蚕造的蚕病发生状况。 (一)高温蚕造蚕病的危害程度表1是省蚕病普查协作组1986—1987年连  相似文献   
35.
家蚕病原体的越冬方式及其存活力是蚕病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的越冬途径,日本学者渡部仁等曾做过研究,认为是通过在以幼虫越冬的桑树害虫桑螟的消化管组织内呈慢性增殖来实现的。我国王裕兴等则认为通过病蚕尸体及蚕室土壤实现病毒的越冬也是可能的。为了解广东家蚕浓核病病毒的越冬存活力规律,为养蚕生产防治浓核病提供依据,作者等于1986年12月至1987年3月和1988年11月至1989年3月进行了两次越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3月18日,在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召开了广东省家蚕微粒子病普查总结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96—616—02—03专题执行情况汇报会,承担单位省丝绸(集团)公司茧丝绸管理部、省农  相似文献   
37.
用四种抽提方案分别对桑叶进行特异性抽提,得到Ⅰ、Ⅱ、Ⅲ、Ⅳ四种抽提产物,分别对链佐霉素及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降血糖试验,结果表明Ⅰ、Ⅱ、Ⅲ、Ⅳ的降血糖效果分别为61.0%、62.0%、61.5%、28.0%。综合抽提成本,降糖效果及有效组分得率等因素确定Ⅱ为最佳方案;对抽提产物Ⅱ比较腹腔注射及灌胃两种给药途径,降血糖效果分别为47.3%和42.0%;以高低两个剂量对糖尿病小鼠进行治疗,发现抽提产物Ⅱ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38.
用家蚕浓核病病原(Bombyxmoridensonucleosisvirus,BmDNV)免疫蛋鸡收集的卵黄,通过体外中和与体内中和生物试验测定鸡免疫卵黄对DN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免疫的鸡卵黄能特异性阻断DNV感染家蚕,达到预防的目的,而非免疫卵黄未表现有阻断作用。结果提示:鸡免疫卵黄中含有抗DNV的有效抗体。  相似文献   
39.
6种野外昆虫分离的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中量IC_(5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昆虫对家蚕的交叉感染危害日益引起重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仅见从龙眼裳卷、桑尺蠖、二点螟、蜀柏毒蛾、蓝叶甲等昆虫分离的微孢子虫与家蚕的交叉感染关系的报道。本研究室从1996年起开展了对广东昆虫微孢子虫资源的普查研究。迄今,在已检索的389种  相似文献   
40.
家蚕分离的微孢子虫Vairimorphasp.MG_4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家蚕分离到一种小型微孢子虫 (MG4 )。MG4 孢子大小为 2 72± 0 1 2 μm× 1 98±0 2 2 μm ;孢子具单核、双核 2种类型 ,极丝在 6~ 9圈之间 ;在家蚕体内以 2种不同的生活史发育 ,发育过程符合变态孢虫属Vairimorpha微孢子虫发育特征 ;对家蚕有弱的食下传染能力 ,主要寄生在后部中肠的气管丛 ;感染家蚕后未见胚种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