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家兔口炎又称传染性口腔炎或流涎病。以口腔发生纤维素性渗出炎症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春夏秋发病较多,主要侵害1~3月龄的幼兔,成兔也可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唇、舌及上颚和口腔粘膜发生充血,继而在口腔粘膜上发生白色假膜,假膜脱落后形成溃疡,...  相似文献   
213.
检测不同动物组织中的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方法已有报道,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多.猪组织[1]和兔组织[8]中的阿维菌素残留检测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214.
鸡腹泻的病因与对策辽宁省台安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孙耀华辽宁省台安县畜牧局徐飞鸡腹泻是指患鸡频频排稀粪,故又称鸡拉稀病,此病会使患鸡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生长受阻或停滞,蛋鸡产蛋量严重降低。对养鸡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结合多年养鸡实际...  相似文献   
215.
为优化香草兰净油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工艺条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香草兰净油得率进行探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6.91 min,萃取功率253W,萃取溶液石油醚:正己烷=2.8:1(V:V),得率5.18%.匹配度达90以上的化合物有25种,其中脂肪酸、醛类及酯类含量较高,主要有亚油酸(23.17%)、月桂酸(0.07%)、肉豆蔻酸(0.24%)、十五烷酸(0.28%)、n-十六烷酸(5.43%)、9,12-十八烷二烯酸乙酯(5.30%)、棕榈酸甲酯(0.09%)、香兰素(12.6%)等.该净油具有浓郁独特的香味,优选得到的工艺可提高香草兰净油得率.  相似文献   
216.
采用电子鼻、色差仪、水分测定仪测定分析未发酵可可豆、发酵可可豆、焙烤未发酵可可豆和焙烤发酵可可豆的品质,并结合人工审评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其风味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未发酵豆、发酵豆和焙烤豆的电子鼻分析结果差异较大;未发酵豆水分含量高于发酵豆;不同温度焙烤下未发酵可可豆色度值(L*、a*、b*)比较分散,发酵豆较集中;基于人工审评的主成分分析,能区分未发酵豆和发酵豆、以及不同温度焙烤豆,其主要被划分为低温和高温焙烤区;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开不同加工可可豆的品质。可见,利用电子感官仪器结合人工评定的方法能有效地鉴别不同加工可可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217.
那西肽饲料添加剂对大白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西肽(nosiheptide)又名诺西肽、诺肽菌素和诺肽霉素,是含硫多肽类抗生素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1],1961年由法国洛普克公司首次发现.它不但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杀灭作用,而且可明显促进猪、鸡、鸭、鱼、虾等动物的生长,提高饲料报酬[2-6].具有用量小、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残留、对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新型非吸收性动物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218.
从产销、种质资源、繁育技术、栽培管理、产品加工和信息流通服务等6方面系统分析中国菠萝蜜产业现状,并对产业前景进行探讨,针对性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广大菠萝蜜科研、生产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9.
香草兰豆荚加工过程分为杀青、发汗、干燥和陈化四个阶段,期间豆荚颜色改变并产生香味。为了探究香草兰豆荚加工过程中物理状态变化对生香反应的影响及表征作用,本文对加工四个阶段豆荚水分含量、p H等物理性质进行了检测,并对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的豆荚进行了感官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鲜豆荚及杀青豆荚为鲜绿色,发汗后的豆荚变为褐色后逐渐变深;杀青豆荚水分含量最高,加工中水分含量逐渐减少,整个加工过程豆荚p H小于5.5且呈降低趋势;鲜豆荚豆腥味较重,陈化后豆荚豆腥味弱而香草味强;电子感官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冷冻捣碎和加水磨浆处理的豆荚嗅觉和味觉属性均不同,添加香兰素对味觉属性有影响但对嗅觉属性影响较小,煮沸对豆荚味觉属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220.
不同植棉省区落叶型黄萎病菌的培养特性及致病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落叶型症状的棉花黄萎病对棉花生产的危害越来越大,为明确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分化特点,采用特异性分子标记方法,对我国10个主要植棉省区30个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特性和致病力进行了比较。落叶型黄萎病菌系在我国主要植棉省区已普遍存在,该菌系以菌核型为主,其微菌核呈放射状或环状。63.3%菌系的菌丝发达致密,其余菌系的菌丝较为疏松。落叶型黄萎病菌系之间的产孢量和致病力差异较大,产孢量变幅为3.7×107~18.8×107个孢子/mL;71.9%为强致病力菌系,25.0%为中等致病力。研究表明,不同植棉省区间落叶型黄萎病菌系的产孢量和致病力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