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32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17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5篇 |
农学 | 339篇 |
基础科学 | 333篇 |
205篇 | |
综合类 | 1915篇 |
农作物 | 273篇 |
水产渔业 | 141篇 |
畜牧兽医 | 849篇 |
园艺 | 357篇 |
植物保护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42篇 |
2019年 | 193篇 |
2018年 | 166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352篇 |
2013年 | 215篇 |
2012年 | 245篇 |
2011年 | 253篇 |
2010年 | 250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183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168篇 |
2005年 | 188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近些年来,林业的发展和变化已经逐步扩大并且向着多元化和经济化的方向发展,然而,植树造林作为主要的绿化手段需要得到不断的加强。本研究就植树造林的技术与管理进行了细致分析,找出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以望能够建立起合理完善的植树造林新模式。 相似文献
52.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佳木斯地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借鉴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对加快实现佳木斯地区农业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当前世界上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开展此项工作相对较晚的亚洲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以及我国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情况.由此得出国内外经验给佳木斯地区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4点启示:一是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是开展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二是健全基础设施是开展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三是搞好信息数据库建设是开展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四是做好科研、教育和推广的有机结合是开展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 相似文献
53.
54.
55.
56.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机器代替人工来完成,比如货物的搬运就必须借助起重机,人力是很难完成的。起重机械不仅是现代化生产中的工具,也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对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工作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安全系数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起重机就是桥式起重机,但这种起重机结构尺寸比国外同样吨位的起重机大很多,造成了材料和资源的浪费。本论文在桥式起重机起重量和跨度一定的情况下,对主梁结构进行分析有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7.
内农1号苏丹草新品种的栽培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农1号苏丹草是用苏丹草与高粱杂交,经10年选育而成。该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具有高产、优质和适应广泛等特点。植株高度350cm,生育期120d,生长季内可多次刈割利用,鲜草产量达12万kg/hm^2。可青饲或加工制成草捆和青贮后利用,是农区及完全禁牧区进行规模化舍饲家畜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58.
59.
脑多头蚴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Multiceps multiceps)的幼虫-脑多头蚴,俗称脑包虫(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牛、绵羊、山羊等草食动物的脑内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西藏地区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从33个RAPD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8个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西藏地区的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江达牦牛、康布牦牛、桑桑牦牛、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等11个类群的核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Nei氏标准距离和UPGMA聚类法分析了类群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在0,185 7~0.405 3之间,其中帕里牦牛最小(0.185 7),说明相对较纯,群体较整齐;而工布江达牦牛最大(0.405 3),显示该群体内部具有较多的遗传变异.(2)在11个类群中,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分别为:工布江达牦牛(0.405 3)>江达牦牛(0.353 6)>斯布牦牛(0.344 8)>康布牦牛(0.342 8)>嘉黎牦牛(0.332 3)>桑日牦牛(0.282 3)>巴青牦牛(0.279 3)>桑桑牦牛(0.269 8)>丁青牦牛(0.259 7)>类乌齐牦牛(0.224 1)>帕里牦牛(0.185 7),具有西藏东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预示着西藏东部可能是牦牛的起源地之一.(3)遗传距离构建的分子聚类关系图表明: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帕里牦牛(PL)为一类,其余10个牦牛类群为另一类.综上所述,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品种或种群内的遗传分化显著,这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的遗传基础,是将来培养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西藏牦牛品种可分为2大类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