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7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16篇
  26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态学是联邦德国Vbeker Rusch博士1977年首先提出的概念,何明清教授将其描述为“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内环境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机制的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生态科学”。微生态制剂则是根据微生态学的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微生态营养和微生态防治等理论,利用正常微生物群成员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能够调整机体微生态平衡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因此又称为益生素或促生素。由于微生态制剂能够在数量或种类上补充肠道内所缺乏的正常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2.
人源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es, HuNoVs)是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病原微生物。贝类为滤食性动物,是HuNoVs污染传播的重要媒介。本研究搜集了我国贝类污染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文献,综合评价了贝类中HuNoVs的污染现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从所获得的600篇关于贝类污染HuNoVs相关文献中筛选纳入37篇。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贝类中不同基因型HuNoVs的混合检出率达15%(95%CI:11%~18%)。亚组分析显示,GⅡ基因群检出率(11%)高于GⅠ基因群(4%);地理位置对贝类中病毒污染水平影响显著(P<0.01),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的检出率分别达到19%、17%和11%,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则分别为4%和9%;此外,季节差异明显,其中,冬季的病毒检出率最高(25%),而夏季仅为10%,春季、秋季则分别为16%和12%;不同品种贝类的病毒污染同样存在差异,其中,牡蛎(Ostreidae)(16%)、贻贝(Mytilusedulis)(10%)和蛤(...  相似文献   
133.
以黔中地区龙里林场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外生菌根真菌(EMF)的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EMF中共鉴定出48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隶属于15科21属,其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别占81.11%和18.19%,担子菌门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门;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EMF群落组成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马尾松林EMF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林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单峰型)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特有OTUs高于共有OTUs。其中,马尾松人工林EMF优势属主要为棉革菌属(Tomentella)和红菇属(Russula),而对照(针阔混交林)主要以Piloderma、糙缘线革菌属(Amphinema)、棉革菌属和乳菇属(Lactarius)为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和全磷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马尾松林EMF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黔中地区林龄对马尾松EMF群落组成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4.
以槐角为原料,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利用匀浆-超声协同辅助的方法提取染料木苷与槐角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定量手段,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匀浆时间、匀浆速率、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空化时间和超声缓冲时间这些因素对染料木苷和槐角苷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乙醇体积分数50%,液料比20 mL·g-1,匀浆时间3 min,匀浆速率22 000 r·min-1,超声时间35 min,超声功率350 W,超声空化时间2.5 s,超声缓冲时间1.5 s。匀浆-超声协同提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5.
[目的]通过对秦岭地区猕猴桃园进行行间生草,来探讨多年生草对土壤pH、有机质及养分的影响。[方法]在西安猕猴桃试验站4年生的海沃德种植园,设置间作黑麦草、三叶草和林间组合,以自然生草为对照,于种植后第1、第2和第3年萌芽期分别测定果园不同土层的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生草年限的递增,通过生不同的草种,土壤中全氮、有机质含量整体呈递增趋势;当生草年限达到3年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逐渐降低;随着生草年限的递增,不同土层中自然生草的pH先增加后降低,三叶草的pH先降低后增加,黑麦草和林间组合的pH逐渐降低。[结论]在猕猴桃园生草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pH。不同草种对土壤pH的影响不同,行间生林间组合和黑麦草能够改良北方的盐碱地。  相似文献   
136.
以中国药用昆虫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幼虫(蛴螬)为研究对象,通过匀浆、乙醇沉淀、Sevag法去除蛋白,得到蛴螬总多糖,其得率为57%.用苯酚硫酸法进行多糖浓度测定.经MTT法检测表明,终质量浓度为5和20 μg·mL-1的总多糖对小鼠脾细胞的生长增殖率分别为48.8%和62.2%,对巨噬细胞生长增殖率分别为240%和516%.用DEAE-Sephadex A-25、LPLC-Sephadex G-75层析法分离纯化总多糖,得到5种蛴螬多糖,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2 000和26 000的2种蛴螬多糖对脾细胞生长增殖率较高,终质量浓度为5 μg·mL-1的该2种多糖对脾细胞生长增殖率分别为25.2%和41.4%.  相似文献   
137.
高琦  徐明  赖安伟  汪小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53-20058,2010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NCEP/NCAR地表潜热通量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以及TBB资料等,对2008年第8号强台风"凤凰"登陆引起的暴雨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充沛的水汽以及层结不稳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热力条件;高层有明显的辐散,低层有明显的辐合,且从低层到高层伴随着很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螺旋度的大值中心的演变基本反映了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而强降水一般发生在正螺旋大值中心的右侧,且梯度大的一侧比梯度小的一侧降水强度更大;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中心对应未来12 h强降水的发生区,对判断台风在陆上的运动、维持也有一定的意义;地表潜热通量在此次暴雨过程的各个时段均为正值,其向上输送和强弱变化对台风强度的维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8.
在贵州西部山区进行脱毒马铃薯钾肥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的影响较大,以施硫酸钾225 kg/hm2产量最高,达33 546.67 kg/hm2,株高理想,商品薯率较好;其次为施硫酸钾300 kg/hm2。因此,为夺得脱毒马铃薯高产,钾肥最佳施用量一般应为225~300 kg/hm2。  相似文献   
139.
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抑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安市钵池山公园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为样地,测定分析其抑菌功能。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单一树种群落配置中以雪松(Cedrus deodora)的抑菌效果最好;复层群落配置乔木层中的香樟(Cinnamonum campor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的抑菌效果比较明显,地被中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的抑菌效果最好。植物群落的抑菌效果因树种及环境差异,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其表现也不尽相同,2个复层林均在13:30时的抑菌效果最差;冬天常绿树种群落的抑菌效果比落叶树种复层配置的要好。  相似文献   
140.
不同采收期云南黄连中有效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采收季节云南黄连根茎、须根、叶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云南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7个不同采收时间段云黄连根茎、须根、叶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得出有效成分在根茎中含量最高,须根次之,叶片最低;有效成分在药用部位根茎中的含量在10月及11月最高,云南黄连的最佳采收期为10 -11月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