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0篇
  15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KIT基因可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家族中的肥大/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ast/stem 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是哺乳动物产生白色被毛的关键基因。该基因对哺乳动物体内成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在生皮节与上表皮的通道中的迁移具有重要作用。KIT基因突变会导致成黑色素细胞不能正常迁移,可直接影响黑色素细胞的数量。本文综述了KIT基因的保守性以及KITLG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指出了哺乳动物白色被毛形成原因及KIT基因对白色表型的作用,主要在马、牛、羊驼以及犬科动物中的KIT基因多态性进行阐述,同时指出目前在白色被毛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KIT基因与哺乳动物白色被毛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了评估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配合饲料中酶解鱼浆蛋白和陆生复合蛋白替代鱼粉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了4种等蛋(42%)等脂(12%)配合饲料(D1~D4),其中,D1(对照组)含30%鱼粉,D2~D4(处理组)都含14%陆生复合蛋白且还分别含有16%、11%、6%鱼粉和0、5%、10%酶解鱼浆蛋白;各处理组都补充蛋氨酸和赖氨酸。将360尾初始体重为(7.28±0.10) g的卵形鲳鲹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海上网箱中,每个网箱30尾鱼,每种饲料设3个网箱。将鱼以上述4种饲料饲养62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与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胃蛋白酶(PEP)、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D3和D4组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1和D2组,D4组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3组(P<0.05);D2~D4组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D2和D3组鱼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都显著低于D1组(P<0.05),D1和D4组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水平显著高于D2和D3组(P<0.05);D2~D4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D1组(P<0.05),且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D1组(P<0.05)。研究表明,含6%鱼粉的D4组鱼的生长性能与30%鱼粉D1组无差异,且全鱼蛋白含量及肝脏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说明14%陆生复合蛋白配合10%酶解鱼浆蛋白可有效替代卵形鲳鲹饲料中80%鱼粉,使饲料鱼粉使用量低至6%。本研究是首次探讨酶解鱼浆蛋白在卵形鲳鲹配合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可为研发高效低成本配合饲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45%代森铵水剂(施纳宁)铲除苹果枝条叶芽痕,果台等处腐烂病潜伏侵染点试验,说明可取代国家已明令禁用的砷剂剂成为果树越冬休眠期病害防治药剂,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指出了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京藏目前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现状综述,结合西藏地区的技术现状及对技术服务平台建立的需求,从而为建设西藏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饲料料型及投喂频率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饲料料型(膨化饲料,EF;颗粒饲料,PF)和投喂频率(2次/日,F2;3次/日,F3)为影响因素,共4个组,分别命名为EFF2、PFF2、EFF3和PFF3,每组3个平行,投喂8周,每天定时投喂两次(7:30和16:30)或3次(7:30, 12:00, 16:30)。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的末重和增重率受到投喂频率的影响,F2组显著高于F3组(P0.05);而饲料料型则对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颗粒饲料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和内聚性、回复性显著低于膨化饲料组(P0.05),而硬度显著高于膨化饲料组(P0.05)。F3组的肌肉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则显著高于F2组(P0.05)。颗粒饲料组生肌调节因子5 (myogenic factor 5, Myf5)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膨化饲料组(P0.05)。F3组肌肉中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F2组,而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则呈现相反趋势。综上,投喂同种配方的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效果相似,但是投喂颗粒饲料的斑点叉尾鮰硬度更大,而投喂膨化饲料则肌肉脂肪含量更高;斑点叉尾鮰的最佳投喂频率是每天2次。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γ-聚谷氨酸对小麦面筋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旋转流变仪(DHR)、核磁共振仪(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IT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γ-聚谷氨酸对面筋蛋白的流变特性、水分分布情况、蛋白二级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γ-聚谷氨酸添加量的增加,面筋蛋白的持水率增加,面筋蛋白中结合水含量由9.52%提升至12.71%,松散水分子含量从4.27%下降至0.86%;面筋蛋白的弹性逐渐减弱,黏性逐渐增强。添加1% γ-聚谷氨酸时,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由18.7%降至16.0%,β-转角含量显著增加,β-折叠含量无显著变化。微观结构表明,随γ-聚谷氨酸添加量的增加,面筋蛋白网络结构更加均匀,孔径更加细小。综上所述,γ-聚谷氨酸可与面筋蛋白相互作用,从而改变面筋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肠道菌群在人类及动物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代谢性疾病、慢性病、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对肠道菌群在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病中的作用关注甚少。直到最近,学术界才开始对菌群与肠道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系统性研究。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肠道细菌在病毒入侵、病毒致病性及机体抗病毒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初现端倪,但其机制并未得到全面揭示。本文对近年来在细菌和肠道病毒互作方面具有高影响力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肠道病毒利用细菌促进其体内入侵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细菌促进病毒体内感染的机制分为2类:一类是提高病毒粒子稳定性及促进病毒在宿主靶细胞上的黏附作用,即通过提高病毒感染效率促进感染的直接机制;另一类是改变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倾向性,即通过抑制宿主免疫反应促进感染的间接机制。对病毒利用肠道细菌促进体内感染的相关机制进行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揭示病毒与肠道细菌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解析肠道病毒逃逸宿主黏膜免疫的分子机制,为新型肠道病毒疫苗及相关疫苗佐剂的研发和抗病毒治疗新方法的提出提供全新的视角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大肠杆菌病一直以来都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疾病之一,结合一起肉鸡大肠杆菌病得诊治,谈谈典型鸡大肠杆菌病病例诊治和防治措施. 1 发病情况 2009年4月,济南市长清区某肉鸡饲养场,饲养肉鸡4000只,按常规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免疫.  相似文献   
39.
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棉花品种全杂101上喷施翠兰春牌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以考察其对棉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翠兰春牌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能够使棉花长势良好,株高明量增高,棉花单铃重有效增加,子棉实产可远3 663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9.5%,比空白对照增产10.1%.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达显著水平.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0.
灭酶方法对燕麦淀粉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灭酶方法对燕麦淀粉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炒制、常压蒸制和远红外烘烤三种灭酶方法处理燕麦籽粒,分析了燕麦全粉的营养成分、黏度特性及淀粉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炒制灭酶后燕麦全粉粗脂肪含量提高,而β葡聚糖和总淀粉含量降低(P<0.05);常压蒸制灭酶导致燕麦全粉中蛋白质、粗脂肪、总淀粉含量降低(P<0.05);远红外烘烤灭酶对燕麦营养成分影响不大(P>0.05)。灭酶处理后燕麦全粉的糊化温度均降低,常压蒸制和远红外烘烤提高了燕麦全粉的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P<0.05)。灭酶处理使燕麦全粉中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对慢速消化淀粉的影响不大(P>0.05)。在蛋白质体外消化中,远红外烘烤后燕麦蛋白体外消化率最高,达到70.05%,而常压蒸制灭酶燕麦的蛋白质消化率最低,为62.80%。说明远红外烘烤灭酶处理对燕麦营养组分影响不大,更加有利于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