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91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15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4篇 |
农学 | 293篇 |
基础科学 | 231篇 |
218篇 | |
综合类 | 1610篇 |
农作物 | 166篇 |
水产渔业 | 136篇 |
畜牧兽医 | 808篇 |
园艺 | 256篇 |
植物保护 | 1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57篇 |
2023年 | 202篇 |
2022年 | 213篇 |
2021年 | 237篇 |
2020年 | 187篇 |
2019年 | 191篇 |
2018年 | 196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247篇 |
2013年 | 180篇 |
2012年 | 199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77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提高茶叶籽精炼油中多酚、生育酚和角鲨烯等多种功能性伴随物的保留率,首先考察了化学精炼工艺对该油脂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水蒸气蒸馏脱酸条件,以减少精炼过程中功能性物质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化学精炼工艺对茶叶籽油功能性伴随物影响最大的工序为碱炼脱酸,该工序中总多酚、生育酚和角鲨烯的含量较脱胶步骤分别显著下降了37.98%、32.50%和24.11%。水蒸气蒸馏脱酸优化条件为蒸馏温度120 ℃,蒸馏时间90 min。经优化后,各功能性伴随物的保留率均有明显提高,总多酚、角鲨烯和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达到62.04%、85.35%和82.30%。项目研究成果可为高品质茶叶籽油的规模化生产工艺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滇中城市群2000—2019年3期Landsat遥感数据,通过面向对象分类技术提取3期绿色空间信息,通过GIS空间分析法、转移矩阵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法,从总体动态特征、空间转移过程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3个方面对滇中城市群2000—2019年绿色空间格局进行城市群、州市和区县的多尺度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尺度总体上呈现绿色空间缩减,非绿色空间扩张的趋势,绿色空间转移主要发生在林地空间、耕地空间和灌草空间之间,绿色空间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多样性下降;州市尺度上,昆明市、曲靖市和红河州7县市绿色空间缩减程度最为严重,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指数也存在不同变化趋势和差异;区县尺度上,林地空间增加幅度较大和耕地空间、灌草空间下降幅度最大的区县均集中在滇中外围,非绿色空间增加幅度最大的区县集中于滇中中部和南部,滇中外围区县绿色空间斑块形状越来越规则,滇中西部区县景观多样性降低。多尺度研究不仅有助于对不同尺度上各个地区绿色空间的总体水平和动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还有助于各级政府从不同尺度上制定相应的绿色空间保护和经济发展措施,对促进建设滇中高原生态宜居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116.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实验课规范化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计算机有关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据了解多数高校安排试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l:l或接近这个比例。提出了在计算机实验课教学中主抓书写实验教案,实验准备,实验操作过程,书写好实验总结报告等教学环节,规范实验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应用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120.
[目的]旨在揭示带状皆伐对该地区人工林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以期为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和科学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洪雅林场内3种带宽(10 m、20 m、30 m)带状皆伐改造柳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28 d的室内培养实验,测定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和净氮矿化速率等,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究不同带宽带状皆伐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结果]①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土壤无机态氮主要形态为硝态氮;②带状皆伐改造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③不同带宽带状皆伐对土壤氮矿化影响不同,其中20 m带宽皆伐显著提高了土壤初始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④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是带状皆伐改造调控土壤氮矿化的关键因素.[结论]3种带状皆伐以20 m带宽土壤氮矿化速率较高,在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和促进氮素养分循环方面更具有优越性,有利于促进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生产力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